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昨天報告完,我的「期中」就結束了。

 (經l同意,收到部落格抽屜)

昨天報告完,我的「期中」就結束了。但是最近;應該也不是初來乍到的知覺;就是深刻的知道:大學就是一個,「期中」開始上軌道的地方。所以「期中」結束並沒有辦法全然鬆掉。會這樣、就得這樣子緊繃的到「期末」。

「緊繃」是什麼感覺?
是所有事情(非常多元、各自獨立)同一時間燃燒,而人類不知道要先滅哪一個,的狀態。先滅哪一個都不對。也沒有哪一個想要滅。但在你「決定好」之前;去行動之前;會目擊火燒的更旺。於是人類更加無力,大概就是現在的窘境。




上禮拜四拿到批閱的考卷,73分。
一拿到,有些事情在想,但沒有馬上寫,現在忘了。

可能還是關於「意義」「本份」的思考。

比如說,教師呈現的「藝術不應該考試,只是我們要配合學校的期中考」

顯得自己無奈,與無能。但這確實是你可以決定的,所以,面對有權力/權利者做了一個不情願的決定,令人煩躁。

這個考試是近年來的第一次應試,在現場一邊知道沒事,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考場的氛圍還是覺得自己需要表現良好。緊張到胃痛。

教師說,可以看開電腦看上課的講義。但拿到考卷之後在想,這張考卷跟教師的授課內容是搭的起來的嗎?這是一張冠冕堂皇的考卷。

事前對於「藝術史」會怎麼考,完全沒有想像。雖然教師有說:題目會有簡答題、跟申論題。但是無法想像。

拿到考卷,看到有三大題。第一大題是「釋義」名詞,比如「型態」「Rococo」「色溫」........等十題。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因為有標準答案。我寫的不順,必須要一直去翻教師的講義。

然後第二大題是簡答題,也就是大一點的「釋義題」問你希臘柱頭的內容(變化)與意義、縮小深度與黃金比例的意義......等等。我已忘記確切題目,但也很不好寫。寫的很不順。

第三大題有兩題,兩題分別又有兩題。其實還是「釋義」,仍具有標準答案。比如問你,文藝復興跟它所復興的東西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創新?問你「風格」的定義?問你古典時期的具象到後期的抽象脈絡?看起來很開放,其實很封閉。就像是在比賽找出某一本書裡的特定段落,抄寫下來。然後,如果我想寫「我的想法(比如風格那題)」就必須要先把「課堂教的」答案寫出來,「再寫」我是怎麼想的。

(奇怪,這樣寫下來,題目「看起來」很中性、溫和、很好寫。但是考試當下,我一直覺得很壓迫,我找不到「答案」。)

結果「考了」73分,比我想的低,我以為我會考80。我不知道 73 是低還是高。那一天我最後進教室,所以也不知道其他人考的怎麼樣。課後跟教師問些問題,後來閒聊,他說到:「考卷的批改有問題嗎?」我說沒有。他說:「對成績不用太在意,最後不會用它去算」我感到莫名其妙。

但他叫我「不用在意」應該就是我考的很差(表現很差)的意思吧,呵。

我想我對這件事情不滿的有兩點:1. 考試當天並沒有說這是一場90分鐘的試驗,所以被預告「要收卷囉」的突然(他認為理所當然?還是大學都考90分鐘?反正我以為我會有兩學分的兩小時可以寫,雖然我還是有寫完,但心情感到「被剝奪」。)2. 收卷的時候,他說這張考卷是成大還有北藝大的考試題目,他拿來用。

──我不覺得一個在意「考試」的人,不應該自己出題。或許我感受到這張考卷配不上他上課教的,是因為這樣(同時我對於自己竟然能把整張考卷「寫滿」感到不可思議,真的很會擠)。而「教師」如果不在意「考試」就更不應該「考試」。所以自始至終我沒有抓到「本份」跟「意義」。

制定狀況的人卻顯得置身事外,眾人皆盲從。

──(取自 l 臉書)



瞇留言:人真的很會把人放進框框裡,為了某些原因。有些時候我可以理解某些原因。但更多時間框框已經不是為了原因,框框是為了框框,使用框框的人不了解制定框框原因。但框框已經在那裡,不能不用,也不能丟棄。你不能丟掉框框,只選擇進去或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