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迷信


「到底要不要離開現在這個工作呢?」

身邊的朋友有人說工作難找,有人說有夢最美,有人說你自己決定。「我就是決定不了呀!要不我何必四處問?」她為了這事反覆不定,心神不寧。

最後,她決定去廟裡問神。閉上眼睛,擲筊,求籤。

「這什麼意思呀?」她拿著籤問師父。

「別四處聽,聽自己的聲音。別太迷信,相信你自己。」

「天啊!怎麼這麼準!對,我要相信自己!」她如獲至寶,「這廟實在太準了,以後我什麼事都可以問他了。」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七穀米的寓言




如果你在上層,你看到的都跟你一樣,因為你在裡面。「大家都跟我看到的一樣」,你這樣以為。你不會知道下面有幾層。不,你不曉得原來有所謂的下層。

在下層的,當然也不曉得有上層。他們理所當然地以為大家都跟自己一樣。雖然他們覺得黑壓壓的,覺得很重;但是,「一開始就這樣了」,「不是都這樣嗎?」

有些在交界處的,有一種疑惑:「或許大家並不都跟我一樣?」「他好像長得跟我不一樣?」不過,儘管他們有些疑惑,他們還是靜靜的躺在那裡。

有天,發生了震動。他們每一個都感受到震動。搖了一陣,停了。他們不曉得是什麼使自己搖晃,是什麼在震動。

震動之後,有些流到上面去了,有些流到下面去了。但是很少,很少,幾乎看不太出來有什麼變化。

「空間不足,階層就難以流動。」有個聲音這樣說。

他們沒有聽到。

突然,喀啦一聲。在最上方的那層,覺得好亮。有一隻手伸進來,抓出了一把。這一抓,那些在最上層的某些,就這樣流到了下方。然後他們發現自己身邊的,好像不一樣了。

接著又發生比剛剛更劇烈的震動。

這次震動比上次更久。震動停止以後,他們發現自己身邊的,幾乎都跟自己不一樣了。「原來還有黑的、有白的、有圓的、有長的……」

然後他們朝外看,外面的景色,也跟從前看到的不一樣了。

可是,儘管他們看到了這些,他們還是靜靜地,靜靜地,躺在那裡。

◆◇

我們不是米,不是不能動的穀物。
我們不用等外面的那一隻手。

.寓言源起──楊老斌:「空間不足,階層就難以流動。」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總統的條件


我是個普通人
我很普通
我太普通了所以我不瞭解
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才能夠在心血被賤賣的人的面前,對他們說
「我已經為你做很多了」
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才能夠在土地被剝奪的人的面前,對他們說
「我已經為你爭取到公平正義」
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才能夠在怎麼找都找不到工作的人面前,對他們說
「我已經創造好多好多就業機會」


或許
他從來就不曾
真正在他們面前
所以他可以說
可以說
可以這樣說

「讓我來做
我一定比另一個人更好
把你們的生命交給我
你們的生命一定更美好」

是不是要這樣
要變成這樣的人?
才能夠做總統?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平衡


平衡
我們要平衡
什麼都要平衡
平衡好
平衡好安全
平衡在中間
不動
不動
不會動

我們要平衡
站穩馬步
不要亂動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記憶


手就自己彈了
嘴就自己唱了
記憶自己出來
進到我耳朵裡面

◆◇

為什麼是「記憶」呢?為什麼是這兩個字呢?太喜歡問為什麼了,但我一開始並不是要問什麼的。

今天突然很想彈吉他。

拿起吉他,我彈從前那些我熟悉的歌,那幾首我自己寫的歌。很奇怪,跟彈鋼琴一樣,如果要我不用彈的將譜直接寫出來,那我是寫不出來的。那譜和指法彷彿不是在我的大腦裡,而是在我的手指裡;那詞也不是存在我的大腦裡,而是我的嘴,我的舌頭。

中間忘掉的,記起的方式是再去彈她,再去唱她,然後她就一點一點回來。我沒有去翻從前寫的譜,寫的詞;手擺在吉他的柄上她自己就會彈了,然後嘴就自己唱了,我的手和我的嘴都不是我的。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飽了


他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他看到楊儒門,他看到稻米,他看到愛。

他把飯放下,拿起筆。

他寫:
我眼前的飯真是令人感動呀!
他寫:
我想變成一顆能夠餵飽人的米!

爸爸喊他:
「先吃飯呀!」

「我吃飽了。」
他叫。



詩的小宇宙就是寫詩可以不罵幹!


上個月每週開會,開會的幾個人都說自己越來越少看戲了;不過還好,看的幾個演出,倒是都有點意思或意義。我們也聊到品戲論舞沒幾個人在寫,寫來寫去都是那幾個,其實,我們很希望大家都可以很簡單的寫些什麼上來,但似乎很少接到這樣的文章。「是大家都以為一定要寫那種很厲害的劇評每週才會登嗎?」為了不讓大家有這樣的誤會,我剛看完《未來的未來》,我要來寫那種很短的幾句話就講完的演後劇評。

首先,我要說,看了之後想寫些什麼的,對我來說就是有意思的。沒意思的我也不想浪費時間寫。不過,這也不代表沒有寫的就是沒有意思,更多的時候是我自己懶惰。

開始講《未來的未來》。

在開演之前,我遇到的每個人幾乎都這樣問:「那是什麼?」很少聽到這種的問題,就算你遇到一個你沒聽過或無法直接從字面是瞭解意義的劇名,如「沃依采克」,也很少有人會問那是什麼。所以我在想,「那是什麼?」問的不是「未來的未來」是什麼,而是「詩演出」是什麼。

《未來的未來》是一場詩演出。什麼是詩演出呢?我當然不會跟你講,因為這要是可以講就不用演了。但我可以講,這是我看過少數好的「詩演出」。

我對詩演出沒有什麼好印象,常常是雞皮疙瘩掉滿地,要不然就是恨不得耳朵像眼睛一樣有蓋子。但《未來的未來》很好看,嗯,我想我不想說它好看(雖然它確實也好看),《未來的未來》讓人感覺到詩的力量。

什麼是詩的力量?這會寫很長,我現在不想寫也不知道該怎麼寫。重要的是,詩要有力量,不管是什麼力量;硬的也軟的也好,社會的也好愛情的也好,總之,要有力量。

《未來的未來》的選詩本身有力量,但演出的形式是否給了詩更多力量?我覺得有些有,有些沒有。沒有的也不一定不好,而是給了詩新的詮釋或趣味,如〈白紙〉;〈白紙〉是一首讀到後來可能會有點沈重的詩,但由於表現方式實太有趣,在場觀眾還笑出來,我覺得好矛盾衝突,但似乎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點。

我想到前陣子跟吠一群人聊到詩與劇場,我不曉得這些人有沒有看到今天的演出。雖然今天的演出仍舊有某種調性,但已經能讓某些認為「詩」有某種樣子的人有一些新的看見。當然,詩的演出還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力量!

結果我還是寫了八百字。我好想罵幹。不過寫到最後我好像慢慢明白為什麼這次詩歌節要叫做詩的小宇宙了。

詩的小宇宙就是寫詩可以不罵幹!

不過,有些時候還是要幹!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你說故事給我聽


我想聽你說故事
想聽你說
聽你說
而不是故事



聽說


我們說的大部分是我們聽的
你聽我說
他聽你說
我聽他說

世界就這樣連起來了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有用的詩


爸爸說我該玩有用的遊戲,玩有用的玩具;
上有用的幼稚園,跟有用的小孩玩。

我想我該上有用的學,我不上沒用的學;
我不學沒用的藝術,只讀有用的英數。
我不做沒用的勞動,只做有用的運動。

我該考個有用的試,讀間有用的學校;
拿個有用的文憑,找個有用的工作;
交個有用的男朋友,結個有用的婚;
生個有用的小孩,當個有用的人。

我想我該寫首有用的詩。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有用沒用的人,有用沒用的詩,有用沒用的學



【有用】

你太有用了
你太好用了
你太容易用了
沒有人比你更好用了
你生出來就是要被用的

孩子,你要做個有用的人

十二月的十二年國教特刊,究竟我可以寫什麼呢?我直覺的想到從前寫的〈有用〉,甚至覺得〈有用〉就把我想說的話說完了,那我還要說什麼呢?

在我還在想還能說什麼之前,我先說一個關於「有用」的笑話。

那天,詩人鴻鴻帶他的朋友來我們家吃飯,吃飯閒聊之餘他跟朋友們介紹我的底片詩,其中一首是〈有用〉。我對鴻鴻說,這首〈有用〉,我有投到你編的《衛生紙》喔。

「是喔?那有用嗎?」
「有用呀!」

不曉得鴻鴻是故意問,還是真忘了,不過說完之後我們大家都笑了。你應該知道我們在笑什麼吧──這首「有用」的詩,有沒有用呢?

詩有用還是沒用,老實說也沒那麼重要,就算沒用,我還是會寫;不過,我不想寫沒用的詩,但這也不代表我寫的都是有用的詩。

做人嘛,就算沒人用,我也還是個人;我不想做個有用的人,但也不一定代表我就是個沒用的人。

嗯,以上到底跟十二年國教有什麼關係呢?我想十二年國教所爭論的,以及許多教育現象所反映出的,是「學要怎麼上才有用」的問題,但我想這問題就像寫詩和做人一樣。

(給《兒童哲學》月刊第12期,十二年國教特刊)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自由文學與底片詩

2011的臺北詩歌節自由文學貨櫃,邀約了底片詩參展。當時的我還不曉得什麼是自由文學。為什麼自由文學會邀約底片詩呢?

我上了官方網站,讀到了這段話:

自由文學之父澤農.法伊弗:「在自由文學中,書的形式及它的樣貌是作者主動的選擇,就像他選擇人物要做什麼事說什麼話一樣。它不只是一個中立的文字載體,而是整個作品的一部份。在這樣的作品中,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成為不可劃分的和諧整體。這種以總體方位對待文學的態度就叫自由文學,這是從拉丁文的liber來的它既代表書,又有自由的意思。」

老實說,讀到這段話時,我直覺想到的是底片詩。做底片詩時,我想的就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這與自由文學的意涵,怎麼這麼恰巧?

我把這段話貼到fb上。朋友Betty回應:「自由文學只有指書的形式嗎?或者任何表現文學的方式都包含?」

噢,對耶!「書」的形式!大部分的人看到底片詩應該不會覺得那是書吧?雖然我將它定位為微型出版。

於是我又回到詩歌節的網頁,再仔細閱讀「自由文學」一詞提出者對「自由文學」的定義。

自由文學(Liberatura)一詞,來自於波蘭前衛文學運動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波蘭最有趣的文學系列」一自由文學(Liberatura)的出版者澤農.法伊弗(Zenon Fajfer)與卡特琳娜.芭莎妮可(Katarzyna Bazarnik )。

自由文學是整合了文字與書本結構並成為一個完整表述的文學形式。有關自由文學的定義,亞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英語系博士的卡特琳娜.芭莎妮可如此說:「自由文學是不受傳統編排方式的限制、並且以整本書為形式的文學。在這種文學中,文字不是唯一傳達意義的方式,作者還可以透過其他媒介如書本結構、大小、厚度、字體排印、紙張類別、繪畫和攝影來向讀者溝通。」

我目前所看到的說法,似乎都與紙本書有緊密的關係。但如果將它擴大一點,將「書」代換為「文字的載體」?但這樣範圍似乎又太大了。

不過,回頭來看「自由文學」(Liberatura)一詞,我倒認為這個名詞本身,正彰顯了它的精神。首先,它是文學的;然後它的表現方式是自由的,跟著它的內容走的。

這樣來看,究竟什麼是「自由文學」,讀者只要遇見了,自然就明白了。

那底片詩呢?

底片詩從來就不是底片,它是底片的再生。
再生的是詩,是寓言。

底片的再生表現在它的時代意義上,
也表現在底片本身。



謝謝Betty的問題,讓我整理了這些想法。


(關於「自由文學」:http://poetry.culture.gov.tw/2011/?p=1099

底片詩的箱子


做底片詩有一段時間了,從2005到現在,間間斷斷。時間很長,但做得不多。
今年,生活方式有了些變化;因為變化,又開始想做底片詩了。

從前做底片詩時,自己寫詩不多,
所以重點在底片詩的概念,那時收有玩詩合作社朋友們的詩作。
這一兩年,從寫的過程中,慢慢知道自己想寫的是什麼,
也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讓底片詩長什麼樣子。
這個「樣子」,包括她的外在的樣子和內在的樣子。

上個禮拜我畫了兩個箱子,
底片詩的箱子。




 






因為底片詩要有光,
我還在煩惱要找怎麼樣的光,
謝謝雅荃突如其來答應要幫我做光。



她做了兩個燈,一個是插電的,一個是吃電池的。



真是謝謝她。

除了謝謝雅荃,還有智偉。

底片詩的印製,一直是智偉幫忙的。
剛開始我嘗試要做,但自己也並不清楚要怎麼印,他幫了很大的忙。
智偉解決了技術上的問題,而且品質越來越好。
今年的膠片,完全克服了從前擔心刮傷的擔心,
而且這個問題是他主動想辦法幫我解決的。

當我拿到膠片時,在手工製作時我摸著膠片,
感覺到跟從前不同的質感,
然後才發現:跟以前不一樣耶,他多做了一道工!

雖然對他來說可能只是小事,
對我來說卻是驚異大發現與好感謝。

底片詩最近會出現在兩個地方跟大家見面,
歡迎大家來看底片詩。

◆ 第11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玩詩合作社攤位。
     11月26日(六)10:00~21:00
     11月27日(六)10:00~17:00
     @牯嶺街
    

     11月26日(六)─12月10日(六)13:00~21:00
     12月11日(六)13:00~17:00
     @中山堂廣場小宇宙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聲音


這裡好安靜
什麼都聽得清清楚楚

這裡好吵
什麼都聽不見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他們的愛


她拿出一斤的愛給他。
他給她半斤。

她追著他:還有半斤呢?

「我能給的就是半斤。」他說。

◆◇

她拿出一斤的愛給他。
他給她半斤。

她追著他:還有半斤呢?

「半斤是我的全部。」他說。

◆◇

她拿出一斤的愛給他。
他給她一斤、一斤、又一斤。

她覺得不夠。

「我給了你一斤、一斤、又一斤,還不夠嗎?」他說。
「你給我的只是你所有的十分之一,而我給你的是我的全部。」她說。

◆◇

她拿出一斤的愛給他。
他也給她一斤。

他說:「這一斤對我來說太沈重了,我可以要少一點嗎?」
她說:「你也給我一斤呀!」

「我所給的是我能付出的,而你所給的是我不能承受的。」

◆◇

她給他一斤的愛。
他也給她一斤的愛。

他們兩人都覺得十分足夠。
儘管他們都沒有被滿足。



她給他她的
他也給了她他的

他們不清楚自己給的
但明白對方給的

自我介紹


「在你們開始發言之前,請先自我介紹。」

他看著她。
她看著他。

然後他們就跑去玩了。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燒到沒有


失火了

燒到沒有?
沒有

燒到沒有?
沒有了

燒到沒有
就沒有了


(讀黃又青〈悲慘預防針〉後寫)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寫詩的人


寫詩的人總有很多話想說
說出來卻只有
一點點

寫詩的人總是不停的說
聽的人卻只有
一點點

寫詩的人
什麼時代都有
什麼年齡都有
什麼樣子都有
什麼企圖都有


衛生紙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裡有衛生紙嗎?
衛生紙嗎?好的幫你找一下。

你要哪一期的衛生紙?這期的還是過期的?
過期的衛生紙還可以用嗎?

喔,請不用擔心,衛生紙永遠不會過期。

 (給《衛生紙》)

◆◇


寫這則短短的之前,我和爸爸、媽媽坐在客廳裡。爸爸看著中華職棒頒獎,我翻著《衛生紙》。媽媽原本在看手中的資料,我印給她的抗癌食物的資料;大概是讀到一段落了吧,她看向我,然後臉上有著不解的神情。

「衛生紙?那是什麼?」媽媽問。

我沒說話,把《衛生紙》拿給媽媽。媽媽拿著《衛生紙》,看著封面:「怎麼叫這麼奇怪的名字?」「這裡面是在幹嘛?」

我還是沒有說話,就笑著看她。

然後媽媽翻開封面,看目錄。表情很認真的樣子。

「這裡面也有你投稿的喔?」媽媽又問。
我說對呀!

「那我來看看。」媽媽翻到我寫的〈運動〉。

運動

小孩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工人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農夫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動物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ㄟ,我看得懂耶!」媽媽的表情很好玩,像小孩一樣的點頭。然後對爸爸說:「爸爸你看看,這個很好玩。」

爸爸接過《衛生紙》,眼睛還捨不得離開職棒頒獎,不過他還是戴上了老花眼鏡。還好詩只有八句,只要一下子就讀完了。爸爸「呵呵呵」三聲,然後把《衛生紙》拿給我。

我又拿給媽媽。

然後我讀我下個禮拜預備要排版的稿子,媽媽讀著《衛生紙》。

我偷偷的用眼角餘光瞄她。她讀了一篇,又一篇。好像她讀小說那樣。

大概讀了有十分鐘吧。

她把《衛生紙》放下的時候,說:「啊有的看得懂,有的還是看不懂。看得懂的,好像也是要想一下。」然後她問:「這個哪裡有在賣?」

我說書店呀,誠品吧!(距離我家最近的書店是誠品)

後來我就跑去大統誠品看看有沒有《衛生紙》。然後就寫了上面那一則短短的〈衛生紙〉。



「我的腳怎麼那麼髒?

  這陣子我的腳總是好髒。
  早上才洗澡,中午出去走一圈,回來就又髒了。」

她低頭看著自己的腳底。

「你沒穿鞋嗎?」他問。
「我有穿呀!」她說。

她去洗腳。
他去洗她的鞋。


倒垃圾


他急著倒垃圾
倒垃圾
垃圾都倒到別人身上了
還不知道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草圖


「這草圖真漂亮!

我也想畫出漂亮的草圖。」

他開始畫草圖,
一張又一張
一張又一張
直到那張草圖漂亮為止。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底片盒.一碗鹹湯01-05


底片盒的樣子與鹹湯的內容,
沒有直接關係。

沒有關係我可以更自由,
關係也不一定要有。






底片盒.有用04



這個盒子是深藍的。
但在光線下看不太清楚。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昨天做的底片盒




昨天又開始做底片盒了。

雖然還是買不到理想中的噴修膠膜,
但還是嘗試做了幾隻。

我發現從前用的,跟現在買到的差異在:
膠膜表面的材質與彈性。
現在買到的都太光滑,又沒彈性。
很難做出想要的質感呀!

師大附近的美術店,膠膜選擇很少。
可是沒有辦法....
「現在很少進了,都沒有人在使用膠膜了呀......」老闆說。

今天打電話給從前曾經一起上繪本課的朋友,
問她我們以前用的膠膜是哪個牌子呀,
嗯,希望能打聽到消息呀......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像小孩一樣


「啊怎麼像小孩一樣?」媽媽對著動完腦部手術的爸爸說
「當然像小孩呀!我重生了耶。謝謝媽媽。」爸爸說。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表現


不要表現
不要表現出愛現的樣子
要表現得一點都不愛現


他很愛演戲。

他接到一個角色。
一個很愛演卻又不會演的角色。

他苦思了好久好久。

「到底要怎麼演,
才能讓觀眾覺得我真是個不會演戲的人,
然後又覺得我演得真是好極了呢?」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邏輯哲學論.序 ╱維根斯坦


本書或許只能為那些自己就層思考過這裡所表達的思想或類似的思想的人所理解——因此它不是一本教科書。如果它能給一個讀懂它的人以快樂,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本書討論哲學問題,而且我相信它指出了這些問題都是由於誤解我們的語言的邏輯而提出來的。本書的全部旨義可概述如下:凡是可說的東西,都可以明白地說,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則必須對之沉默。

因此本書是要為思維畫一條界線,或者說得更確切些,不是為思維而是為思維的表達(方)式畫一條界線。因為要為思維畫一條界線,我們就必須能思及這個界線的兩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能思不可思者)。

因此只能在語言中畫界線,而在界線那一邊的東西則根本是無意義的

我無意評斷我的努力探求在多大程度上與其他哲學家是一致的。的確,我並不自詡這裡所寫的東西在細節上有何新穎之處;我也沒有說明我的思想的來源,因為我所思考的東西在我是否已有他人思考過,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

我只想提到,對我思想的激勵大都得之於弗雷格的傳著和我的朋友羅素先生的著作。

如果本書有一種價值的話,那麼其價值在如下兩點。首先,本書表達了一些思想,這些思想表達得越好,越能切中要害,其價值也越大。這裡我自知可能達到的地步還相聚甚遠。這只是因為我的能力至為薄弱,不堪勝任這個任務——但願有別人來做更好些。

反之,這裡所陳述的思想的真理性,在我看來則是無可置疑和斷然確定的。因此,我認為,問題已經在根本上徹底解決了。如果我在這一點上沒有弄錯的話,那麼本書的價值其次就在於,它至出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所完成的東西是如何的少。

──L.W. 1918年,維也納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跟爸爸在醫院的塗鴉


星期五,跟爸爸、媽媽在醫院病房。

爸爸不想看書,醫院也沒有電視。我跟媽媽在聊天,爸爸在旁邊聽。
這樣過了快一個下午,實在有點無聊,爸爸也一臉無聊的樣子。
爸爸覺得自己頭又沒有痛,為什麼要住院準備開刀呢?
在醫院等候檢查的時間,實在很漫長。

我拿出紙筆,開始塗鴉。用左手。


我畫完以後,給媽媽和爸爸看。
媽媽看了以後就笑,對著爸爸說:「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爸爸一副當然知道的口氣:「栽呀!(知道呀!)」
我說:「你都知道喔,我怎麼不知道?」
媽媽說:「一個小怪物。」

我翻到下一頁,畫了一條線後,拿給媽媽。
「換你。」我說。
媽媽說不要。
我拿給爸爸。爸爸接過筆,手抖抖的,畫了。
然後我接過來,他又接過去;
我們接過來接過去,一直到爸爸說「厚啊!(好了!)」
才停下來。
這張,是我跟爸爸一起畫的。

我又翻到下一頁,開始一張新的圖。
我把筆拿給爸爸。他搖頭。
我自己畫。

我畫了幾筆,每完成一張,拿給爸爸媽媽看,他們就笑。





這是最後一張。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讀維根斯坦〈1914-1916年筆記〉


主任說讀不懂可以問陳真,如果我想瞭解維根斯坦。一定要讀懂嗎?我想。

我不覺得自己一定要讀懂,也不覺得自己可以完全讀懂,加上我又不打算研究他。我只是在讀他的東西。

這兩天我讀到幾段,在〈1914-1916年筆記〉中。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讀懂了,但在讀的時候,它回應了我一些原本的想法,也開啟了我原本沒有的。最後我發現,我還是沒有讀懂;雖然我沒有讀懂,但是我得到了許多問題。而很奇妙,我可能連我的問題究竟該怎麼問我都不知道,特別是意志活動的那段。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有所依賴的,而我們所依賴者則可稱為上帝。

在這個意義上,上帝不過是命運,或者也可以說,上帝就是獨立於我們的意志的世界。

我可以使自己不依賴於命運。
有兩個神,世界和我的獨立的我。

◆◇

只有並不生活在時間中而是生活在當下的人才是幸福的。

因為當下的人生是沒有死亡的。

如果我們不把永恆性理解為無限的時間的綿續,而是理解為非時間性,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生活在當下的人就是永恆地生活的人。

◆◇

我的身體真的表達某種東西嗎?
它本身是某種東西的內在表達嗎?

例如,生氣的臉自在地就是生氣的呢,還是僅僅因為它與壞脾氣有經驗的聯繫?

但是顯然因果關係根本不是一種聯繫。

◆◇

無論如何,我能夠想像,我實行意志活動以舉起我的手臂,但是我的手臂不動(也許是肌腱撕裂了)。不錯,但是人們會說,肌腱肯定在動,而這恰恰表明,我的意志活動與肌腱而不是與手臂有聯繫。但是我們再進一步假定即使肌腱也是不動的,等等,這樣,我們就得出這個看法:即意志活動與任何物體都全然無關,因此在這個詞的通常意義上,意志活動是不存在的。


《K24》演前預報:一次六集,觀眾、演員大考驗



 K24》,是台南人劇團的經典作品,2005年首演至今加演不斷,2009年登上國家戲劇院,201110月又將在華山演出。這樣的一齣戲,有口碑又賣座,在行銷宣傳上,其實不太需要我再為它多寫些什麼。

不過,每週看戲俱樂部的「演前預報」本來就不是行銷宣傳。「演前預報」是每週的編輯以觀眾的身份前往看排,提供一些觀察與分享,給想要看戲的朋友一些參考。

電視影集的形式

K24》對我來說最意思的是電視影集式的演出方式。如果你喜歡看電視影集,會發現電視影集的主題通常都很鮮明,比如《怪醫豪斯》是怪症病例與天才醫師、《CSI犯罪現場》是犯罪現場,而《K24》是劇場中的懸疑案件。

怎麼做才會讓觀眾有看影集的感覺?《K24》有非常多元素需要考量,而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觀眾一集接一集下去看。

K24》在20052007先搬演第一、二集,然後才是三四和五六。通常電視影集可不會讓你等個一兩年才看到下一集,那麼《K24》要如何讓觀眾在過了兩年之後,還想要看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這就是編劇功力了。

除了編劇,還有演員的功力,《K24》主打的還有演員迅速換裝換角,以及配合劇情打造的圓形舞台營造出的戲中戲(這兩點大概是電視影集做不到的)。

就如電視影集一樣,《K24》也有片頭片尾音樂。我個人覺得影集的片頭片尾很重要,特別是音樂,那個音樂根本就是影集的精神。我年幼時期的《霹靂遊俠》、《馬蓋仙》、《X檔案》(完蛋……洩漏年紀了),那些片頭片尾音樂,到現在我都還記憶猶新。

K24》的片頭尾音樂也不賴,至少,在我看完六集回家的路上,不小心就哼了起來。

看戲口味

K24》這齣戲,會是哪一種觀眾的菜呢?

這真的端看個人看戲口味。老實說,我看《K24》跟看台南人今年四月的《Re/turn》感覺差不多(不是說它們一樣,是「感覺」類似),看戲當下知道這不是自己的菜,但戲後慢慢回想漸漸覺得,編導很聰明,很能抓住大眾口味。

所以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看過、喜歡Re/turn》,那麼應該也會喜歡K24》;如果Re/turn》並不對你的胃口,那麼K24》可能也不是你的菜。

但如果沒看過Re/turn》,我還可以怎麼給建議呢?

嗯,
如果你想要多看一些不同的劇場形式,剛好影集式的演出是你還沒接觸過的;
如果你想看看圓形劇場怎麼運用;
如果,你很喜歡喜劇;
如果,你心情不好想要看好笑的戲;
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想要以笑治病(這是我最近在新聞看到的醫學實驗,是真的)
如果,你是K24》的舊觀眾,你想看看新版的演員有什麼新的表現……
當然還有,如果你是台南人劇團的粉絲蔡柏的迷……

購票建議

K24》共有六集,一集一小時,10月中在華山演出,有兩種版本可供選擇:

如果你想試試看一次連看六集的感覺,你可以選擇「完整六集版」。「完整六集版」在週末演出,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大概九點(一二集和三四集中間會休息,三四集和五六集中間會放你去吃晚餐)。但在買票前請先思考《K24》是不是你的菜,畢竟完整六集的票價最低是1200元,而且一看就要六個小時……

如果你想嚐嚐看《K24》是不是你的菜,恰好週間的晚上又有空的話,那麼可以選擇「兩集單元版」。「兩集單元版」分別是一二集、三四集和五六集,你可以先看看一二,喜歡的話隔天再來看三四和五六;嗯,這種方式好像真的蠻像在看電視影集。

內容簡介

最後還是貼一下《K24》的內容簡介(取自台南人劇團文宣)

國家劇團即將上演莎士比亞經典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並由總統千金擔任茱麗葉一角,K24情報局線索顯示,恐怖份子早已混入該劇組,並且計畫將在首演當天的舞台上謀殺總統千金。而就在首演前兩週,飾演奶媽的演員卻離奇失蹤,劇院緊急舉辦演員甄選,探員Mario要如何順利通過甄選,以便獲得貼身保護總統千金安全的mission impossible?究竟莎翁原著當中會有哪一個角色想要刺殺茱麗葉?Mario又該如何在舞台上見招拆招?事件的背後隱藏另一個更大的危機到底又是什麼?

K24》原文chaos,意即混亂,創作靈感來自於電視影集,企圖在小劇場的舞台空間裡,大玩特搞電視影集當中常有的視聽元素,除了運用懸疑緊湊的音樂之外,舞台場景也將運用旋轉舞台不斷轉變,企圖挑戰觀眾的視聽覺神經以及看戲後的感受。


演出訊息:

作品名稱:K24
演出單位:台南人劇團
演出時間:201110151030
演出地點: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三連棟
演出長度:完整6集約長6小時(不包含休息時間),每兩集約長2小時 
票價: $350500700(兩集版)、$120015002000(全六集版)

注意事項:
1.      兩集版的350票價,與六集版的1200票價,屬於「視線受阻區」,購票前請先注意或詢問。
2.      剛剛上售票系統看,全六集賣得還不錯,想看的人動作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