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時間在走

每次聽到答答答答
就像是聽到時間在走
可是時間在走為什麼就是答答答答?
或滴答滴答?
也可以喵喵喵喵吧
哇哇哇哇
喵嗚喵嗚
以上是貓咪肚子的時間在走
 
咖啡的時間在走
麵團的時間在走
草莓的時間在走
冰箱的時間在走
小孩的時間在走
小孩的時間在走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喜歡的時間在走
緊繃的時間在走
痛的時間在走
一個人的時間在走
兩個人的時間在走
 
我坐下來
時間在走
 
──刊登於《鏡週刊》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18年度收支小結

搬到鹿野後就沒有固定的收入,收入是這邊一點那邊一點來的,因此記帳記得更勤,分類也比較細(稿費、講師費、拓繪)。剛剛小結一下,2018應該是搬到鹿野後年收入最多的一年,竟然超過四十萬,但那是因為有寫作年金的挹注,而寫作年金不是年年都有。所以如果扣掉那筆寫作年金,我剛除了一下,每個月大概收入兩萬。
 
我發現人很有趣,人是那種會因為囤積而感到安心的動物。比如我今年的收入比往年多,最大的影響不是我平日花錢的方式,最大的影響反而是我的心理。因為有多的收入所以存款也多了,存款多了好像心理就比較安心,好像老年就比較有保障,但這些都只是好像而已。
 
但這個心安有時也蠻好的,因為我因此更能選擇工作。我的意思是,我幾乎可以用「那件事我想不想做」來考量工作,而不是「我需不需要錢」。
 
不過「錢是否夠用」這件事,每個人標準實在很不一樣啊。比如我前天看到「機率工程師」月入四到七萬,我哇了一聲,但我只是哇一下而已,覺得那真是另一個世界(其實有更多錢進錢出我根本不懂那是什麼世界的世界)。
 
昨天看到新聞說,明年最低薪資會調到23100。我跟老斌說,「這比我們平常正常收入還多耶!」如果我們的收入每人每個月有兩萬三,肯定夠用還可以存,但我知道在城市生活根本不夠用。
 
說是這樣說,但錢變多還是有一點點好處啦。今年我們換了台節電冰箱,換了台機車讓我這個不會開車的人,可以騎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想要買書可以買書,想要捐款也可以捐一點點。也是蠻好的。
 
收入少,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是什麼爛slogan)。


後記1:剛剛又想,決定工作賺錢的方式,其實不是「我有多少存款」,而是「我需要花多少錢」。剛到鹿野的時候,一個月收入只有五、六千,那時候其實也沒有為了想要賺錢而傷腦筋,因為花得很少。

但這樣想到最後,會覺得其實是自己運氣好,活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那種不夠花費的時候,比如生病,比如家庭因素。所以我還是非常可以理解,為什麼人想要存錢,錢確實可以緩解部分生活上的問題。

不過,我好像也越來越清楚,錢可以緩解生活上的問題,卻無法緩解生命上的問題。


後記2:關於支出的部分也算了一下。今年真的花比較多錢:扣掉訂製有機棉T的錢、機車的錢、冰箱的錢、勞健保的錢,每個月平均支出約九千元。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有空

你說
詩集為什麼空空的
字那麼少
 
我說
今天的天空
都沒有雲
 
那塊地空在那裡
沒什麼不好
 
有空很好
有空很好
 
──刊登於《自由副刊》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小孩

為什麼要記住每一片雲的樣子
為什麼要知道那些鳥的名字
為什麼要記得說過的話
為什麼
要知道事物的意義
  
他很開心
他現在很開心
她難過
她現在很痛
他討厭你
但下一刻就對你笑了
不要問為什麼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可能

天可能下雨
可能
不下雨
 
他可能說好
可能說
不好
 
我不知道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一段早餐後的murmur(20181202)

之前可能有說過,早餐時間是我最喜歡的時間。但我可能沒說,是鹿野在家的早餐時間。
 
早餐時間,我們沖咖啡、切水果,烤麵包或燒餅。這段時間多半是陽光會進來到屋內的時候。我們各自讀各自的書,有時說話,有時不能說話。
 
「我現在在讀的這章很難。」
「好,那我不要跟你講話。」
 
可是我總會讀到一些東西,很想要說出來。我說,作者大我八歲,所以她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心裡默算著她的年紀。Y說你幹嘛算她幾歲,我說我只是想要大概感覺一下,她當時候可能的狀態。
 
慢慢的吃早餐,慢慢讀書。早餐結束後各自開始各自的工作(其實在早餐前已經先有了一輪工作)。但有時候,可能不是有時候,而是經常,我沒有開始工作而是先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比如我該開始備課了,但我有很想寫的東西,我覺得應該先寫,而我也有時間先寫。我有這個餘裕。
 
可是這個餘裕是哪來的呢?
 
前幾天去新竹,見了幾個朋友。有的說上好長一段話,有的短短幾段。我的一些朋友,他們很入世。或許他們不那麼覺得,他們會說,「其實我才不想……」但是他們做的事情確實是就是入世,儘管他們說,「這跟我的個性不合……」
 
他們思考著組織化的可能。我一聽到組織化,就在自己心裡想著,「要是我就不可能。」我不反對組織化,組織化有組織化能做到的事(當然反過來也有因此而做不到的事),但我明白自己的個性不適合。那個不適合不是用來逃走的理由,而是活了半輩子下來,我發現有些人你把它擺在組織裡,可能會消耗他;但有些人是可以因為組織而更能刺激自己發揮能力。
 
E問我,那你會想要怎麼做?他問的想要怎麼做指的是──如果我想要改變些什麼或做些什麼,我想要怎麼做?我說,我沒有什麼太厲害的想法和計畫,我覺得我能做的,或許是在面對每一個人,把握那可能的機會,試著去了解和談論,那些複雜的議題和困難的事情。
 
儘管我與E和L的作法可能大不相同,但我想,我們似乎都越來越覺得,建立關係是重要事。我指的是,去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對話。不過,關於對話這件事,有些人是積極的去對話,而我可能是屬於消極的對話。
 
消極的對話意味著,我不會去主動找人說。但如果有機會遇到,我很希望透過討論的方式,讓彼此去接觸自己以往極少接觸的圈子。
 
前幾天剛好有這樣的機會,與一個老師交換了一些關於「寫作能不能教」的想法。我可以感覺到對方一開始有點防衛心,他極力想要表達「形式可以教,寫作當然可以教,不然老師要做什麼呢?所謂的傳承就不是教來的?」我當時想著要怎麼回應他,但後來才發現或許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以為我在否定形式、否定教學、或是否定他正在做的事。我在後來的回應中,我試著想讓他知道,我只是想要指出關於寫作的另一種可能的路徑,並不是要去否定他的寫作觀。
 
還蠻奇怪的,竟然寫到這裡來了。這篇的一開頭,我剛開始只是想說早餐,我想說餘裕,我想說的是「餘裕」。
 
這個餘裕是,比如現在我想劈哩叭拉的把我腦袋中的東西記錄下來,如果我想做就馬上能去做,不然東西就跑掉了。但如果今天我的時間非常滿,被塞得很滿,那麼我就沒有這樣的餘裕,我就沒有餘裕去寫工作以外的東西。
 
我現在非常珍惜,並想要維持這樣的餘裕,因此我不想要(不是不可能)讓自己進到一個可能沒有餘裕的狀態。這其實是在回答我中間提到的,無法組織化(無法入世)的問題。
  
雖然一些傷腦筋的問題,仍然在腦袋裡轉。我也覺得自己有點太自我了。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今天

我睜開眼睛
時間不比平常晚
昨天很晚睡
昨天並不難睡
只是多夢
我睜開眼睛
下巴多了一顆痘痘
舌尖有點破
我的月經還沒來
巷口開始放炮
 
我們燒熱水
煮咖啡
我打開書頁
想找一首
貼合今天的詩
我讀著那些字
心裡卻想著昨天
 
昨天的時間
不比今天多
昨天我們選擇
今天也在選擇
昨天我們說話
今天繼續說話
昨天的我們想
今天仍繼續想
 
我一邊想
一邊吃早餐
我的月經
等一下就會回來了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難過

難過的關
要慢慢過
 
難過的課
要慢慢修


--和他「一起看」,而不是「看他長得什麼模樣」--

早上讀羅哲斯,讀到一個章節。這段章節非常適合今天的我,也非常適合未來的我。
 
昨天PO了一篇與中學生討論同性婚姻的文章。PO完後,我自己又讀了很多遍。我回想過程中與同學的討論,我覺得,我自己並沒有做到真正的「討論」。
 
我還是很輕易的就發表自己的想法,很輕易的認為自己是比較對的這方。其實到現在,我仍舊認為自己「可能」比較對,以邏輯上來說。但是,當我們說到「討論」,當我們說到「溝通」,我們只是為了在邏輯上爭一個對錯嗎?
 
我突然想到我與小孩子討論事情,我跟媽媽討論事情,或是我與伴侶討論事情──很多時候,引起衝突的並不是事件的對錯,而是情緒。隨著一次一次討論經驗的累積,我發現一件事──當「對方」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或當「我」覺得被理解了,很多事情「他」(我)就能自己想通。
 
我在想,這樣的討論、溝通的方式,是不是有可能擴展到我們對議題的討論?當然,這是非常難,非常難。
 
一開始讀羅哲斯的東西,是為了瞭解心理諮商這塊,但後來我發現也可以用在教育這塊;今天發現,所謂的傾聽與理解,更可以用在團體討論以及議題討論。但我還是要先說,裡面說的概念,聽起來很容易,實則非常困難,但卻不是不可能實現。
 
下面的這段話,取自卡爾‧羅哲斯的《成為一個人── 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送給我自己,也給可能需要的人。
 

 
我要根據我在諮商和心理治療的溝通經驗,來談談兩個觀念。首先要談的是:我深信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常造成溝通的障礙;其次要談的則是我們都曾體驗過的一種增進或輔助溝通的方式。
 
我先提出一個假設,讓大家想想:在人和人之間,主要的溝通障礙乃是我們都有一種自然的傾向──對別人所說的話(或對別的團體)施以裁判、評斷、或表示贊成反對之意。我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意思。在這場演講之後,你們也許就會聽到人說出這樣一句話:「我不喜歡這個人講的東西。」那時,你會怎麼回答呢?我可以料到,你要嘛就表示贊成,不然就反對那個人所表現的態度。你可能回答說:「我也不喜歡,我覺得他講得很爛。」或說:「喔,我覺得他講得蠻不錯的。」換句話說,你的基本反應是在評斷別人剛才說的話──你用自己的觀點,或是用你自己慣用的參照架構去評斷。
 
再舉一個例子。假如我感慨地說道:「我覺得最近共和黨的作為相當有意義。」你聽了之後,心中浮現的是什麼反應呢?我想,極大的可能仍是一種評斷。你可以發現自己又在同意、不同意……
 
上面的說明引發了另一個包含於我假設之中的要素。在所有語言交換活動中,評斷別人固然是很普遍的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那種情況下,人的感覺和情緒必然也會大大地涉入其中。於是,我們情緒高漲,則溝通之中相互認可的因子也愈來愈不可能存在。在此,我們只會發現兩套觀念、兩種感覺、兩種判斷,而失去了相互包容的心理空間。
 
我肯定諸位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出這種體驗──如果你曾經聽過一次激烈的辯論,而當時你自己並沒有情緒上的介入,你轉身走開時一定會想到:「嘿,他們談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事實上,確是如此。各方都只是持自己的參照架構去作評斷,作判決而已。這樣的語言交換,實在稱不上什麼溝通。對於別人所說的話中任何的情緒意涵,如果你只憑自己的觀點就對它作成評斷的話,讓我再重覆一次:這種反應傾向乃是人際溝通的主要障礙。
 
然而,我們有什麼法子來解決這個問題?或避免這個障礙呢?我覺得我們所做出的一些努力已經朝向這目標邁進了一大步,因此我願在此向各位作個簡單報告。真正的溝通之所以能產生──而使評斷的傾向得以避免──乃是當我們能以瞭解來聆聽之時。這也就是說:能從那個人的觀點去看他所表達的意思與態度;體會他究竟有什麼感覺,捉摸出他的談話背後的那個參照架構。
 
講得那麼簡單,難免令人覺得近乎荒謬。但其實不然。因為這就是我們心理治療的領域中所發現的一種治療取向。要改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結構,以及增進他與別人的溝通與關係,這種治療取向是我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一種。如果我能聆聽他所告訴我的一切,如果我能瞭解,在他看來事情是什麼樣子,如果我能理解這對他個人的意義何在,如果我能體會這對他有什麼情感意味,那麼,我就是在釋放他自身中強大的自我改變的力量。
 
如果我能真正瞭解他是那麼痛恨他的父親,或痛恨學校,或痛恨破壞國家安全的黨派……那麼,我就幫了他的一大忙,使他能夠把那些痛恨和懼怕轉變過來,而致能夠和那些他所恨、所怕的人或事物建立起合理而和諧的關係。
 
這種具有同理心的體察,和他「一起看」,而不是「看他長得什麼模樣」──正是我們透過研究而肯定為最有效的方法,它使人能達成人格上主要的變化。
 
──節自卡爾‧羅哲斯,《成為一個人── 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愛家

是先有家的定義
才有了家?
 
還是有了家
才有了家的意義?
  
是先有愛的定義
才有了愛?
 
還是有了愛
才明白愛的意義?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其實很想放空,但還是簡單寫一下前幾天回高雄與爸媽聊公投的對話記錄。

晚餐時,我說,下週公投有10個案,你都了解嗎?媽說,只有那個同志婚姻了解,其他不是很了解。我簡單講給她聽後,媽媽說,那這樣不是投票之前都要先想好?要不然會投很久?我說對呀,是要先想好比較好。
 
媽:「可是公投要過不是很難?」

我:「公投法已經修了,現在比以前容易。」
 
媽:「可是要過應該還是不簡單吧?」

我:「是不簡單啊,因為不能太簡單啊!太簡單的話大家就把自己的需求拿來公投就好了.....」
 
媽:「嗯.....也對。可是,公投花那麼多錢,如果都沒有過,不是很浪費錢?」

我:「嗯,是花很多錢沒錯。不過,你覺得沒過就沒有意義嗎?」
 
媽:「......也不會沒意義啦!那些議題有被討論,應該會深入民心吧?」
  
◆ 
  
媽媽在中選會寄來的公報上做了記號,然後拿給我,說,「幫我看一下這樣有沒有勾對?」我看了一下,媽媽在10-12案上畫了不同意,14-15案上畫了同意。我說,沒錯。
 
其他的案子都空白。我問我媽,你其他的公投都不領票嗎?媽媽說嗯,因為她還沒有想很清楚,不知道要怎麼決定。
 
前一天的晚餐,我只是簡單跟她說有哪些案子,但確實要把這些都弄清楚會很花時間。我就問她,你想了解嗎?我說給你聽。我媽說好啊,等一下她拿眼鏡。
 
我先跟她說第16案,因為第16案最容易看不懂。我媽聽完後說,喔喔,那這樣她知道了。我說,你就想一下,覺得希不希望臺灣未來繼續使用核電?媽媽說,這個議題很難,她覺得沒辦法想清楚。我說,「我也覺得很難,」但我還是把我不支持臺灣續用核電的立場和原因跟她說,「這是我的立場,給你參考。」
 
接著我們討論第13案正名公投。這個我媽倒是先說,「我是沒有反對,但也沒有支持。」「我是覺得不需要去刺激人家。」我說,但是我們一直被打壓,你覺得欺負人的人會因為被欺負的人很乖而停止欺負嗎?媽媽沒有回答。「但是他們現在就是在那邊叫囂而已,愛講讓他們去講,不要理他們就好。」媽媽說。
  
我說,他們已經不只是用講的,是有實際行動,一直在打壓與影響我們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媽媽說,「你也知道我的個性不喜歡起衝突......」我說,「我知道。」
 
剩下三個案,「深澳燃煤那個可以不用理它。」「核食跟空汙,我沒有研究,我的意思是我不清楚提案者的真正盤算是什麼,這兩個我略過。」我說完後,媽媽說,她會想一想。
  
◆ 
  
某天半夜,被蚊子吵。開燈後沒有馬上睡著,我爸竟然說起公投議題。
 
「下個禮拜要投票,10、11、12同意,14、15不同意......」爸爸說。
 
我聽了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爸不是支持同性婚姻嗎?我說,「不對吧,是10、11、12不同意,14、15同意......」

我說,你是不是沒弄清楚那幾個案子在講什麼?「第10案是在講,你是否同意婚姻限定一男一女……」爸爸說,「同意……」
 
聽了我都快醒了,我說,「爸,你不是支持同性婚姻嗎?那第10案寫一男一女婚姻,看起來很正常對不對?但如果你支持同性婚姻,你就要選『不同意』啊!」
 
「可是有那個年輕人去長青中心,教我們這個老灰啊投票,他們是說10、11、12同意,14、15不同意......」爸爸說。
  
我聽了之後馬上明白,「他們一定沒跟你們講清楚那是幹嘛吧?他們是不是只講10、11、12同意,14、15不同意?」
 
爸爸說對,那對年輕人很熱心,他們來長青中心教我們這些老灰啊投票,他們一個一個教耶!
  
我說爸,他們是反對同性婚姻的啦,跟你的立場剛好相反喔!你沒有搞清楚,被誤導了!
 
爸爸:「是喔,他們是反對的喔?我是支持的啊!」
 
我:「你既然支持同志婚姻,那就是10、11、12不同意,14、15同意。你要把題目看清楚啦!」
 
「喔喔……10、11、12不同意,14、15意;10、11、12不同意,14、15同意……」爸爸覆誦。
 
「不是要你一直背啦!你看清楚題目就不會搞錯了啊……」我說。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1115 . 夢

昨天做了一個夢。醒來才知道原來自己很害怕,比我以為的要害怕。

夢的順序是跳來跳去的,但總之就是,我要去上課。但很奇怪,不曉得為什麼課調到禮拜二的晚上10點,晚上10點,這樣小孩不是要睡覺了嗎?然後,我人在高雄,好像趕不及回去上課耶。夢裡面的時間是沒有邏輯的,夢裡面的我因為擔心無法回去上課,擔心那個時間不適合,在那邊覺得煩。

但是下一幕,我又在教室了。這個教室跟現實中的共學基地不太一樣,有墊子鋪在地上,每個人有一張桌子。但是有幾個眼生的小孩,看起來象是高年級的學生。那天,我想教他們「朋友」這兩個字,我問,有人知道「朋友」怎麼寫嗎?高年級學生舉手,走到前面的黑板寫了兩個跟「朋友」無關的字,還寫了一句成語。

我覺得奇怪,也有點急,我想跟高年級學生討論為什麼他寫這個?可是他寫的字在黑板的很右邊,小尋他們則是坐在很左邊,根本看不到黑板的字。小尋他們已經在玩了,我很想跟小尋他們說,黑板上的字不是今天要學的啦,今天的字是「朋友」。可是小尋他們越坐越靠邊邊。(一直寫「小尋」他們,是因為夢裡雖然也是一群小孩,卻只清楚看到小尋的樣子)

接下來一幕,是我爬到很高的地方,我覺得腳下空空的,有點害怕。我在最頂層停了沒有很久,我就慢慢爬下來了。我爬得很慢,確定踩到下一階才又往下踩。快到底的時候,突然踩空,就掉下去。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溝通

這個人往右邊開一條溝
那個人往左邊開一條溝
他們開了好多條溝
 
溝有沒有通?


開會

開會
開會
開那麼多會
有沒有越開越會?
 

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人才會

刀不會傷人
人才會
 
法律不會殺人
人才會
 
選擇不會讓你恨
人才會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立場

站右邊看
站左邊看
站上面看
站下面看
站近一點看
站遠一點看
 
站著不動
或走來走去
 
很想看
或不想看
或很想看又不想看
 
很想說
或不想說
或很想說又不想說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那顆痣

我臉上的那顆痣啊
是在右邊
但我每天看它都在左邊
看久了就以為是在左邊
以為別人看到的也是左邊
 
昨天有人拿一張照片給我
看來看去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
原來是我的痣換位子了
  
今天早上我看自己
痣又回到熟悉的位子
我想如果沒有那顆痣
我是不是會以為我眼中的自己就是別人眼中的我
 
──《歪仔歪詩刊16》


喜歡的十部電影

剛好有免費序號可以看電影,便跟C問起有什麼電影推薦?C說她也很好奇我喜歡的電影,我就一邊打一邊回想。
 
以下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是不同的喜歡,沒有順序可言。當然還有其他也很喜歡的電影,但以下10部是馬上浮出來的,並且各自對我有不同的意義──
 
(1) 祖谷物語

(2) 0.5mm

(3) 恐怖份子

(4) 黑色追緝令

(5) 星際效應

(6) 猜火車

(7) 空氣人形

(8) Léon (終極追殺令)

(9) 白氣球

(10) 克拉瑪對克拉瑪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終於有機會了解支持「以核養綠」的人「可能」在想些什麼

昨天去晃晃聽蔡中岳分析「以核養綠」的公投議題。這個議題其實我並不陌生,不過,我還是想去聽聽蔡中岳怎麼說。但老實說,我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疑惑,就是──提出「以核養綠」的人,他們真正關心的到底是什麼?他們擔心的是什麼?
 
蔡中岳在開始分享之前,他請在場的人先拋出問題。於是我問,你有朋友的立場是以核養綠的嗎?我指的是那種可以坐下來好好說話的朋友。我說,如果把兩種不同立場的人排在一條直線上,那麼光譜的兩端可能很難對話,而且老實說就算「立場」相同,但人有各式各樣,有那種可以客觀討論事情的人,也有那種補風捉影散布不實消息的人。兩個不同的立場一定同時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應該不會一邊都是會思考的人,而另一邊都是笨蛋。而我很好奇,以核養綠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中岳說,他也這麼認為。但這個問題很複雜,他想擺在最後再談。
 
其實我昨天的時間並不是很充裕,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有機會聽到蔡中岳談「對話」的部分。但是很幸運,蔡中岳講完之後準備進行QA時,第一個發言的剛好是支持「以核養綠」的大學生。而他就坐在我的後面。
 
他說了非常多,我無法詳述他的論點。而現在我寫這件事,是想分享一個我在聽了他的說法之後,我才感受到的事。不過,這個東西實在非常難寫。我可能沒有辦法一下子就寫得很清楚。我先一點一點講好了。
 
這個學生,我不認為他是故意要提出或支持一個很爛的政策,故意要來搞爛台灣。相反的,他(們)確實「相信」使用核電對臺灣來說是好的。關於這一點,他們提出了許多的數據與證據,試圖證明臺灣使用核電可以走向更好的未來。
  
他提了空汙的風險,提了天然氣不足的風險,提了為了推展綠能結果太過於躁進導致影響了環境的風險,他提了許多的風險,但唯獨核電的風險提的很少。
 
坦白說,我可以從他提的各樣風險中,看到他對臺灣環境的憂慮,以及在能源轉型階段時的擔心。但是,因為他提到的核電風險提的實在太少了,我問他,你這麼擔心風險的問題,那麼你認為核電沒有風險嗎?
 
他說有,他們也會擔心核電的風險。「但相較之下,核電的風險比較低,而且有辦法解決。」
 
老實說聽到這裡,雖然我也還想再聽他多說一點,但其實我自己心裡有個底了。與其說兩方在爭論的是誰的「證據」比較多,不如說兩方都認為自己「相信」的東西比較好(對)。比如依照他們的計算,他們認為天然氣與綠能要在2025達到計畫中的占比,這其中有太多人為因素使得計畫無法實現;但相較於核電的問題,比如核四的安全性問題,或是核燃料棒處理的問題,這對他們來說都有解。
 
對於他所說的解決方法,畢竟我所知道的資料與知識太少,無法當下判斷。但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核電的問題上,他就比較少提到其風險與時程上是否能如期達成的問題。
 
雖然他們強調核電廠要安全才能啟用或延役,他們是在無安全風險的狀態下才把核電的能源占比算進去,「但是,萬一核電廠無法如你們預期的通過安全檢測,那麼那個電力缺口怎麼辦?」我問。
 
這個問題其實就跟他問蔡中岳的問題一樣,如果天然氣與綠能的推展時程不如預期,那麼電力就「可能」有缺口;那麼同樣的問題換個方向問,如果核電問題的解決時程不如預期,那麼他們預估的那20趴用什麼來補?
 
我是這樣覺得,這好像是資訊與數學問題,卻也不完全是資訊與數學問題,而是你相信什麼,你就能找到證據來支持來反駁(兩邊都是)。
 
那麼該怎麼選?
 
我不否認我在聽了那位大學生說的論述之後,我仍舊不支持重啟核電(我猜他在聽了蔡中岳的分享後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原因是在他在談論核電時,其中隱含著科技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思維。這要仔細講會牽扯到太遠,我只能說,這樣的思維與我的哲學觀剛好相反;而帶著這樣思維的人,會支持重啟核四我也可以理解。
 
但是,重啟核四就是將核電再次納入臺灣未來能源的選項,這與養綠有必然關係嗎?我認為這是兩件事。目前臺灣因為要推綠能確實發生了一些躁進的政策,但這不代表繼續使用核電就能讓綠電趨於成熟;如果認為綠能政策有許多需要監督與改善的地方,那麼該做的是應該是花力氣在監督政府才是。
  
講了那麼多,我想說的是──11/24還有個公投提案:
 
「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這個提案其實十分明確,請你思考「你是否支持在民國114年之後,台灣繼續使用核能?」使用核電就是使用核電,這與養綠其實沒有關係。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越知道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 越可以自由。」

「越知道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
越可以自由。」
  
早上和一個朋友通話,說著說著說出了這句話。說完後我想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對方也問是什麼意思?
 
說話這件事很奇妙。有些時候是想完了才說,有些時候是邊說邊想。我說,我也在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好像是先把那話說出來後,才去想它。但這代表我之前從來沒有思考過相關的事嗎?不是,早在這句話之前,我就有過這樣的感受與思考,只是現在,我用話語和文字的方式,將它呈現出來。
  
呈現出來,放出來,有一種把這句話這個狀態,擺在手心上看的感覺。我看著這句話,想著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然後漸漸,一開始不太明白的,漸漸清楚了。


我覺得寫法不是問題

我覺得寫法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題材
關心的觸角越寬廣
就越能做出精彩又準確的連結
你的生命態度為何
你的世界觀為何
你想和讀者溝通什麼
都會反映在作品中
這和個人體驗有關
急不來
但可以多想想
想通了
也不是不能揠苗助長一下

──鴻鴻回給瞇的信(2011)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對寫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怎麼寫」這件事,對文章來說是重要的。但對「寫」本身來說,卻不是最重要的事。
  
那麼,對寫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最重要的,只有「想寫」這件事。
 
寫是因為想寫,聽起來好像是廢話。但這不是廢話。現實中實在有太多人在不想寫的狀態下去寫。
 

  
想寫。
 
即使是想寫,但有人會困在「想寫但不知道該怎麼寫」、「我想要寫自己的東西,但我寫不出來。」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會把它跟「我想要怎麼活著」連在一起。
 
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怎麼活著的。我們出生,我們的腦袋裡本來沒有這樣的事。慢慢慢慢的,我們才漸漸長出「我想要怎麼活著」這樣的想法。
  
當然那個想要,並不是想好了才去那樣活,而是一邊感覺一邊思考一邊活著,慢慢的可能就活成某個樣子了。但有些人的樣子,很有可能不是自己的樣子。他們說,「我不想要這樣,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有太多人在旁邊說著,你應該要怎麼活啊,你應該要怎麼寫啊。
  
自己的樣子,寫出來的東西的樣子;我們能決定自己的樣子嗎?我們真的能照著自己的想法寫嗎?那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這實在是很難回答,但我是這樣想的──人並不是想好了該怎麼活,才開始活著。你不需要先想好該怎麼寫,才開始寫。你該做的反而是什麼都不要「先想」,先不要想好你想要寫的樣子,先不要想好你想要活的樣子。如此才更能接近你自己,才更能接近你想要寫的東西。
 
一旦你能夠接近你自己,你就越來越有機會決定自己的樣子,想寫的東西的樣子。聽起來好像很繞?但寫作與活著,本來就是很繞的東西。


控制



她可以控制小便
大便
但無法控制月經
 
牠可以控制自己要等
但無法控制口水
 
他可以控制臉上的笑
和哭
但控制不了愛意與嫉妒
 
她學會了控制她的手
現在她無法不控制她
 
他一直在控制他的大腦
其實是大腦在控制他
 
他終於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
但永遠無法控制心臟
 
她跟自己說不要再痛了
但她無法控制
 
他學會了控制小孩
他現在要學不控制小孩
 
他已經學會被控制了
他現在要學不被控制

──於三餘書店「看詩展」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我以文字的形式在確認自己,認識世界

為什麼不寫實在受不了嗎?這理由很清楚。因為要思考一件事,首先就有必要把那個什麼試著寫成文章。
 
我從小就一直這樣。有什麼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就會將散落在腳邊的語言一一拾起來,試著排列成文章的形式看看。……我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地,用紙和鉛筆一篇又一篇地寫文章。並思考。
 
或許你會說,如果每次要思考事情時都必須一一去做那種事情的話,要等結論出來恐怕得花不得了的時間吧。
 
在這裡暫設主題。
 
我日常以文字的形式確認自己。
對嗎?
沒錯!
 

 
想想看,自己所知道的(以為知道的)事情,也暫且當作「不知道的事」,試著化為文章的形式看看──這是我對寫文章的第一條規則。「啊!這個我知道,不必費工夫特地去寫。」一這樣開始想時,就完了。我也許到不了任何地方。……我們以為充分深知的事情背後,卻隱藏著同樣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理解,經常不過是誤解的總體。
 
這是(雖然僅限於在這裡)我認識世界的小小方法。
 
──村上春樹,《人造衛星情人》節錄


頭銜、職業,這種東西

最近幫一本即將出版的詩集寫推薦。推薦語寫好後,責編詢問推薦抬頭。我說抬頭?指的是頭銜嗎?責編說對。我想了想,頭銜這種東西自己來寫,怎麼寫都覺得怪,頭銜這種東西不都是別人給的?別人叫的嗎?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都覺得很燒腦筋。
  
我心裡想,不能直接寫名字就好了嗎?但是人家需要抬頭,我還是不要給別人找麻煩好了。我又想了想,因為推薦的是詩集,推薦人頭銜感覺好像該寫「詩人」比較好。但是詩人別人叫還可以,那是一種簡易的角色認定,自己叫自己詩人,怎麼樣都覺得有點過不去。可是叫什麼寫作的人、寫字的人,又有點太ㄍㄟ掰,好像在迴避。
 
我又想了想。天啊只是一個頭銜哪有那麼多好想?我問責編,大家都寫什麼啊?責編說有詩人、作家、大學教授……美女詩人……我一聽到美女詩人就ㄉㄥㄉㄥ,哦,可以寫美女詩人啊?那我就寫「沒用的詩人」好了。好笑又沒有心理負擔。
 

 
回高雄都去一家早餐店吃早餐,吃到老闆要寒暄一下的地步。老闆問,你是做什麼的啊?是做藝術的嗎?
 
我最怕人家問我做什麼的,這個問題不管來幾次我的腦袋都會打結。難道就不能先準備好幾個口袋名單應付應付嗎?人家只是隨口問問,我那麼認真想是要幹嘛?還好這次我的反應算是快,我說,「教寫作的。」
 
雖然我一出口就後悔了,因為我根本不覺得寫作可以教啊。但過了幾秒鐘後我覺得這個回答還不錯,幸好我沒有回答「我在寫作」。要是我說寫作,對方一定會接著問,「寫作?喔喔喔,寫作喔……那你都寫什麼?」
  
要是對方真的問了這個問題,我的腦袋肯定又要打結了。唉,人家只是找話題聊天,拜託不要那麼認真好嗎?
 
我說教寫作的,老闆聽了之後感覺很滿意。他走回櫃台跟老闆娘說,「老師啦,教作文的。」
 

 
今天去銀行辦儲蓄保險,就是那種很單純的儲蓄險,拿來當儲蓄用的。不過,就算是這種很單純的儲蓄險,還是要填寫一些基本資料。我看了一下,果然有「職業別」、「職稱」、「公司」這種令我傷腦筋的欄位。
 
明明知道這只是要用來做資格審核用的,我就填一個他們可以放心的答案就好。但我的腦袋還是卡關。我指著「公司」,我說我沒有在上班,沒有公司。因為前一天簡單跟理專聊過,理專大概知道我的狀況,「好,那公司不用填。」「不過職業別跟職稱,可能還是要麻煩填一下。」
 
我看著單子,職業別,文字工作者可以嗎?那職稱要寫什麼?傷腦筋,腦袋又在轉了。我可以寫腦袋一直在轉的人嗎?
 
最後我在職業別那一欄寫了「教育工作者」,在職稱那欄寫了「老師」。填完之後覺得非常心虛。
 
後來理專把資料都打出來,請我確認資料是否無誤,我看著上面的資料,我發現自己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文學家教」(嗯,聽起來好厲害,這到底是幹什麼的?)
 

 
離開銀行之前,被一個推銷信用聯名卡的小姐攔下。小姐劈哩啪啦說了一堆,說得很快,我都沒有聽懂。我只知道她在說她手上的卡有多少多少紅利。我的腦袋又快要打結了。
 
「我不需要……」我只擠得出這幾個字。
「你是上班族還是家管?」對方不放棄的問。
 
哼哼,這個世界只有上班跟家管兩個選項嗎?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直接把自己放在裡面,去觀察、貼近與瞭解,比起讀任何理論、專家建議,都還要「有用」得多。

我得到的結論是:在新開闢的領域中,首要之務是把自己投入事情裡頭,儘可能少帶預先設定的觀念。去逼近現象,用自然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去逼近事情,然後只要抽引出一些低層次的推論就好,還記得要貼近素材本身。
 
──卡爾‧羅哲斯,《成為一個人── 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早上晨讀,讀到這段話,覺得這就是我現在在帶4-6歲小孩文字課,所經驗到的東西。雖然羅哲斯講的是心理治療,但我覺得用在教育現場也非常貼切。
 
直接把自己放在裡面,去觀察、貼近與瞭解,比起讀任何理論、專家建議,都還要「有用」得多。這個有用,不是指放到任何地方都會有用,而是對自己和自己所面對的對象,有用。
 
自己去看到聽到、感受到之後,再繼續思考,再也沒有東西比這個還要有用了。理論或者專家經驗,如果能夠有用的話,也是建立在與自己的經驗對話。如果自己沒有在裡面,那麼什麼理論什麼方法,都是與你無關的東西。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搞不好

搞不好
搞不好就壞了
 
這樣搞不好
搞不好很好
     

  
(看到阿廖說「這樣搞不好」,突然想到......................)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被佔滿了呀


高速公路上
看到一隻鳥
鳥飛呀飛
牠要飛去哪
我看過去
行道樹、農田、房子
廣告、高壓電塔、路燈
溫室、煙囪、灰色的陽光
我看啊看
從這裡到那裡
看沒有人
卻都被人
佔滿了呀


──給《2018臺北詩歌節詩選 ‧ 詩的異托邦》


想不到




老鼠啾啾啾




前天早上起床,聽到院子裡有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以前我聽到啾啾啾都以為是老鼠在跑。我走到拉門前,想著可能會看到貓咪追著老鼠,老鼠啾啾啾的景象。結果我看到的是,貓咪叼著老鼠在跑。
 
所以那個啾啾啾在移動,不是老鼠自己啾啾啾的在移動,而是被咬在貓咪嘴裡移動。
   
啾啾啾,啾啾啾,老鼠在貓咪嘴裡,啾啾啾的移動。
 
貓咪叼著老鼠跑,然後放下來,放在牠和夥伴的中間,老鼠不敢動。這時啾啾啾的聲音就停了。貓咪看著老鼠,老鼠看著遠方。突然不曉得是老鼠先動於是貓咪動?還是貓咪動了所以老鼠動?我的眼睛快不過牠們的動,總之一個突然,老鼠又啾啾啾了起來。
 
貓咪咬在嘴裡,又放掉;又撲又追又咬在嘴裡,又放掉。
 
老鼠啾啾啾。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我是誰?

不過要談自己時,我總是會被捲入輕微的混亂中。伴隨著「我是誰?」這個命題,必然會被古典的paradox(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矛盾反論)所絆住。也就是說從純資訊量來看,在這個世界上當然沒有任何人比我談自己能談得更多了。不過當我要談我自己時,被談的我必然會被開談的我──所有的價值觀、感覺尺度、身為觀察者的能力等,種種現實上的利害──取捨、選擇、規定、切除。那麼,在這裡被談到的「我」的形象,到底有多少客觀的真實呢?
 
──村上春樹,《人造衛星情人》

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找時間來

你說
找時間來
找時間來
 
我也想知道
要去哪裡
找時間來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ㄉㄧㄚ ㄉㄧㄚ。。。ㄉㄧㄚ ㄉㄧㄚ

今天呀,騎車往利吉的橋上,突然聽到ㄉㄧㄚ ㄉㄧㄚ 。因為騎得有點快,加上不知道在想什麼事情,聽到ㄉㄧㄚ ㄉㄧㄚ 的時候,還不覺得是自己發生了什麼。ㄉㄧㄚ ㄉㄧㄚ後的下一秒,我看了一下後照鏡,咦.....那邊好像個什麼東西.....會不會......我伸手去摸外套的口袋,幹......真的,手機飛出去了.......
  
我一邊注意著前面有沒有車後面有沒有車,一邊想著幹這樣飛出去還有救嗎?一邊想著嗚嗚我用了好多年的可愛小手機......我這一生的第三支手機竟然是這樣說掰掰的嗎......我一邊想著一邊迴轉,一邊覺得嗚嗚它好可憐它好可憐......
 
騎回去的時候,遠遠的,我看到可愛小手機躺在那邊。我的心有點痛,剛剛的ㄉㄧㄚ ㄉㄧㄚ果然是它。但是很幸運的整座橋上都沒有車,我把機車停在邊邊,下車走到手機旁邊。我把可愛手機撿起來,先看看它有沒有裂傷,畢竟時速快70啊!
  
沒想到可愛小手機竟然沒有裂傷,只有底殼有些微輟傷。我按了一下按鈕,螢幕亮了!再按其他按鈕,啊啊啊全部都可以按啊!啊啊啊我的可愛小手機還活著啊!時速70飛出去啊!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那些老師

小學三年級的美勞老師,要我們畫同學的畫像。老師問有人自願要被畫嗎?有個不喜歡畫畫的男同學舉手,於是他被安排坐在教室的中間,大家圍著他畫畫。印象是圍著,但現在想來應該不是圍著,圍著的話不就有人是畫後腦袋?總之那是我第一次畫人像,我記得紙很大,但也有可能是那時候我很小。我畫很慢,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男同學的臉。
 
畫很慢,最後一個交。下課後老師對我說,明天開始你午休時間到美勞教室來好嗎?我在想是因為我畫不好嗎?但我沒問。美勞老師是個有點白頭髮的老師,很有氣質的一個女人。小時候對年齡沒有概念,不曉得那個老師到底幾歲,現在想來應該是四十五歲以上吧。
 
老師很溫柔,是小學少數不罵人不打人的老師。隔天午休,我去了美勞教室,老師也沒說什麼,就要我跟著她作一些東西。老實說到底做了什麼也忘了,好像就是畫畫,剪剪紙,剪貼。忘記了。還記得的是那個老師的樣子,但我忘記名字了。
 

 
五年級的班導師,是個會抽菸的男老師。板書寫得很漂亮,個性很好,也是少數不打人不罵人的老師。我國小遇到的老師,就這兩個不打人不罵人。我剛剛問老斌,你從小到大有遇過不錯的老師嗎?老斌說什麼叫不錯?我說就是你覺得這個人還不錯,你喜歡他。老斌沒有回答我,他問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我說因為我覺得不錯的老師很少。
 
翁老師後來肝癌死了,還是肺癌?糟糕忘記了。但他是少數我記得名字的老師。不是因為除了他之外的老師都不好,是我記性不好。
 

 
國中有個姓蘇的老師,我也覺得不錯。不錯的原因是因為她對我們班的太妹很好。太妹,現在還有在用這個詞嗎?總之那時國中開始所謂的常態編班,但我知道很多老師都不想要常態編班,因為那樣很難教。我們班就有幾個所謂的太妹,其中最大尾的那個,傳說在外面跟男人一起,還傳說有小孩,在暑假的時候偷偷拿掉,總之傳聞很多。大尾同學很少來上課,就算來學校也很少跟我們說話,她看我的眼神像是看小妹妹。
  
而那個蘇老師,是我知道唯一會關心大尾同學的老師。大尾同學沒來上課,老師還會去找她。我看過大尾同學跟蘇老師講話的樣子,像是跟一般朋友講話,蘇老師跟她講話也是這個樣子。
 
後來蘇老師懷孕請產假,我們換了一個班導師,那個班導師會按照成績分配班上同學座位,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憤怒。啊,今天是教師節,說好講喜歡的老師就好。
 

 
高中,就是那個成大畢業的國文老師,讓我對中文系有莫名的幻想。但還好我後來沒有去讀中文系(咦?)。所有了解中文系了解我的人,都說我不適合中文系。但從來沒有唸過誰知道。那個老師很會說與課文有關的,好聽的故事,也會讓我們演課文裡的故事,還會寫詩(重點)。重點中的重點是她不太在意成績,她教的班級國文平均分數總是無法在前三名,但她似乎不太在意。長得像老了以後的小丸子,臉笑咪咪的,但個性很酷,不太跟其他老師往來。很少在教師辦公室,上完課人就不見了,不會跟學生搏感情。但她上起課來超級有趣,這樣就夠了,她有她的生活,不用搏感情。
 

 
第一間大學遇到唯一有溫度的老師,在我蹺課蹺到不見蹤影時,還去工作室找我。他盯著我畫草圖,要我隔天一定要去評圖。我畫了一個兩個兩個三個,問他為什麼會來找我?他說你又不來上課我只好來找你啊!幹現在想來這句話超偶像劇,超催淚的,但是真的。
 
不過後來我還是沒有在那間學校畢業,因為那樣的老師只有一個。
  
其實也還是有其他有溫度的老師啦,但都是兼任的藝術家,久久見一次面。
 

  
第二間大學遇到的好老師比較多一點。一個以前寫過了,就是她在上面上課,我在下面畫畫,但其實我很認真在聽她上課,她也知道我很認真上課,總之就是心有靈犀就對了。她上的課很厚很深,很多同學都覺得無聊,但我覺得很棒,那是我第一次從傳播學的角度聽到一些與社會學與哲學相關的東西。
 
還有一個老師,影響我寫作很深。現在想來都是非常基礎的東西,但當時我竟然都不知道!天啊都已經二十二歲了,寫了幾百年的作文還不懂寫作是什麼東西。真是還好有遇到她。
 
傷腦筋,想睡覺了,最後一個寫好少喔!但其實影響很多。再寫一點點就好──她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讓我知道文字中的邏輯關係,段跟段的關係,句子跟句子的關係,有沒有無用的句子、無用的字?而有沒有用要用什麼去判斷?幹!寫了幾百年的作文,活到二十二歲才知道這種事。
 
睡前劈哩啪啦寫一堆,晚上不曉得會不會夢到誰。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長途旅行的廢文

收到工作上的朋友寫來的卡片。
 
讀完的感覺很妙。因為卡片的內容像是平時在FB的訊息閒聊,但這個閒聊卻是坐了好久的車來的。從D寫下字到我讀到字,大概花了七天才到我手上。那些字在郵局的某處過了個連假,黑壓壓的連假,然後被叫醒,從這個布袋去到另一個布袋,然後上車,搖搖晃晃到另一個郵局,分類,進到郵差的包包,坐上摩托車,逼逼,終於到我家。
  
然後卡片上的字我大概20秒就讀完了,然後讀完時有一種,啊然後咧?「好的,顯然這是一篇廢文。」D在卡片上寫著。真是太妙了,當廢文以卡片的形式來到,感覺更廢了,我是不是也要廢回去呢?
 
我沒廢回去。我打開FB,訊息給他。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我終於知道了哇哈哈(「單車失竊記科遊展」裡面那個立體影像的祕密)

看完《單車失竊記--科遊展》,一直想推薦,可我那天在展場待了兩個多小時,一時不曉得該從哪推薦。我本來想推「這個展」本身,我覺得光是看「這個展」怎麼從無到有,就值回票價,所有設計系的學生都該去看──空間的規劃、展品的裝置、陳列,展覽的動線,如果你一邊看一邊想「如果是我來做……」,你就會發現這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

但策展之一瀅羽說,就不要再談他們策展有多辛苦辛苦了。那要講什麼呢?嗯,我來說說我站在那個單車立體投影前,腦袋裡想的問題好了。

還沒去到現場看到那個會動的立體投影時,我就一直在想那是怎麼怎麼做出來的。到了現場一看,啊,真的漂浮在半空中耶,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在影像四周繞了一圈,蹲下來看,又站起來看;看完看看圖說,看完圖說又看看影像。啊,不懂耶,想不出那個懸浮的影像究竟是怎麼回事。想不出來,但看著那輛腳踏車一直騎,騎過大象、騎過森林、騎過轟炸機、好像騎進書裡那些曾經的記憶。



然後,瀅羽出現了。

瀅羽問展覽還好嗎?我說好耶!可是那個影像我看不懂。我們走到立體投影的那裡。瀅羽說,「你現在看到浮在半空中的影像,其實是底部影像的鏡面反射。」鏡面反射?我想著,看看影像,又看看解說圖,然後突然懂了,「我明白鏡面反射了,我看到的那個立體影像,其實只是鏡面反射……」我一邊看,一邊想,一邊想,又發現一個問題──

「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我們的影像就是落在鏡子『上面』,可是這個影像看起來是落在這個黑色鏡面的『後面』,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造成了懸浮在半空中的視覺效果。可是,為什麼影像看起來會是落在『後面』呢?」

我知道這個立體懸浮影像是「怎麼做出來的」了,但是那個視覺感是為什麼?我還沒有答案。就好像看人變魔術,明明魔術師都給你看手法了,但還是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令我感到迷惑。

一直到現在我寫這篇文章,我還在想。我畫了個圖,想著這個問題。然後,老斌剛好從旁邊經過。

「你在幹嘛?」
「我在想。」



我說給老斌聽。老斌聽完後一付「啊不就是……(趴啦趴啦趴啦中間省略)(然後因為他答案說出來了所以這個不能寫).......的問題……」他一邊說我一邊想是嗎是嗎?他一付就是啊你怎麼想不通的樣子。

我一邊想一邊看著我的桌面,雖然老斌講的一付就是這樣這樣可是我想不通也是沒有用啊!我看著我的桌面,突然發現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實驗!然後我就……實驗出來了!其實超簡單,但媽的超開心!想知道我到底實驗了什麼嗎?趕快去看《單車失竊記》科遊展!




【展覽資訊】《單車失竊記》吳明益小說科遊展

◆ 展覽日期:2018/8/31~2018/11/4
◆ 開放時間:平日13:00~18:00、假日11:00~18:00
◆ 週二休館(休館前30分鐘現場停止售票)
◆ 票價:全票150元(7-12歲兒童票80元 、6歲以下免費入場)
◆ 展場地點:集盒‧KUBIC(高雄市前鎮區復興三路5號)


✎購票:三餘書店。集盒現場也可購票
✎購票網站:http://t.cn/RgmxQFK(請留意,於年代官網購票於超商取票須等候3天)
✎連絡電話:(07)2253080  (三餘書店下午1點至晚上9點,周二公休)
✎用line詢問:@vqp1694q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危險

他不可控制
它可以控制


 

他只是

他最近常打翻杯子
一次、 兩次、三次
他說不是故意的
只是沒發現
 
第四次有個杯摔碎了
它在桌子的邊邊
 
「誰叫它在桌子的邊邊呢」
「我只是伸手一揮,他就跳下去了」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識相

朋友家的蚊子
總是在我剛進屋內的時候
咬我一兩口
不多
有點癢又不會太癢
然後就停了
很識相的蚊子
不會太超過
像是我本來就
該繳一點房租
 
於是我也繳得甘心樂意
我從來沒有對蚊子那麼好過

你必須登入以繼續

今天醒來的時候,不曉得自己在哪裡。被手機鬧鈴吵醒的。這代表我睡得極熟。這個房間大概六點多就會有光,可能更早就會有光。前幾天因為話多夢多而淺眠時,我總是被光叫醒。我四點多醒來,看一次手機;六點多醒來,看一次手機;八點多醒來,看一次手機。而昨天,我竟然沉睡到被鬧鈴叫醒,我沒想到自己會睡得如此沉,我沒有心理準備。我沒有心理準備會如此沉睡我突然被鬧鈴叫醒,被拉出來,被鬧鈴從另一個世界整隻拖出來。我的眼睛還閉著鬧鈴就拖著我,把我拖回這個現實世界。它把我放下的時候我被弄醒了,我終於聽見鬧鈴了,好吵,不要再叫了。我想著要把鬧鈴按掉卻一時找不到對應的鍵,我花了十幾秒鐘才把鬧鈴按掉。鬧鈴終於停了,我坐在地板上,想著今天要做什麼。
 
我為什麼在這裡。
 
我坐在地板上,有一種自己不是自己的感覺。我慢慢想起今天是禮拜天,今天要做什麼,像是一個忘了事情的人終於拿到一本記事本,上頭寫著今天自己要做的事。我想起我是廖瞇,今天下午要去藝術野餐,我還有一個早上的空檔,我可以慢慢來,我可以準備。可是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坐在那個房間的地板上,我覺得自己好像才正準備要回到這個世界。
 
雖然我已經醒來了。


說話

又是個話多的夜晚。話說,夢就多,好像沒有睡。哪來那麼多話呢?那麼多話想說?說的時候究竟交換了什麼?我說了我想說的,你說了你想說的,但我們都明白對方了嗎?不可能真正明白,我們知道。
  
不可能真正明白,那麼為什麼說?為什麼聽?因為想要。想要聽,想要說,想要接近。
 
想要接近。雖然彼此還離著距離。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在臺北走路

很諷刺,我在臺北走的路,比在鹿野多。上臺北來工作,或參加活動,從這裡到那裡,有捷運可搭,而捷運之外的路程就是走路。一天分成三段,就有三乘以二的這裡到那裡。今天從青田街靠和平路的這端,走到東門,然後在捷運裡走,黃色的線轉藍色的線,再從東門走回青田街靠和平路這端。回借宿的朋友家稍作休息,再從青田街走到古亭,在古亭附近繞,走到師大,走到和平東路,再走到青田街。拜google所賜,我可以輕易知道白天的路程是1.5公里,晚上的路程是2.5公里。在鹿野,我很少一天走上四公里的路。
 
我其實還蠻喜歡走路的。很奇怪,在鹿野空氣好不走,在臺北才在那邊走。但其實我不討厭在臺北走路。很多人不喜歡臺北,但我卻不是因為討厭臺北所以離開。
 
我不是因為討厭臺北所以離開,卻真的回不去了。
 
今天跟朋友聊到臺北的房價。我說,這幾天看到一個臉友po的租屋資訊,臺電大樓站雅房出租,七千塊含公共廚房。臉友很心動想著這麼好的物件是不是該趕快下手,我想的卻是我根本就租不起。
 
照我現在賺錢的方式,根本租不起。我也不想在賺來的錢上花那麼大的比例在租屋上。
 
我租不起,也回不去,覺得房價地價不可思議,卻也覺得沒有什麼好批評。人生有各式各樣追求的東西,與活著的方式。我只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的選擇,而不是被選擇。
 
當然,每個人都能真正的選擇,是神話。但是今天,我聽到朋友說,她從正職轉為part time,為了給自己多一點自己的時間,而不是被工作佔滿。我知道後覺得很開心,真的很開心。
 
選擇被工作佔滿,或被賺錢佔滿,或選擇生活,我覺得都好。只要那是你真心選擇,而不是被迫選擇。但一個人要如何才能擁有選擇的能力,或權力呢?
  
嗯,怎麼寫到這裡來了。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林季鋼的聲音

在鄉下太鬆,導致在都市事情多一點就覺得好忙。有好多東西要記來不及記。那就先記如果現在不寫之後可能就不會再寫的東西。
 
晚上去三餘二樓工作,根本就忘了三樓今天晚上有林季鋼的讀詩會。其實也有可能覺得自己沒時間去所以忘記。但剛好就到三餘了,剛好七點半二樓就休息了,剛好,覺得時間還可以上去旁聽,就去聽了。
  
老實說本來對「讀詩會」有一點點擔心,很怕是我怕的那種,朗誦。那個我不行,完全沒辦法,所以很怕萬一上去了結果是我怕的那種然後又下來會很尷尬。還好不是,結果很好聽。

很快記錄一下我聽到什麼。
 
讀詩是有對象的。你希望說什麼給對方聽,這是內容;你希望對方聽到的是什麼感覺,這是讀的方式。讀的方式是需要設計的,就像演戲需要設計一樣。但這個設計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針對你的內容去設計。
 
所以話說回來,你還是要先知道你自己想要說什麼,讓對方有什麼樣的感覺,你才能去設計「你想要怎麼說」。
 
打個比方,我想要表達我很累,但那種累是哪一種累?是加班連續工作14小時的那種累?還是太久沒運動跑個五百公尺就開始累的累?還是愛一個人愛不到的那種累?(以上的比喻是我自己比喻的)。累有那麼多種不同的累,那麼你表達的方式就會不同。
  
其實林季鋼在講「說」的時候,我一直想到「寫」。他今天講的許多東西都可以直接置換,比如──我們都想要「說」,但永遠不能說「到」;就如同我們想要「寫」,但永遠不能寫「到」。這是因為語言文字本身有所侷限。我們用這個有所侷限的,盡力去「接近」想要表達的。
 
前兩天想到一個東西──什麼叫做把讀者放在心裡?那並不是指去寫讀者想要看的東西,而是,你寫的時候如果有個對象,那麼你自然會去思考你要怎麼寫,對方才能接收到你想傳達的東西。換做是「說」也一樣。
 
以上是今天晚上我聽林季鋼說的時候,我腦袋裡想到的東西。(其實想到的還沒寫完)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退役

昨天回高雄。下火車後,過二樓天橋聯通道時,覺得好像有哪裡不一樣了。從天橋往下看,原本是工地的區域變成一個廣場,好多人在那裡走來走去。出了票閘口,我往捷運入口走去,發現入口電梯封閉了。穿著背心的服務人員伸出手指往另一個方向,「捷運入口改囉,請往指標的方向。」
 
我拖著行李跟著指標走,指標將我帶往剛剛看到的廣場。「原來,我剛剛看到的地方是這裡。」雖然我還在天橋的時候,就隱約覺得那廣場應該是我等一下要去的地方,但我還是依著習慣,往舊的捷運入口走去。當然,那時候我還不曉得那個捷運入口已經變成舊的了。
 
廣場有好幾處可以通往地下捷運的電梯,有手扶梯也有電梯。我一邊觀察著方位,一邊想著從前的入口是位於現在這裡的哪裡,距離這裡多遠。我的方向感不是很好,要在腦袋裡繞很久。
 
下了手扶梯,是臺鐵一樓大廳,新的臺鐵一樓大廳。售票口都還關著,看起來還沒啟用。我想著多久之後會啟用呢?
  
再下一層手扶梯,是捷運大廳;再下一層,是捷運月台。我像是第一次到這裡的遊客,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大廳和月臺(確實也是第一次到這裡)。

進了捷運車廂,捷運往美麗島開,咻咻咻的,經過了舊的高雄捷運月台。其實捷運門關上的時候,我就在想,以前等車的那個月臺呢?我說了我的方向感不好,我該想到舊月臺跟新月臺是同一個月臺,只是一個落在南邊,一個落在北邊。
 
今天吃早餐時,我聽著早餐店的廣播:「高捷高雄車站昨日啟用,臨時車站正式退役。」我想著昨天走的那段路。啊,是這樣啊。
 
 

那裡有門
那裡沒有門
  
有牆才有門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那說不出來的

讀到象被做成標本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是,啊怎麼這樣?怎麼可以做成標本呢?那不是太可憐了嗎?但接著的感覺是,可是,象都死了啊。可是,這跟死不死沒有關係,因為我們不會把自己死掉的家人,或愛人做成標本吧?至少我不會。
 
理智上覺得死了之後,不論是火化或埋葬或做成標本,對「死者」來說,都沒有關係。但是,「真的都沒有關係嗎?」理智上覺得沒有關係,但心裡是不確定的。有個疙瘩在那裡。那個疙瘩是什麼?
 
那個說不出來的東西,可以感覺,卻無法真確的說出來。好像只能感覺到感覺,卻說不出那東西是什麼。
 
那麼就直接去描述當下想到的東西。
 
我想著象被肢解,被剝皮……「我不想」看到那曾經完整的生命被分解。雖然生命終究會隨著時間分解,但我不想要看到生命在死了之後,以這樣的方式成為一個看似沒有生命的生命體。
 
但是,如果製作標本的過程如吳明益書裡所描述的那樣,製作者其實是以對待生命的方式去對待標本,那麼我又覺得不那麼需要去批判。
 
寫到這裡我似乎漸漸清楚那不清楚的。我雖然不認同也不想看到生命被製作成標本,特別是大型生物;但同時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想要這麼做。可這時我又矛盾了,我想起被我冰在冷凍櫃裡的蝴蝶和魚,被我用來拓繪的蝴蝶和魚,那該怎麼說?
 
再說得遠一點,我吃掉的那些雞鴨魚豬牛呢?寫到這裡,我發現這是我在寫之前,原本沒有想到的事。
 
所以我明白了那不過是情緒上的感受。Y說人類把動物製作成標本是自大。但這麼來說人類本來就是自大的動物,總是自己決定這個可以,那個不可以;這樣有道德,那樣沒有道德。
 
我明白了那只是情緒上的感受,我只是「不想要」看到那曾經巨大的溫暖的有故事的生命被肢解,就只是「不想要」,因為「那令我難受」。沒有什麼大道理,也跟是否尊重死者無關。
 
因為,對死者來說究竟有沒有關係,我不確定。所以我不去說那樣做是不尊重死者之類的話。不確定的東西,我就不去說。我能確定的只有,「我」不想要,我不去把我不想要說成死者不想要,不去把我不想要包裝成那樣做沒有道德。
 
當下那說不出來的東西,慢慢想,慢慢寫,寫完可能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說的。但也不一定。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我最久到底是多久沒睡覺呢?

應該要睡了,但想起昨天入睡前跟Y聊到,「你最久一次睡多久?」Y說他睡一整天,我說怎麼可能,一整天是24小時耶,你真的睡了24個小時嗎?我睡12個小時就很久了。
  
於是我認真的算了一下,以前究竟一次可以睡多久?結果變成在算,最久多久沒有睡覺?因為都亂睡,都沒有睡覺,所以才會在很久很久沒有睡覺之後,一次睡很久很久啊!
 
那我最久到底是多久沒睡覺呢?
 
印象中是這樣──早上九點的課,大概八點半起床。早上是三節設計課,從九點上到十二點。下午可能有個藝術概論還是什麼總之大家都覺得不重要的課吧(但我覺得很重要),總之設計系就是設計課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好吧這不是重點。因為是大一所以課比較滿,有時候下午也滿堂,從一點上到五點。好,五點,回宿舍休息一下洗個澡吃個晚餐,差不多就要去工寮做作業了。對,明天一早的設計課要評圖,所以今天大概又是熬夜通宵做作業,大概來不及宿舍12點的門禁,大概要直接睡工寮了。可是不曉得為什麼大家好像都捨不得早點做完作業去睡覺,大家都在拼誰比較晚開始做,有人說沒靈感,有人說很快就做完了晚點再做。很奇怪,好像是一個捨不得睡覺的年紀。我不是沒靈感也不是捨不得睡覺,我是真的很認真的想,同學還笑我那麼認真幹嘛。圖畫好了開始切模型,真的很想睡覺就去7-11買酒。奇怪,喝酒不會更想睡覺嗎?不會,那是一個不用睡覺的年紀。就這樣摸摸摸,喔不是做做做,終於做完了,早上大概七點多,宿舍門開了,回去洗澡。因為很怕躺下去就來不及九點的設計課,所以就沒有睡,直接去上課。九點開始評圖,評圖通常會超過原訂的上課時間,記得有一次評圖評到下午兩點,媽的都沒吃飯肚子好餓。所以這樣是多久沒睡覺了?從早上九點到隔天早上九點到下午兩點,這樣是26個小時。下午兩點評完圖,終於可以吃飯,所以去吃飯。吃完飯回到宿舍覺得好不容易評完圖不去玩去睡覺實在太可惜了,就同學約一約,也沒去哪,去師大夜市。我們學校其實離師大夜市很遠,騎車騎到快睡著。去到夜市吃小吃,吃完去雙魚坊泡,那時候幾點了,晚上七點。這樣是幾小時沒睡覺?31個小時。最後我們在雙魚坊睡著了,老闆凌晨一點多還是兩點要關店的時候,把我們叫醒。我們全都睡倒了,不曉得什麼時候睡著的。幹過了門禁時間,今天又不用回宿舍睡了。那就去看夜景,看日出吧。(如果不是因為睡倒在雙魚坊那幾個小時,那我應該可以超過40個小時沒有睡覺)
 
突然想到要寫這個是因為,看到一個曾經就讀表藝術科的自學生說:「在這樣每天的循環中,我們找不到時間讀書。」啊真的,沒有時間讀書啊!好像很年輕很瘋狂都不用睡覺好嗨呀,可是好空啊,要一直一直生想法出來,可是根本沒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思考啊,要去哪裡生想法出來?每天都工寮教室工寮教室,一直作業評圖作業評圖,好不容易評完圖就想去玩啊,都沒在睡覺了讀什麼書啊!
 
突然被自學生喚起的睡前murmur。
 
要繼續murmuru也是可以,那真是一段murmur不完的年紀,murmur不完的回憶。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工研烏醋與海鮮麵

聞到工研烏醋的味道,就想到我爸的海鮮麵。
 
「我爸以前會煮一種海鮮麵,就是蝦子啊,透抽下去炒,加蒜頭,加酒,然後熱水再ㄘㄟ下去,就是海鮮麵的湯底。因為有蝦子和透抽,所以湯是一種粉粉的紅色。白麵另外煮,再加到湯裡。」
 
「起鍋呈到碗裡,再加一小匙工研烏醋。」我說。
「沒有加別的料嗎?」Y說。
 
嗯,有沒有呢?應該有吧,可能有丸子,切半的丸子?高麗菜?不確定耶可能是我自己腦補。不過印象最深的就是蝦子和透抽,還有最後一定會加一小匙工研烏醋,「所以現在我聞到工研烏醋的味道,就想到我爸的海鮮麵。」
 
「可是你爸什麼時候煮?你不是說你爸媽每天都要上班沒時間煮晚餐嗎?」Y又問。
 
對耶,什麼時候煮的咧?好像是小學四、五年級吧?那時候爸爸從D國回來。嗯,好像是假日煮的?應該不是平日的晚餐。
 
「那好吃嗎?」
「好吃啊!我最喜歡吃蝦子跟透抽了!湯裡還會放薑絲!」
 
「那你媽有吃嗎?」
「應該有吧?」我邊說邊想。但我想起的都是麵剛煮好,呈進碗裡,加工研烏醋的畫面。怎麼樣都沒有全家一起吃麵的畫面。
 
奇怪,想不太起來。記憶就在那湯匙工研烏醋的味道中停了。
 
「後來你爸還有煮那個麵嗎?」
「好像沒有耶,很久沒煮了。」我說,「可是湯的顏色,還有那碗麵的樣子,那個味道,我一直記得。」
 

早餐雜寫。象。與為什麼要記下來

吃早餐時會配書,配書就會配話。今天讀到《單車失竊記》裡的象,讀著讀著就哭了。
 
Y問哭什麼,我說那個象啊,還記得老兵耶。Y說嗯,象很聰明啊。
 
然後Y說到象會不會其實比人類還要聰明?只是因為受到身體條件的侷限,所以沒有發展出比人類厲害的文化?
 
我想著,其實人類發展出這些也不一定比較好。但我又繼續想,人類真的是因為手腳長這樣,身體長這樣,頭長這樣,所以發展出文化嗎?我在想,象的鼻子可以捲蘋果,應該也可以捲筆吧?我突然想起曾經看過象拿畫筆畫畫的影片。不過,那是被訓練的就是了。
 
我問Y,你覺得人類跟一般動物最大的差別是什麼?Y說,使用工具吧?我說猴子也會使用工具啊。我說,我覺得人類最厲害的是想到要使用「符號」來「記錄」事情,雖然,那第一個這樣做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是在發明符號。
 
可是,他一定有東西想要記下來。象也有記憶,象的記憶在腦子裡。人也有記憶,但人的記憶不只在腦子裡,人還想要把它「記」下來,給自己看,給別人看。
 
做出「記錄」這件事的第一個人,究竟是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做出這件事呢?他記錄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他為什麼會想做這件事?他為什麼會「想到」要做這件事?
 
我拿起筆或拿起石頭或拿起樹枝或拿起一個什麼,所寫下的第一個字是什麼?我知道我自己在寫什麼嗎?我知道我在做什麼嗎?我知道那個就是字嗎?為什麼我會想做這件事呢?是因為我看到身邊有人在寫字嗎?是因為我看到字嗎?
 
我想到很小的小孩,他們會畫字。他們會去畫出像是文字的東西。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可能只是好玩,可能只是在學。
 
「你在做什麼?」「我在寫字。」「我也要寫。」
 
我還記得我記錄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嗎?怎麼可能想得起來第一件事?但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我會在自己祕密的本子上,寫滿自己喜歡的人的名字,寫下他今天做的事情。現在我還記得那個名字,以及他脫掉制服跨坐在輪胎圍圈上,讓自己和濕掉的制服給太陽曬乾的樣子。這算是寫的開始嗎?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migu 與三花


每次看到貓咪狗狗趴在一起,就想拿相機。可是牠們一看到我拿相機,就經常起身走掉。「拿那個東西幹嘛?我知道你要幹嘛,你這個狗仔......」不是開玩笑,我真的覺得牠們知道,我們在幹嘛。
 
migu不太喜歡被拍照。我的意思是,牠不太喜歡相機對著牠,所以很難有正面照。三花也是。貓有很多種,有賴皮貓有撒嬌貓有孤僻貓,三花是屬於高貴貓。三花像女王,不喜歡被拍。
  
三花去年冬天來到我們家生小貓。我們發現的時候是三隻,後來剩下兩隻。我們等小孩長大斷奶後,帶三花去結紮。三花回來以後,還是繼續住下來。
 
其實我們一直不確定,貓咪們會住多久。三花剛來的時候,會躲著migu。後來住習慣,變成兇migu。有一陣子migu早上要出門去散步,都會猶豫遲疑不敢走出去,因為家門口有四隻貓,在那邊喵喵喵。
 
剛開始migu有點可憐,因為牠要忍住不追貓,還要跟貓咪共享牠的地盤,而且還不只一隻,是四隻。而且還會兇牠。
 
最先接受migu的是奶黃,三花的兒子。奶黃神經大條,會跑去聞migu尾巴,或是在migu身邊翻來翻去。那時候migu的表情像是在說,這傢伙是在幹嘛?
 
漸漸的我們發現奶黃會跟migu趴在一起。漸漸的我們發現三花不再隨時警戒migu。漸漸的,三花也可以跟migu趴在一起了。雖然趴在一起,但還有著距離,還不到靠在一起的程度。
  
不過已經不容易了,是嗎?






魔術

「我小的時候,以為把蝴蝶抓來做成標本,就擁有蝴蝶了。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知道蝴蝶的標本不是蝴蝶,我因為看清楚了這一點,才能變出像小黑人這樣真的魔術......
 
因為我把我腦中想像的,變成你們看到的東西。我只是影響了你們看到的世界,就像拍電影的人一樣。」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有沒有變

靈魂,靈魂會改變嗎?今天雨終於停的時候,我帶migu去散步。migu一出去就跑得遠遠的,在草叢中跳跳跳。migu跳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看遠方的山。遠方的山是灰色的,山旁邊的天空也是灰的。深一點的灰,淺一點的灰。我看到眼前有白白的東西飄過,很慢,後來發現是白色的雲。其實不是白色的,只是因為落在灰色的前面。白色的雲一邊飄,一邊改變它的形狀。我想著A說靈魂的樣子會改變,但靈魂不會改變。A是這個意思嗎?像雲一樣嗎?
 
雲一邊走一邊變化,一邊變化一邊走。前一分鐘的雲不是現在這一分鐘的雲,現在這一分鐘的雲卻是前一分鐘的雲變的。我一邊活著一邊變化,前一分鐘的我不是現在這一分鐘的我,現在這一分鐘的我卻是前一分鐘的我變的。我有時候會下雨,有時候不會下雨。下雨的雲跟不下雨的雲,好像是不同的雲。下雨的我跟不下雨的我,好像是不同的我。
  
只是好像不同而已。

樣子

看著從前的照片,發現人的樣子漸漸的不一樣了。漸漸的意思是一點一點的轉變,等到回頭再看的時候,樣子已經不一樣了。樣子不一樣,不是因為我想要變成某個樣子,所以變成某個樣子。樣子一直跟自己一起,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就是什麼樣子。
 
那表現在你的表情你的眼睛、你的皮膚,你穿的衣服。那時候你穿的衣服,現在都不會再穿了,不是大小的問題,不是喜歡與否的問題。那時候的頭髮,現在也不會有了,不是長度的問題,也不是顏色的問題。那時候會去的地方,現在不會去了。那時候會做的事,現在想來很難想像,但確實是我做的,確實就是「我這個人」做的。
 
我這個人,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那個樣子的我,無法想像現在的樣子。而現在的我,可以回頭看過去的我。
  
都理解了嗎?都明白了嗎?都知道為什麼了嗎?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人不可以打人」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件事時,是把「人不可以打人」,解讀為「人不應該透過暴力使另一人屈服」。接著我想到兩個東西,一個是「進擊的巨人」。面對巨人時如果我不使用暴力,那麼就是等死;不過,那是在「面對巨人」的狀態下(巨人不是人)。但在現實生活中,在某些時候我們是否也處於「面對巨人」的狀態?就是巨人根本不管你的,不管你是要反擊還是屈服,它都不管你,它就是要吃你;我們面對的已經不是「人」了,比如戰爭裡的人。如果是面對「巨人」的話,我似乎不反對暴力,因為在「巨人」面前,我所做的已經不是暴力了,而是求生。
 
另一個東西是,打架。我說的打架,是那種我因為太生氣你也太生氣然後我們揍成一團的那種打架。我目前並不反對打架,因為我覺得那不是「以暴力驅使他人屈服」。不過兩者的差異我還在想。
 
但寫到這裡我似乎慢慢清楚,我認為「『人』不應該透過暴力使另一『人』屈服」,是建基在「平等」。若我將對方視為平等,那麼即使我有武力或權力,我也不會用它來強迫他人屈服。因為權力或武力而來的屈服是不得不,那麼這將成為一個比拳頭與比權勢的世界。
 
比拳頭與比權勢的世界,漸漸的會變成戰爭的世界。而戰爭世界裡的人多半都不是人了。他們本來是人,但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必須不把對方當作人。
 
所以與其說反對「打」,不如說反對的是「以武力或權力使人屈服」;反對的不是「打」這個行為,反對的是「打」背後的意念。所以如果打架是,我打贏你你就要聽我的,那麼我反對這種打架;但如果打架只是打架,只是一種情緒的出口,並不存在著你就要聽我的,那麼,我似乎不那麼反對這種打架?(打問號的意思是我還在想)
 
可是打架似乎也不像我寫的那樣可以如此明確分類?因為就算打贏的人並不存在著「你要聽我的」的意念,可是在旁邊看的人會覺得那人好厲害是老大?於是有一種打架好厲害那麼我也想要這樣的可能?
 
雖然學武術之人總是說,武力並不是要使人屈服?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關係

我埋葬過一隻兔子,一隻貓

我吃過很多隻雞
嚴格來說不是很多隻
而是許多肉塊

我踩扁過蝸牛
毛蟲、馬陸
蟑螂和螞蟻,更不用說

我的同類殺過許多同類
也埋葬了許多同類

有的有關係
有的沒有關係

──刊登於《字花》第74期


他們相遇
卻沒有遇見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控制

這週回高雄上課。上一整天的課,從上午八點半到下午四點半。好久好久沒有上這麼長時間的課,而且是去給別人上課,而且是與我背景相當不同的一群人。傳統產業,資深員工,年資少說二十,也有三十。找我去上課的大姐,今年五十,年資三十二,那麼她十八歲就進公司了。我想著要從什麼角度來跟他們談寫作,我想著這樣那樣。我老早就準備好內容了,但上課的前兩天晚上,我還想著這樣那樣,應該要先帶他們做那個,然後再談這個,嗯嗯不,應該是先聊這個,再做那個……我感覺到自己緊張,感覺到自己好像沒有睡,我明明在睡覺卻又沒有真正睡著。要上課的那一天,我五點半就起床,好久沒有那麼早起床。我六點半搭上捷運,捷運比我想像得快,七點多就到了小港。捷運上我看著許多穿著藍色灰色制服的人,我想著等一下要上課的對象也是像這樣穿著制服嗎?我想著,我感覺著,我還在緊張,我很想要不要緊張,但是沒有辦法。
 
然後我想起自己寫的這首詩,〈控制〉。在上課的前一天,我去了三餘。策展的人很好,她送給我我參展的詩卡。雖然是自己的詩,但我知道紙張用得很好,紙不便宜,印刷也不便宜。我心懷感謝的收下。很奇怪,讀完後,我似乎,似乎不那麼緊張了。
 
人生一直在控制與不控制中間擺盪。寫作也是。


角角

他把有感覺的角角
折起來
他看著折起來的角
折起來就缺了一個角
折起來就多了一個角
他折了一個角
兩個角
讀完的時候
他發現他折了所有的角
這樣是何必呢
他對自己說
可是讀完之後才會知道
才會知道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20180823 自由書寫

我看見,但現在是我聽見。我聽見鉛筆在紙上的沙沙聲,我很喜歡這種聲音,用原子筆就不會有這種聲音。我看見,雨好大。我看見大家都去看雨。我看見,大家在滑手機,在注意大雨特報。我看見,大家做幻燈片的表情。其實今天一出捷運站我就一直在看,在看,看交通車來了沒,看灰色的制服,藍色的制服,看許多人在捷運出口,一個一個走出來。剛剛的幻燈片,粉紅色的,夢幻顏色的束帶,她的顏色很有層次,很難形容。我聽見大雷雨,我聽見有人說,我也有寫到這個,下大雨了。大家的手機響了,有簡訊,雷雨特報。有人說那這樣是放假嗎?雷雨特報。我看見眼睛,剛剛的幻燈片裡,有很多眼睛。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我突然覺得爸跟媽生下了我們

我突然覺得,爸跟媽生下了我們,想盡辦法努力工作供我們念書,終於把我們改變成一種他完全不能理解的生物,然後我們就永遠離開他們了。
 
──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關於寫作的那道坎,或一些想要找人討論的問題

想做這件事一段時間了。

我高中的時候就想寫東西,但是沒有夥伴。身邊沒有朋友在寫,寫了也不曉得要給誰看。高中的國文老師是我少數喜歡的老師,於是想,給老師看看吧。老師蠻好的,並沒有說你寫這個要幹嘛,但也沒說更多的什麼。像改作文一樣,老師在上面畫了一些圈(可能代表好句子吧),然後寫了幾句與文字表達相關的評語,沒有跟我討論內容,也沒有問我為什麼會想要寫這些東西之類的問題。

我記得當時寫的是一些跟升學有關的,詩。嗯,那時候還很不好意思說自己寫的東西是詩。但老實說,因為沒有得到什麼回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意義(那時候還很在意「意義」這種事……)(好吧,現在也還是在意……)。後來就很少寫了。一直到讀大學,因為活得實在太「辛苦」了(是的,我大學比高中還要辛苦,因為終於知道什麼叫做思考……),我開始寫一些東西,但依舊沒有夥伴。

大學畢業後,反而認識了一些可以討論寫作的朋友。說真的,那些朋友可以說是我現在持續寫作的因素之一。雖然我總是說,寫作不是為了他人而寫,但回饋與意見是我需要的。我是個喜歡討論的人,對於一些自己不太清楚的東西,我發現藉由與他人討論,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回頭思考自己。所以我說的回饋與意見,不是單純的「好」或「不好」,而是朋友讀到了什麼,那個東西回饋回來,我可以因此清楚別人讀到的,以及我寫出來的,兩者之間的關係。然後我可以再回頭檢視自己寫的東西,我要修改嗎?或不要改,或要如何修改。

有的回饋是,通信時的一句話。有的回饋是,細細的針對文章裡的概念,提出問題。有的回饋是,提出閱讀時的困難與障礙。這些東西,都讓我離寫作越來越近。

因此,我想試著做一件事──如果你在寫作的這條路上,需要有人跟你討論,好讓你更清楚你與你的寫作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很樂意做這件事。

當然,討論不一定會解決問題,但至少先把問題丟出來,看看它、接近它,也聽聽別人怎麼想、怎麼說。當然討論結束之後,最後還是寫作者自己的事。討論只是一個過程,一個讓你了解你自己寫作的過程。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我如何寫下聽見的聲音

我躺著聽著這個世界的聲音。我聽著封箱時撕膠帶的聲音,我想著,撕膠帶的聲音要怎麼寫呢?ㄗ──滋,這完全無法傳達我聽見的,撕膠帶的聲音。
 
我突然發現自己無法用文字來表達,這個世界的任何聲音,除了文字自己的聲音。我寫「我」代表「我」這個聲音。我放屁了,我寫不出屁的聲音。我聽見遠方的蟬叫,小鳥在近一點的地方叫;電風扇從左邊轉到右邊,葉片旋轉的聲音,風扇頭轉動的聲音。我聽見自己咀嚼的聲音。這些聲音要怎麼寫?這些聲音我都寫不出來。沒有聲音可以如實的被寫出來,只有文字的聲音可以被寫出來。
 
但是寫出來的字,沒有人唸它,它就沒有聲音。
聲音只有自己能傳達自己。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螞蟻之楢山節考

昨天我看到一隻大螞蟻,大的意思是大概有兩公分。牠的頭跟腹部都很大,腰很細,乍看之下像是兩顆小圓球,中間牽著一條細細的線。大螞蟻的頭好像有鉗,但我沒有放大鏡,看不清楚。我坐在馬桶上,盯著大螞蟻轉圈圈。
 
對,大螞蟻在轉圈圈,我不曉得牠為什麼要轉圈圈。大螞蟻旁邊有很多小螞蟻,應該是說大螞蟻在小螞蟻裡面走,喔不應該是說大螞蟻在小螞蟻的隊伍裡轉圈圈。小螞蟻是十分之一的大螞蟻。小螞蟻循著一定的路經走,牠們排成一列前進,排成兩列,排成很多列,從廁所邊的小小夾縫,進去。牠們現在是進去,但有時牠們出來,但不管牠們進去還是出來,牠們都排成長長的隊伍。可是大螞蟻只有一隻,大螞蟻不排隊,大螞蟻沒有別的螞蟻跟牠一起排隊。然後我看到大螞蟻,轉圈,然後大螞蟻的頭突然頂著一隻小螞蟻,把牠拉離隊伍,拉著牠轉圈圈。小螞蟻被拉著轉了一圈,大螞蟻放開牠,又拉著另一隻小螞蟻轉了一圈,像是跳舞。
 
跳完舞的小螞蟻又回到隊伍去了,漸漸的大螞蟻身邊沒有小螞蟻了。大螞蟻開始越走越慢。大螞蟻一開始走很快的。大螞蟻越來越慢,我在想牠是不是快要不動了,快要不想動快要沒辦法動了。我站起來,穿好褲子,沖水。走出廁所,我看到廁所門外的牆角,有小螞蟻堆出來的窩裡的廢棄物,某次看昆蟲影片我才知道螞蟻會把窩裡的廢棄物包括死掉的螞蟻都丟出來,變成一堆小土山。我仔細看著小土山,上面有著跟剛剛一樣的大螞蟻,在上面爬。再仔細看,大螞蟻旁邊有著一顆一顆黑黑圓圓的東西,散在那裡。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錯認

那天
你把鐵觀音錯認為紅烏龍
你說
今天的紅烏龍真好喝
怎麼以前從來沒有發現紅烏龍有
這樣的滋味?
你一邊喝著紅烏龍一邊想
是不是自己從前不曾好好品嘗?
 
你跟泡茶的人說
今天的紅烏龍真好喝啊
泡茶人一臉詫異的看你
那是鐵觀音哪
 
「你喜歡鐵觀音?」
泡茶人問
你說紅烏龍我也喜歡
我不曉得為什麼自己會錯認
 
後來你回想錯認的時刻
你以為的某人有某個你不認識的臉孔
你突然希望
如果不是錯認多好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必須

他過著必須的日子
說必須的話
唸必須的書
考上必須的學校
做必須的工作
結必須的婚
生必須的小孩
繼續過必須的日子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消化

你覺得很飽
你再也吃不下了
但你開始消化
你有力氣了
你把消化後的剩餘排出
你又覺得餓了
你又可以吃了
你吃到飽了
你又開始消化
你又有力氣
你又開始排出
又開始吃
又開始消化
 
如果你沒有消化
你就什麼也吃不了
沒有消化
你就不懂得餓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性別

「我」沒有性別
「你」沒有性別
為什麼「他」就有性別呢?
為什麼「她」就有性別呢?
 
他說他本來沒有性別
她這個字很年輕

我想著性別的問題
我想著我是他還是她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定義

讓我們來定義什麼是理性
讓我們來定義什麼是人性
讓我們來定義自由
讓我們來定義思考
 
小孩問什麼是定義
定義要怎麼定義 
讓我們來定義定義
定義好了
我們才能討論下去


你規定我

小孩說,你規定我。
我規定你?我規定你做什麼?
小孩說,你規定我。
我說,我不會規定別人耶。
 
小孩還是說,你規定我。
她手上圈著橡皮筋,說,你規定我。
我在想,她的「規定」是不是不是那個「規定」?
 
坐在一旁的朋友說:
「她要你指定她做什麼啦!」
「看是星星、熱氣球還是什麼啦!」
 
小孩繼續看著我,說:「你規定我。」
我想了想,說:「大象。」
小孩說,大象不行啦。
 
「喔,那有什麼選項?你會幾種?」
「很多很多種。」
「那你想想看你總共會幾種。」
「一種、兩種、三種……」小孩開始數,「七種,我會七種。」
 
小孩說,你規定我。
我說,熱氣球。
小孩變出熱氣球。
 
小孩又說,你規定我。
我說,星星。
小孩變出星星。
接著小孩變出氣球
接著變成房子。
接著變成鞋子。
接著變成蝴蝶。
小孩自己一直變下去。
 
我說,哇,那蝴蝶可以變成熱氣球嗎?
「不行,熱氣球只能是熱氣球。」小孩說。
我說,那鞋子可以變成房子嗎?
小孩說不行,鞋子不能變成房子,房子可以變成鞋子。
 
「喔,所以他們的變化是有順序的。」
「對,有順序,不可以亂變。」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去到火星要帶什麼

都已經去到火星了
我還帶那些原始的東西
我還帶紙,我還帶筆
我還帶那顆喜歡說話跟幻想的腦袋
可是去到火星吃什麼呢
去到火星喝什麼呢
那些都不是我該傷腦筋的問題對吧
一定都是解決了我才會去到那裡對吧
可是仍然有一個問題
去到那裡我要怎麼活著
去到那裡我想要怎麼活
這個問題沒人能幫我解決
不管去到哪裡都沒有答案
 
所以我帶了紙,帶了筆
帶了一本我還不知道名字的書
以及我自己的腦袋
有了這些東西
我想我就可以好好活著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上火星要帶什麼

睡前聊天,聊到如果上火星,要帶什麼。
 
「要帶筆記本和筆啊!」嗯,我竟然不是說電腦,「還有書!」
「唉唷,不要帶書了。書帶不完。」
  
「不行,不帶我一定會後悔。帶一本好了。」
「你要帶哪一本?」
「嗯,還真難選........」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上火星啊?」
「地球不能住了啊!」
「喔喔......那就沒辦法了。」
「不過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在地球上死一死就好了。」
「也是。」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四十分鐘交件的彩色快速沖印真的是很快速

這是我回高雄聽到的其中一件故事。
 
其實跟高雄無關,而是跟我的老家有關。老家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父親母親。
 
第一天晚餐,媽媽提到那時候屏東開了第一間彩色沖印門市。我以前就聽她說過,但對這個詞卻沒有什麼感覺。可是那天我卻聽到「門市」,「門市」這兩個字跳出來。
 
我說第一間「門市」?所以以前彩色沖印沒有門市?媽媽說對呀,以前沒有門市,只有工廠。所有彩色軟片都是從各照相館送去工廠沖印。你大概唸幼稚園的時候,你爸的老闆(不是我爸,是我爸的老闆)在屏東開了第一家門市,之前南部沒有彩色沖印門市,只有工廠。
 
那時候我聽媽媽這樣講,還是沒有太大的感覺。一直到隔天我跟爸爸聊天,我問爸爸,你們一開始做彩色沖印的時候,只有工廠沒有門市喔?
 
當時我只是在閒聊。當我聽到我爸說,對呀,那時候所有照相館收的軟片都要送去工廠沖印,全臺灣照相館的軟片都要送來臺北洗。聽到「全臺灣照相館的軟片都要送來臺北洗」,我驚呆了。
 
「全臺灣照相館的軟片都送來臺北洗?那不就要好幾天?」我說。
 
爸爸說對呀,那個時候就是這樣,有負責做業務的去收件,高雄、台南、台中、新竹、桃園……,全台照相館的照片全部都要送到臺北。那時候有四大廠,富士、柯達、三菱和櫻花。你三叔公代理的是三菱。
 
「你三叔公年輕的時候很喜歡攝影,後來他叫你五叔公去日本學沖印技術……」聽到這裡,我才意識到我的父母見證了台灣彩色沖印的跨時代轉變。
  
「那時候含你媽在內,有六個打相片的師傅。老爸是做手工的的,有四個做手工的師傅。那時候老爸是小組長。」爸爸的語氣聽起來很得意。
 
以前聽了都不覺得有什麼疑惑的事,現在都有疑惑了。「這樣說起來,彩色沖印在當時是剛起步的行業,爸爸你會進去工作我可以明白,因為老闆就是三叔公嘛!可是媽媽,媽媽為什麼會進去工作?那不是隨便都可以找到的工作耶。」
 
「因為你阿公介紹的啊。你阿公跟你四叔公是同學,那時候你媽在讀大學夜間部,你阿公就透過你叔公幫你媽介紹工作……」
 
我以前只知道媽媽是在打工的時候認識爸爸,但完全不知道她打的是這麼一份特別的工。隔天我又問媽媽,媽,你那時候打工,有覺得自己是在學一份很特別的技術嗎?
 
最近比較常跟媽媽聊天,也才慢慢知道媽媽的個性是沒有什麼特別喜歡或討厭的事,也沒有特別想要去做或不想要去做的事。果然,媽媽說,做彩色沖印就是一份工作,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可是我的個性很認真,要做就會努力要把它做好。」媽媽說,這個相片要怎麼打才會漂亮,要加一減一,顏色YMCK要不要調,要調多少,我可以判斷得很快,「連你老爸都說我打相片真是超快的……」
 
「你媽雖然不是很聰明,但我這件事做得很好,大家都稱讚我相片打得又快又漂亮……然後,我的工作就很多,每天都有打不完的相片。」
 
嗯嗯,可以想像。然後,沒有想到這份打工,後來就成為我媽一輩子的工作。
 
我說,所以當時的生態真的很不一樣耶。一開始是彩色沖印工廠,後來才有了門市,有了門市之後就不需要有工廠了,變成賣機器給照相館。然後總公司這邊出技術員,或是派技術員去照相館教……如果買不起機器的照相館,就會慢慢的被淘汰......我爸媽真是見證了彩色沖印的轉變。
 
「那時候人家都說洗相片像是印鈔票,那真是是黃金時期。可惜我們自己不是老闆。我跟你爸一直到你高中的時候,才自己開店,那時彩色沖印已經快要是夕陽產業了。還好還有讓我們做到幾年。你看現在全部都是數位了,數位也一直在變。」
 
聽他們說完,我突然對三叔公非常感興趣。
 
我問爸,三叔公叫什麼名字?
「李鳴鵰。」爸爸說。
 
我上網打了「李鳴鵰」三個字,我看到他的照片。我說,爸,我認得這個人耶,我記得他,他有買書給我過。我爸喔喔喔,說是喔,什麼時候?我說我也記不清楚,但我記得他帶我們去買書。我買了兩本書,一本是賽珍珠的《大地》,一本是《野性的呼喚》。
 
我媽說什麼時候?怎麼可能?
 
我說,我真的記不得了。從我買的書判斷,應該不會太小。我只記得他跟我說可以挑書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人好好喔。他說一個人可以挑兩本書。不過那時候我只挑了《野性的呼喚》,我不知道還要選什麼書。後來他拿了《大地》給我。《大地》是他選的。
 
我媽說,你會不會記憶混淆了?你怎麼會有機會遇到你三叔公?我們住高雄耶,三叔公住天母耶,而且我們跟你爸那邊的親戚後來很少往來。
 
我說真的啦,而且我還有去過他家。我記得好像弟也一起。媽媽露出一臉怎麼可能的表情。
 
又一個隔天,我問弟,你記得三叔公嗎?我趴啦趴拉的大概解釋了一下為什麼我要問他這個問題。弟聽完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說,「我當初買的是這本。」
 
我看了一下書名,書名是《拍案驚奇》。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認識

為什麼我不喜歡洋蔥呢?
明明吃起來甜甜的呀
 
為什麼我不喜歡韭菜呢?
明明包在水餃裡我就會吃還很喜歡吃
 
為什麼我不喜歡那個人呢?
我根本就還不認識他啊
 
為什麼我喜歡這個人呢?
我根本就還不認識他啊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不是數學問題

Q1:

一個半小時加一個半小時,請問等於幾個小時?
 
Q2:

有A、B、C三位詩人,分別是六年級、七年級,以及九年級,請問何者年齡最大?
 
Q3:

他說他「沒有」錢了,為什麼還可以掏錢出來?
他說「沒有」什麼好看,為什麼一直在看?
他說「沒有」什麼好玩,為什麼還一直在玩?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何時會乾

35度,正中午
濕度70,天氣晴
這樣曬一小時
毛巾乾了
 
他摸摸毛巾,又摸摸自己
他想也這樣曬一小時
身體裡的眼淚
是不是會乾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容器

我整理出許多杯子
這個形狀適合喝茶
那個花紋適合咖啡
不都是容器嗎你說
容器不只是容器
  
就像你家是你的容器
我家是我的容器
我家這個容器不一定適合你
你家那個容器不一定適合我
  
就像我是我的容器
你是你的容器
我這個容器不一定適合你
你那個容器不一定適合我
  
當然也有可能
他的家不適合他
而他也不適合他自己


安靜的聲音

以為很安靜
在錄音的時候
才聽見水圳的水流聲
細細的鳥叫聲
風吹葉子搖動的沙沙聲
還有一種
停在空氣裡的
沒有聲音的聲音
我正準備把自己的聲音錄起來
我正仔細聽著自己的聲音
這時那些平常都聽著卻沒聽見的聲音
突然間都大聲起來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小孩與狗

朋友的小孩三歲半,女生,第一次看到migu。
 
migu 走近小女孩,聞。小女孩緊牽著媽媽的手。我說狗狗想要跟你交朋友,想要聞聞你的味道。狗狗用味道來認識朋友。牠叫做migu。
 
migu打了一個呵欠,小女孩說,migu牙齒好尖。
 
我說狗狗吃肉吃骨頭啊,所以牠們的牙齒尖尖的。小女孩進到屋內,migu跟在後面走進來。小女孩說,牠為什麼可以進來?我說migu住裡面啊,這是migu的家。
 
migu趴在桌子下。小女孩靠近migu,看著migu。「牠好噁心。」小女孩說。我問為什麼噁心呢?「牠沒有洗澡,牠的腳髒髒的。」小女孩說。
 
因為migu會在外面跑來跑去,玩啊,所以腳會髒髒的。如果真的太髒了,我們會幫牠洗。不過狗狗自己也會幫自己洗澡,牠們會舔自己的毛。
 
「那個是什麼?」小女孩指著牆邊的不銹鋼盆。我說,那個是migu吃飯的碗。「裡面還有幾顆,migu要吃嗎?」小女孩叫了migu的名字,叫得很順。我說migu吃飽了,那是剛剛吃剩下的,我不確定migu還想不想吃。
 
小女孩把migu的碗拿到migu面前。我說,你要給migu吃嗎?小女孩點頭。我本來以為migu不會去吃,沒想到牠很給面子的站了起來,低頭把碗裡的飼料吃完。
 
小女孩笑了。她轉身指著牆邊另一個不銹鋼盆,「那是什麼?」我說,那是migu喝水的碗。小女孩又去把喝水的碗搬到migu面前。不銹鋼盆很大,小女孩要用兩隻手抬起來,再放下。「migu喝水。」小女孩說。migu趴了下來,migu沒有喝。「牠為什麼不喝水?」小女孩問。migu不渴,我說。
 
migu在哪裡睡覺?migu在做什麼?小女孩開始migu來migu去。
 
「migu的尾巴為什麼甩來去?」
「牠喜歡你。」
「migu的耳朵甩到我了……」
「因為牠耳朵癢。你不要站離牠太近,就不會被甩到了。」
 
migu不會講我們人類的話,牠用動作來講。我們如果跟牠很好,就會知道migu想要講什麼喔。
  
跟migu一起去散步,小女孩大聲喊,migu不要亂跑,會不見。我說migu對這裡很熟,不會不見。migu知道家在哪裡,牠會自己回家。
 
吃飯的時候,小女孩突然不曉跑哪裡去。
 
「她在桌子下看migu。」老斌說。
「趕快回來吃飯,不要再看migu了。」朋友說。
「migu很有安全感,所以牠吃飯的時候你靠近牠沒關係。可是如果是別的狗狗吃飯的時候,你不可以那麼靠近喔,因為有的狗狗會保護食物。你太靠近狗狗,狗狗會以為你要搶牠的食物,牠可能就會生氣。」我說。
 
要去溪裡的時候,小女孩說,migu也要一起去嗎?在外邊乘涼的時候,小女孩說,migu也一起乘涼嗎?migu趴在我們的腳邊,我幫migu搔癢。小女孩摸摸migu,說migu好乖。
 
晚上屋子外有人經過,鄰居的狗吠叫,migu也警戒的叫了一下。我說,migu在提醒我們注意外面,我們來看一下有沒有奇怪的人。「沒有奇怪的人,migu沒事。」我對migu說。小女孩也摸摸migu,「migu沒事了,沒事了喔。」小女孩沒有被migu的叫聲嚇到。
 
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小女孩對著migu說,migu晚安。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立場

教育不該有立場
藝術不該有立場
文學不該有立場
政治不該有立場
 
啊沒有立場
你到底是站在哪裡說話?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好的壞的

手帕是好的
衛生紙是壞的
吸管是壞的
不鏽鋼吸管是好的
環保袋是好的
塑膠袋是壞的
吃肉是壞的
吃素是好的
四條腿是好的
兩條腿是壞的
貓咪撲殺小鳥
小鳥是好的
貓咪是壞的
槍殺了人
槍是壞的
人是好的
 
  
*「四條腿是好的,兩條腿是壞的」,出自《動物農莊》。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他們就是

他們就是野草
沒有名字
 
他們就是狗
沒有名字

他們就是玩偶
沒有名字
 
他們就是垃圾
沒有名字
 

東西

他看了那個東西
想到這個東西
寫了一篇東西

東西東西
到處都是東西


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一個人坐火車

時間被框起來
時間帶著我看風景
 
被框起來
在時間到達之前
那裡都去不了
自己只有自己
自己才是自己
在框起來的時間裡

──刊登於《自由副刊》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一下

雨下了一下
我等了一下
看了一下
想了一下
雨又下了一下
我又等了一下
想了一下
眼睛亮了一下
 
一下不夠
那麼兩下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廢人廢話

昨天寫了很多廢話。但還是決定把廢話貼出來。
 
朋友說,為什麼「他們」不關心公共議題?其實,我也曾經是「他們」;其實好像也不能用「曾經」,我現在也經常是「他們」。所以我應該改成──「為什麼『我們』不關心公共議題?」
 
一、 議題太多啦,哪跟得完?每天挑一件事來關注都不一定能深入了解了,何況是一天有一百件事……根本分身乏術!
 
二、 厭世啊!為什麼每天都有那麼多事在發生?表態了又怎麼樣?真的可以改變什麼嗎?
 
三、 但又有人會說,你不管政治,政治就會來管你。這樣說是沒錯,做人就該積極向上。可是你看人類的歷史呀,要說人類是在往好的方向走,有時候根本說不出來呀!會不會人類就是朝著毀滅的方向走呢?就是這樣吧!那我做再多不是瞎忙嗎?
 
四、 想那麼多幹嘛?!人生管不到的事太多了,裝傻一點,歡喜就好!
 
五、 現在你們自以為在做的那些事,根本治標不治本,連標有沒有治到都不知道,沒用啦……
 
六、 還有一種,我突然想到我大學以前,根本不曉得什麼叫做公共議題呀!想要冷眼旁觀都沒辦法,因為根本不曉得那是什麼啊……
 
七、 然後還有一種,有些人也想要參與,可是每天的時間已經被工作塞滿。不塞滿不行嗎?有些人沒辦法呀,工作的時間看起來好像是自己可以決定,但很多人無法自己決定……
 
八、 還有一種,地方上的人際關係人情世故。這個是我搬到台東後才知道的東西,有些人會很討厭這種東西,很想要一刀劃開。但我最近越來越覺得,這不是一刀劃開就可以處理好的事情。一刀劃開,不一定就能往好的方向去。這確實很難處理,很不好做,可能綁手綁腳,可能不知道要怎麼講話。但這也是現實之一。
 
九、 還有很多種……
 
十、 之類的
 
看起來像是不關心,但不一定是不關心,只是沒有表態,或還沒有想清楚,還不知道該怎麼表態;或是不知怎麼關心,或是這個那個,總之不是一句他們都不關心就可以說清楚的。
 
我啊,是那種其實很想要宅在家,就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的人。雖然我不喜歡小清新小確幸這樣的詞,但我骨子裡大概就是想要這樣生活。每天慢慢吃早餐,讀書,整理家裡,寫東西,拓畫,看日劇……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人的心情啊,他們(我們)只是想要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難道他們(我們)覺得這個社會的爛事,自己都可以置身事外嗎?當然我也知道「沒有人是局外人」,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啊,來罵我吧。我有時候也是想要什麼都不管啊,有時候也是覺得做什麼都沒用啊,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一起閉上眼睛,一起死吧!
 
當然有時候又覺得,好像可以做些什麼,但做一做又覺得會不會都是自以為是?所以,我非常非常佩服,每個領域的運動者,不管是工運還是環境、教育、農業、或是政治。這個世界再怎麼爛,他們都可以同時看到黑暗又同時看到光。
 
「我來到了這個無能為力的世界
我用盡了全力去奮鬥」
 
──杜門克萊(緬甸詩人)
 
媽的,都無力了還要用盡全力,這種人真是很強。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人的樣子

布偶啊
做成人的樣子啊
老了髒了
令人覺得可憐
 
機器呀
做成人的樣子呀
舊了壞了
令人覺得可憐
 
人呀
被當作布偶啊
被當作機器呀
被丟掉的時候
人一點都不覺得可憐
 

 



致卡夫卡#17 (昂稱)

穿上衣服
脫下衣服
然後,再穿上衣服
改變挺多的哈
 
──昂稱,〈致卡夫卡#17〉,《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註:諷刺2010年軍政府的將領脫下軍裝,以文人政府的樣貌重組政府,但統治方式基本不變的現象)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撿字的人

他每天丟掉很多字
說出去就丟掉
說出去就丟掉
那人聽到
像是寶物一樣撿回來
他又說了一句
掉在地上叮叮咚咚
那人又趕緊撿起來
 
「有什麼好撿的」
他說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不說的話

不想說的話
不能說的話
不會說的話
不屑說的話
不敢說的話
 
這些不說的話
不說的話
會變成什麼
會去到什麼地方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做什麼(自學生版)

你們住在鄉下
都在做什麼
 
那隻兔子一直趴著
在做什麼
 
星星在那邊亮著
做什麼
 
雲從這裡飄到那裡
做什麼
  
自學生那麼多時間
都在做什麼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給你

我只有一個水
又沒有兩個水
要怎麼給你
怎麼分給你
 
我只有一個我
又沒有兩個我
給你就沒有我了
我就沒有了
 
我只有一個愛
又沒有兩個愛
愛不能給你
可是我愛你
 

 
昨天去朋友的寫作課,跟小孩們一起當學生。上課到一半門突然被推開,教室負責人來問其中一個小孩,你有沒有水,給妹妹喝。小孩當下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有一個水。」
 
一個小孩聽了,說:「什麼一個水,水不可數啦!」
  
另一個小孩說:「不然你是有兩個水喔!」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他抬頭看見好多張臉,
他不與任何一張臉說話。
 
他低頭看見好多張臉,
他熱烈的與他們說話。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與人類有關的小詩三首

〈人類最喜歡的玩具〉
 
人類最喜歡的玩具是錢
有錢什麼都可以玩
包括人
包括自己
 
 
〈不是東西〉
 
整理東西時
他突然想到
 
自己不是東西
 
 
〈脫掉〉
 
脫掉襪子
襪子終於能放鬆了
 
脫掉手套
手套終於能放鬆了
 
脫掉媽媽
媽媽終於能放鬆了
 
可是媽媽脫不掉


──刊登於《鏡文化》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與自學生聊天

今天跟三個自學生聊天,分別是13歲、18歲、19歲。前兩個是女生,第三個是男生。他們都是「自己決定申請自學」的自學生(不是家長決定申請的)。但儘管是自己想要自學,不代表一開始就很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學什麼,反而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
 
「我是那種在體制內可以表現得很好的學生,但一旦脫離體制,全部都要自己安排的時候,一開始反而是有點痛苦,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那時候還不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所以都沒在做事情,甚至會懷疑自己。」
 
「自學是一個排毒的過程。真的完全擁有時間的時候,做的就是先睡到飽,好好吃飯,接著才開始想今天要做什麼。」
 
「你說你毫無頭緒喔,『毫無頭緒』就是我一開始自學的寫照啊!我做那個性向測驗,全滿跟全零意思是一樣的,看不出自己到底是對哪一項特別感興趣。但唯一的差別就是對事情有沒有好奇心。既然好像都可以,那我就一件一件事情去試。」
 
在一個很滿的世界裡,不需要去想自己要做什麼,因為要做什麼已經被安排好了,要讀的科目,要唸的書,要考的試。但在一個空的世界裡,這個世界需要自己去安排,要自己去想。
 
(先簡記,再找時間寫完整記錄)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你有在想嗎?
我有在想
 
你有在想嗎?
我有在想
  
你有在想嗎?
 
我有在想
只是不是像你那樣想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這該不會有人寫過?

他想寫出別人沒寫過的
他開始讀
讀到後來他不敢寫了
好不容易寫了一句
又劃掉
 
「這該不會有人寫過?」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請流浪狗看詩 (鄭哲涵)

身邊沒有任何人的下午
我寫好了詩
因為身邊沒有任何人
我只好帶著詩去公園
請流浪狗看詩
   
當然首先我必須釋出善意
雙腿微蹲 讓牠們靠近
一開始牠們以為是食物
好像那些A4大小的紙都
散發著肉的味道
有些甚至伸出舌頭
沿著紙面來回舔舐
我永遠記得那些流浪狗靠近我時溫馴
欣喜的眼神
  
不過牠們後來也和其他人一樣走開了
因為我總是無法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
   
──鄭哲涵,〈請流浪狗看詩〉, 《最快樂的一天》。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對手

對面的那隻手
一起工作但做著不同工作的手
思考的手
指出錯誤的手
看見不同世界的手
拍肩的手
向你伸出手的手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發生

他們相遇
發生了愛情
發生了撞擊
發生了火
發生了沒想到會發生的事
發生了沒想要發生的事
發生了絕望
發生了希望
發生了雨
發生了沒有相遇就不會
發生的事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要比嗎?

貓跳上來
我抱下去
又跳上來
又抱下去
第三次跳上來的時候
我說很熱耶
可不可以不要跳上來
牠又跳上來
我又抱下去
過沒多久又跳上來
我說
我也很任性喔
要比嗎?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遺傳

她們價值觀不同
生活方式不同
做事方式不同
但是哭起來
嘴角邊的肌肉微微抽動的樣子
看到別桌好像有好吃的菜
眼角偷偷瞄過去的神情
說「蠻好吃的」那個音調
一模一樣
 
很奇怪
就是一模一樣
到底為什麼
是像在這些地方?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瞎忙

「人類就是這樣呀,所有的人都在瞎忙。這個人把這個東西搬到那邊,那個人覺得搬到那邊不好又想把它搬回來。這個人覺得這樣好,那個人覺得這樣不好那樣才好,然後大家就在那邊搬來搬去,搬來搬去。有一天有人發現自己在瞎忙,卻又不得不瞎忙。」
 
「我倒是沒有這樣的困擾。」
 
「你瞎忙得很快樂是吧?」
 
「你看那個螞蟻,每天都從這裡搬到那裡……」
 
「牠們大概不覺得自己在瞎忙。覺得自己在瞎忙,卻又不得不瞎忙的人類,比較可憐。」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給安靜說話

貳月是一個不說話的咖啡店
因為乾燥植物的影子在說話
咖啡機的蒸氣在說話
敲著鍵盤的手指在說話
 
人進來這裡好像就不會說話了
因為要留給安靜說話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如何教出

〈如何教出不愛讀書的小孩〉
 
指定讀物
規定閱讀時間
抄寫名言佳句並背誦
寫學習單
評分
找出讀書的意義
 
 
〈如何教出不愛玩的小孩〉
 
指定玩具
規定玩樂時間
抄寫遊戲規則並背誦
寫學習單
評分
找出玩樂的意義


──給《赤道風》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我不是媽媽,但讀《媽媽+1》有感

他不為了你活著
你卻為了他活著
 

 
我,要生了
 
生出了你
也生出了我
  

 
這個世界只問小孩快不快樂
沒有人問
媽媽快不快樂
 
 
──我不是媽媽,但讀《媽媽+1》有感,@回高雄的火車上。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他說傷腦筋
其實是傷心
傷腦筋傷到都傷心了
再傷下去就要傷身體了
實在有點傷腦筋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過勞死

他想著這話怎麼講
那話講了會怎樣
想著想著還是不要講好了
不講之後又繼續想
有一天突然死了
死因情緒過勞



理解

線很亂,很雜,看不出是哪裡有結。要去理,才可能有解。要花多少時間?不知道,要看複雜的程度。
 
會不會解不開?很有可能。太複雜的結,花了很久的時間還是解不開,就會覺得,唉,沒有辦法,就把結放著。
 
可是放著結會解開嗎?不會。但可能會忘記,或沒有感覺。
 
忘記不好嗎?沒有感覺不好嗎?也沒有不好,就只是還是不理解。
 
不過剛剛呀,我去採蕨類的時候,看到海金沙在毛蕨上,纏得眼花撩亂,還打了個結。為了不把它們弄壞,花了好多時間,我才把結打開。可是我看過去,遠遠的那邊還有好多結。
 
要都去把它們解開嗎?不可能吧?可是我看到結就好想解開。是怎樣?看結不順眼嗎?所有的結都要解開才行嗎?是有理解強迫症嗎?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好吃的時間

有人沒有可以等待的時間
而你有慢慢等的時間

果醬有果醬的時間
桑椹有桑椹的時間
金桔有金桔的時間
成熟有成熟的時間
熬煮有熬煮的時間
好吃有好吃的時間


──5月9日刊登於〈自由副刊〉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跳出來

「我想跳出來」
「我想跳出來」
「我想跳出來」
 
於是他又掉進了「我想跳出來」的洞裡。
 
「我想跳出『我想跳出來』的這個洞」
「我想跳出『我想跳出來』的這個洞」
「我想跳出『我想跳出來』的這個洞」
 
他怎麼想,卻都一直還在洞裡。
他站在洞裡,看著洞外的天空,想。
 
突然間他不想了
洞消失了。


無我

昨天睡前,Y提到禪裡面的「無我」。
 
「你知道『無我』是什麼嗎?」
「就是沒有我哇。」
「不是,是……」(忘記他講什麼了)
 
於是我又說,沒有你就沒有我,沒有我就沒有你。Y又說不是,是「……」。我又忘記他講什麼了。
 
Y又說,從前有人問大師什麼是「無我」?要怎麼達到「無我」?結果被大師敲頭。我說,活該被敲頭啊,「無我不是用來追求的。」
 
說得我好像很懂似的,其實我一點也不懂什麼是無我。但我覺得,人的七情六慾啊,煩惱啊,這些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要人刻意去把這些東西屏除,去追求無和空的境界,那是很奇怪的事。
 
但這不代表我覺得「無我」是不好的。如果有人自自然然的就無我了,或是他在七情六慾的海中游了一輩子,有一天他突然就無我了,那麼也蠻好的。無我不是去追求來的,無我無法追求,也不是一個目的去達到,而是一個人真真實實的面對、感知自己的當下的狀態。
 
但什麼是「真真實實的面對、感知自己的當下的狀態?」這個我就不會說了。當我說屁話好了。



補:無我不是一個境界,而是一個狀態。不是一個不會改變的境界,而是一個移動的狀態。可能瞬間清明,瞬間無我,瞬間又在人間。


我感到非常抱歉

剛剛打了電話
沒有人接
前天傳的簡訊
沒有人回
好幾天之前的FB訊息和T恤照片
也都沒有回音
嘿,我T恤畫好了喔
這個人怎麼音訊全無呢?
我連過去那人的FB
想要看看動態
才發現
我之前讀的一篇小說
小說裡的麵包師傅
一直打電話去給那個死了兒子的女人
要她來拿她給兒子訂的蛋糕
這件事
竟然發生在我身上
 


眼睛

眼睛閉起來
去到另一個世界
眼睛閉起來
還在這個世界
 
我們活著
卻看不見世界
我們活著
不想看這個世界
 
看不見很辛苦
看見很痛苦
 
很痛
還是要打開眼睛
看這個世界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對話

年紀越大,越覺得「對話」是一件困難的事。在fb上用文字「對話」更是困難。因為說話的人看不到聽話的人的樣子、情緒,只能讀見聽到話的人寫出來的字;讀到話的人同樣看不到說話的人的樣子,看到的只有字。兩方聽到彼此的話,卻不真正認識彼此。
 
我跟我媽,是價值觀不同的人。價值觀是什麼?價值觀不是某天自己就突然出現的東西,那跟生活背景、工作方式,以及那人是怎麼成長有關。每次遇到爭議的事件時,我就會想,我媽可能會怎麼想?怎麼做?那我呢?我會對她的做法有什麼樣的反應?
 
我媽的想法或做法跟我不一樣時,或者是說,我媽覺得我的想法做法跟她不一樣時,剛開始講自己的想法時,會激動(她跟我可能都一樣),但講著講著,如果認真聽對方講話,自己就有機會慢慢了解對方,對方也可能有機會慢慢了解自己。
 
當然,價值觀上的差異,不一定會因為了解而有明顯的改變,但可能會向左或向右移動一點(但也有可能沒有移動)。當然,這有可能因為那是我媽,所以我願意花心思與時間去了解她的想法,儘管她可能跟我不一樣(但就是不一樣,才更想要了解)。
 
但我們似乎很難這樣對待fb上的人。因為現實條件的限制,許多時候我們碰到的只有字,並不是活生生的人。就像現在讀見這段話的人,也是只能讀見字,沒有辦法看到寫這段話的我的心情。
 
有太多東西是就算想要努力寫清楚,也說不清楚的。雖然我努力的想要表達,也盡力表達,但讀的人讀到的是什麼呢?我無法決定別人讀到的意思,就像別人也無法決定我讀到的意思。
 
所以很有可能,我們並沒有接收到對方真正想要傳達的意思。如果我們所碰觸到的,只有那寫出來的字,我們沒有碰到人。
 
寫出來的,不是全部。
讀見的,不是全部。
 
文字到底是渠道?還是一座山?
是橋?還是武器?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故障

洗衣機故障
在那邊漏
水嘩啦嘩啦從注水口進來
從排水管出去
 
注意到的時候
錢已經像水花啦花啦
你感覺心疼
趕緊處理
不然這個衣服洗一百年
也洗不完
 
可是每天每天
這裡那裡
都有這個那個故障
都有洗不完的衣服
流不完的水
挖不完的路
填不完的洞
做不完的工程
燒不完的錢
 
可是那不是我家的衣服
我家的水
我家的錢
我家的工程
我家的路
我家的洞
 
要是我家的
哪有可能放它流
又不是腦袋故障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感覺感覺

有些感覺愛
有些感覺不愛
有些感覺在
有些感覺不再
有些感覺沒有感覺
有些不想感覺
 
有些現在沒有感覺
要一陣子
要再過一陣子
才感覺得到
才感覺得到但還不明白它的意思
再過一陣子
再過一陣子一陣子
才會明白那個感覺
 
有些感覺說不出來
有些感覺不想說
有些感覺很煩
感覺可不可以不要感覺
但是感覺不會停
感覺一直都在
感覺什麼時候才能停 

她最近吃很多
因為很餓
她去找很多東西來吃
胃口極好
這個想吃
那個也有興趣
從前不碰不要不敢的
現在都想試試

她越吃越餓
越吃越餓
她邊吃邊想
都四十好幾了
怎麼現在才在發育?
還是身體裡又有一個小孩?


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耳朵裡的聲音

他說
不是從外面來的聲音
是裡面的聲音
咖 嗤 咖 嗤
 
「像這樣」
他張開嘴巴,合起來,又張開嘴巴
「我這樣,裡面就 咖 嗤 咖 嗤」
 
到底是耳朵裡面的什麼在 咖 嗤 咖 嗤?
「我剛剛在吃麵包
裡面也有人在吃麵包嗎?」
 
他拿起一塊麵包
咬了一口
裡面 咖 嗤 咖 嗤
他繼續嚼
裡面咖 嗤 咖 嗤
他一邊聽著咖 嗤 咖 嗤的聲音
一邊吃麵包
好像有人在陪他吃麵包
 
「可是吃麵包應該不是咖 嗤 咖 嗤
裡面的聲音在吃什麼?」
 
他一邊想,一邊吃麵包
然後喝了一口咖啡
吃一小瓣草莓
他想起今天還沒有讀書
 
他打開書
從昨天讀到的地方
繼續讀下去
讀著讀著他忘了吃麵包
等到想起的時候他又咬了一口麵包
等到他想起咦咖 嗤 咖 嗤 呢
咖 嗤 咖 嗤 的聲音
已經不見了
 
「我的耳朵有聲音,是真的。」
他把嘴巴打開,又合起來


眼睛很癢
很想揉
不可以揉
可是
很想揉
不小心揉了
好癢
越揉越癢
越揉越爽
不要揉了
不要揉了
眼睛快要瞎了

可是
可是
開始了
停不下來了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你看到這個「紅」,想到的是什麼

今天講到文字的侷限。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寫得不清不楚,那是因為文字本身就有限制。但文字本身的限制,卻也是它的魔力。
 
比如我們說「紅」。你現在看到這個「紅」字,所浮現的紅色,跟我腦袋裡所浮現的紅色,不會一模一樣。這是因為我們用字不精準嗎?有些人會這樣說,你說的紅,是什麼樣的紅?你畫出來吧!你畫出來我就知道你用的是哪一種紅了。但是,就是因為沒有畫面,所以我們對這個「紅」的想像空間,可以更大更多。
 
詩有時候也是類似的東西。
 
這次的工作坊講了一些之前比較少提到的,新的東西。自己覺得很有趣,但是不曉得聽的人覺得怎麼樣。雖然我總是說「不要管別人」,但我發現我還是會在意聽的人覺得怎樣,所以這句話好像是講給自己聽的。當然我說的不要管別人不是真的不要管別人,而是「在寫在說」的時候,就只要顧著好好寫跟好好說就好了。我發現對我來說,好好寫比較容易,因為寫的時候只有自己嘛!但「不要管別人」──只要先好好說就好這件事,還有待催眠自己,因為明明就那麼多人在眼前,實在沒有辦法假裝沒看到,而且重點是,我這些話本來就是要講給他們聽的。
 
但我也發現如果講到入定了,比如進入到討論的主題,我好像就可以像平常講話那樣,那樣子最好了。
 
緊張是因為擔心自己講得不好,就像有些人擔心自己寫得不好一樣。所以只要不要擔心自己講得不好,就不會緊張了對嗎?跟寫作一樣。不要擔心寫得不好,就只要把想寫的東西,寫出來就好了。
 
寫的時候不要去想寫得好不好。講的時候不要去想講得好不好。
 
但是如果真的緊張就去好好感受自己的緊張,就像寫的時候如果混亂就好好的感受自己的混亂。天啊它們這竟然是那麼相像的東西。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偶像崇拜 (鴻鴻)

有人崇拜偶像
有人崇拜抽象
 
崇拜
把抽象變成偶像
把偶像變成抽象
 
崇拜所投下的巨大陰影
足以讓人在其中納涼
 
聖潔的歌詠提醒人們
其他地方總是燠熱難當
 
──鴻鴻,〈偶像崇拜〉節錄。出自《土製炸彈》

CP值

鋼琴+游泳+畫畫+作文+攀岩+木工+演說訓練……
(看你還想要別的什麼都可以談)
月繳2000吃到飽
便宜又划算
把小孩的時間填滿
把小孩的胃口填滿
飽到頭昏眼花
飽到沒有腦袋
飽到把吃下去的東西
又吐出來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文字的侷限與魔力

想用文字抓住某些感覺
有時一下子就抓住了
有時怎麼樣也抓不住
只能看著它的形狀不斷變化

但我在想的時候
我在寫的時候
我正在感覺它
接近它

雖然我無法將它的輪廓
完全的描繪出來
擺出來給大家看──
「你看,這就是我腦袋中看到的那個東西」

可是
在我想的時候
在我寫的時候
它的樣子就一遍一遍出現

它的樣子一遍一遍出現
我就一遍一遍的接近它
直到我越來越能夠抓住它
但也有可能永遠抓不住

而不管是抓住了還是沒有抓住
對正在寫的這個我來說
因為想要把想說的東西寫出來
我因此不斷地接近與認識
那個想要說的東西
不斷地接近與認識
那個想要說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
我感受到文字的侷限
以及魔力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媽媽(中島芭旺)

媽媽為了她自己煮飯做菜
不只是為了我
這樣讓我覺得自由
 
媽媽為了自己活下去
所以我也為了我自己活下去
 
我不是因為媽媽是媽媽才喜歡她
我是喜歡這個叫做岩切彌生的人
  
──中島芭旺,出自《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



若不仔細觀察,那些東西什麼也不是,只是死的東西

「晶瑩的雨滴
映射出了風景
雨滴當中
有另一個世界」

我去河邊觀察沐浴在朝陽中的柿子樹上的露水是有特別原因的。就在前一天晚上,我在國民學校那雜草繁茂的校園裡看了一部露天電影,放映的是戰爭新聞和漫畫,還有誰都不喜歡的「文化電影」。那是為理科教學而拍的電影,其中有一個畫面是開滿櫻花的樹枝特寫,就在那一瞬間我被深深地吸引了。那小小的樹枝,還有那成串的花和樹葉,微微地顫動,微微地顫動,永不停息……

我看著電影轉而一想,那個特寫是在一個無風的日子,以大草原為背景拍攝的,不可能有這樣的事。這也許是為了表現在拍攝花朵和樹葉──也就是說不是幻燈片那種靜止的畫面──這其實是攝影助理或是其他人故意搖晃樹枝的。我無論如何都不能相信,這成了我心上牽掛的問題。

於是第二天早上,離上學時間還早,我就起床去觀察那朝陽照射下的樹枝,用昨晚電影當中同樣的拍攝距離,從近處注視它。柿子樹的嫩葉在不停地晃動!而我的臉頰根本感覺不到一絲風……

像一個悔改者一樣,從那之後我養成了仔細觀察自己周圍樹木花草細微之處的習慣。每當我注視時,樹木的枝、雜草的嫩葉都在不停地晃動,從來沒有停息。我驚訝地發現在那之前我從沒有認真細緻地觀察自然界的事物,我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周圍有這麼多樹木和雜草!在那個電影鏡頭讓我明瞭之前,我雖然身處樹林之中,踩遍長著小草的土地,卻什麼也沒發現……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次的發現,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更明確地說,我透過那微微顫動的柿子樹葉發現了包圍著山谷的整個森林。如果總是不認真地觀察,那些東西什麼也不是,只是死的東西,於是我開始時時刻刻注視著樹葉和小草。因此我被認為是老是盯著周圍事物發呆的孩子,被國民學校的校長盯上後,幾乎每天都要挨打。即使如此我也沒想改變自己這個新的生活習慣,戰後,在我盯著雨滴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我終於創作了此生的第一首「詩」。



透過文學、繪畫、攝影等藝術,「明視」這個世界

我在透過那部電影的特寫鏡頭發現新世界以前,的確不曾認真地觀察山谷裡的村莊,難道是我疏遠了那些事物嗎?當然不是。我想就是在蛋殼裡與之共生一般,我的自我輪廓和事物的輪廓交融在一塊兒了。因此我不用把它們當對象來觀察,就對它們非常熟悉,根本沒有必要重新認識它們。

但是,在森林山村國民學校運動場的文化電影放映會上,我看到銀幕上立在茂盛草叢中的櫻花樹枝不斷顫動。看著搖曳不定的櫻花樹枝出現在眼前,可我卻覺得那不是自然的東西而不予接受,這是因為我不能理解螢幕上的東西,也就是被異化的結果。

把眼中看到的東西當做異樣的東西、不能理解的東西而不予接受,這種內心的排斥感本身就是開始接受藝術作用的證據。儘管覺得自己不能接受,那個山村的孩子還是硬生生地體驗了新的視覺。

第二天清晨,跑下土坡的我,反而在異樣的銀幕影像的協助下,突然發現眼前的柿子樹枝正在不停的晃動。如此一來,彷彿眼前的柿子樹,甚至由山谷眺望到的森林都已被異化,我似乎被迫得明視整個森林了。這是我第一次面對被藝術改變了的現實世界。

「為了尋回生活的感覺,感知事物,為了使石頭成為名符其實的石頭,就有了叫做藝術的東西。藝術的目的是認知,即不是去承認『它』,而是去明視而使人感知事物。」──什克洛夫斯基(俄羅斯形式主義工作者)



寫作作為橋樑

思索一下來到小說家身旁的「它」,我覺得對我來說,我不能將它與其他的條件完全切割,只把它看作是從天而降的靈感。在它出現之前,首先要有一個小說寫作過程。跑道還沒完成以前,它就不會到來。

所以我就回到了最初寫的那個傾聽、明視這個宇宙、世界、人類社會和內心、探尋充滿其中的沉默的語言的自我。……筆端傾洩出來的語言就在「正在創作的我」和「傾聽、明視那巨大的沉默的我」之間架起了橋梁。我以前稱之為跑道的東西,似乎更應該叫做橋梁。

橋梁接通的時候──「它」到來的時候──我才成為一個具備的獨特的內心世界、在這個宇宙、世界、人類社會中真正地生存的小說家。這遠比證實自己有沒有才能重要多了。因為與其說是完成作品本身,不如說是更具本質意義的一種完成。


──整理自大江健三郎,《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不是退出,是被取代

因為南北韓的新聞,於是查了南北韓加入聯合國的經過,又聊到臺灣跟中國。以前讀書印象中好像是說「因為中共要加入聯合國,所以中華民國退出。」那時想,哪有那麼笨的,人家要進來玩你就要退出,現在好了,你想進去玩人家也不給你進去玩.......
 
後來又想,真的有那麼笨嗎?又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原來不是人家要進來「一起」玩,是人家要「取代」你。原來中華民國是這樣被取代掉的,好可憐呀。「退出」是講好聽一點,根本是被趕出去的.......
 
以下整理自維基,小標是我自己加的──
 
 
◆ 1950年代,美國維護「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權」
 
1950年至1960年間,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共產主義陣營之成員,美國防止共產主義勢力在安理會另增一常任席位,故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代表中國之政府,而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協助中華民國政府保衛其中國代表權。美國採用「緩議」(moratorium)策略,在各屆大會主張暫時不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均獲成功,為大部分盟國所接納。蘇聯對美國及其盟友排擠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抗議。
 
 
◆ 1960年代,阿爾巴尼亞提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
 
從1960年起,由於第三世界國家的獨立浪潮,聯合國大會的形勢發生變化。首先是在中蘇論戰中,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提案,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初期親美的國家佔多數,提案沒有通過。但在1960年後陸續有新國家(多數為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加入聯合國,使大會的主導權從親美國家轉向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轉移。
 
 
◆ 多數國家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代表」。美國提「重要問題」議案,試圖保住「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次」
 
1961年至1971年間,由於亞洲與非洲加入聯合國的新獨立國家大多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乃改提「重要問題」議案,先確認「中國代表權」問題為重要問題,得過半數同意,其後任何改變中國代表權的議案,均需三分之二多數方能通過,以此保住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中國席次。
 
 
◆ 「重要問題」案未通過。美國另起提案試圖促成「雙重代表案」,仍未通過
 
1971年10月25日,「重要問題」案未獲通過(55票支持、59票反對、15票棄權)。「重要問題」被否決後,時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老布希連同日本等十七國(後增至十九國)提出臨時動議,主張將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號決議草案分段表決,將其中「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作為另一項議案。如果能獲得足夠的贊成票,有機會促成另一「雙重代表案」,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常任理事國身分參與聯合國,同時中華民國仍然保持其聯合國普通會員國的席位,但此動議在表決中以61票反對,51票贊成,16票棄權的結果未獲通過。因此雙重代表案沒有機會先行表決。
 
 
◆ 阿爾巴尼亞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代表權。「中華民國」退場
 
因此,中華民國代表團在阿爾巴尼亞所提《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之合法權利案》表決之前發言退出聯合國大會並退出會場。最後,聯合國大會以76票支持、35票反對、17票棄權、3國未投票,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開放

把面紗打開
讓化妝品進來
還是讓自由進來?
  
把腦袋打開
讓思想進來
還是讓別人的腦子進來?
  
把門打開
讓東西進來
還是讓霸權進來?
  
把腿打開
讓愛的人進來
還是誰想都可以進來?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電話銷售員

他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不知道自己在賣什麼
不知道賣的東西結果會如何
 
他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聽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說好
不知道今天要被掛幾通電話
 
他不知道生命的意義
只知道下一通電話號碼
什麼意義意義都不重要
他只想把東西賣掉
 
他不知道對方是誰
接電話之前在做什麼
他聽到終於有人「喂」了
他趕緊「喂」了一聲
 
這通電話給了他十秒鐘的希望
 

──給《赤道風》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火車上的旅客

大窗戶的景色雖然很大
但沒人要看
 
大家都低頭看小窗戶的景色
小窗戶好像有控制人類眼睛的魔力



運氣

機車煞車皮沒了
輪胎插了兩根釘子
每天這樣騎
騎一個月
一個月後還有機會牽到機車行補
 
他覺得自己過得不太好
但他其實運氣很好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憤怒

有時我也會想,憤怒有助於判斷嗎?有沒有可能不要判斷?我說的不要判斷不是不下判斷,而是我有我的評論,你有你的評論,然後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但這可能嗎?好難好難。
 
但我也不認為憤怒都是不好的東西。憤怒會不會蒙蔽雙眼?有可能。但有時是因為看清而憤怒。
 
憤怒有很多種憤怒,有清楚的憤怒,也有自以為是的憤怒。但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憤怒聚集在一起,就看不清什麼憤怒是什麼了,但不代表那些憤怒全都是一樣的(雖然看起來很像同一種東西)。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有一種老闆

有一種老闆,不只是在賣東西。
 
左彎老闆就是其一。今天去左彎取書,順便逛逛還有沒有其他想帶的書,看著看著看到了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結帳時老闆說,「這是初版的耶,初版的比較貴喔,你只是要讀不是要收藏吧,那不用買初版。我記得還有別的版次,我找找……」說著就從書櫃抽屜裡翻出了別的版次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結帳時現省六十元。
 
當然六十元不是什麼大錢,我看定價時也不覺得初版特別貴,但老闆知道我不是很在意書的版本,所以不用多花錢買初版。初版數量有限,就留給真的有藏書需要的人。
 
現在跟左彎老闆是比較熟了。但當初還不是很熟的時候,我就發現他會注意客人買書的屬性、然後推薦對方或許會有興趣的書。但那個推薦完全沒有推銷的意思,而是分享,有點像是我看你都在讀誰誰誰的書,那你有沒有讀過誰誰誰的書………我就是在老闆的推薦分享下,認識孟東籬。
 
然後七等生的書也都是在左彎買的。
 
今天跟老闆閒聊到書店的經營。我說大統誠品要關了耶,老闆點點頭說對呀沒辦法。我說現在大書店要經營越來越困難,固定成本太高了,今後反而是有自己特色的小書店會比較容易生存吧,小書店如果可以吸引到死忠客源,人數不用太多但要能做下去應該是沒問題吧。
 
我覺得,左彎就是這樣一家書店。
 
書店呀,不只是賣書的地方(當然賣書還是最重要的),而是透過賣書跟人有更多的連結。就像老闆其實可以不用管我拿哪個版次的書都賣給我,但他沒那麼做。他看見每個人不同的需要,賣真的需要給需要的人,而不只是賣書,賣東西。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史作檉論生命與思考

「真正的生命,並不是自偉大靈魂的跟隨而來(如蘇格拉底、孔子、釋迦、耶穌……)反之,而是由我們已有充分能力,去設想『世界上假如根本不曾有過這些偉大的靈魂,我們要對我們自己怎麼辦』而來。」

──史作檉,《生命現象》
 
朋友的小孩來,一歲半,把書架的書搬下來,拿著書玩。後來她的手上一直拿著史作檉的《生命現象》,不肯放開。我說那麼喜歡這本書喔,那我晚上來看。
 
上面引用的那段文字,不曉得為什麼有一種讀翻譯文章的感覺,但那段話的意思我很認同。第一次讀史作檉是他的《哲學日記》,翻開的第一篇第一段就打到我──
 
「真正的哲學思考,就是當人思考一物時,就像是全然沒有人思考過的樣子去思考。但哲學思考之難處,就在於如何去剷除那些聽來的、知道的,似是而非的解釋與名詞,並有充分的能力,使你自己所用的每一個字,都成為完全屬於你自己之成功而有效的字,而不是背誦。這就是一種真正的哲學思考,即一純思考,即在宇宙中思考,而不是在文字間思考。」
 
這段話到現在我還在想,我們真的能剷除那些去聽來的以及知道的事嗎?我們之所以能夠思考,不就是以那些「知道」的事為基礎嗎?我們真的能不用文字去思考嗎?
 
但史作檉說的並不是不用文字思考,而是不在文字裡思考。我無法擺脫文字與已經知道的事,但我可以對知道的事去提出質疑,從頭思考。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採梅子的職場隱喻

【眼睛只看到......】
採梅子的時候,盯著大的看,看到大的就直直直的走過去,也不管腳下有沒有洞啊、大石頭啦、狗屎啦…… 


【大的沒了所以.....】
採梅子時挑大的。大的大的大的大的。挑過一輪後,沒有大的了,往下一棵梅樹走去。下一棵採完後又走回來,咦?怎麼又有大的了?哦因為剛剛看不上眼的,現在變成大的了。


【看都不用看.....】
一開始還用看的,後來都不用看了,手一摸就知道,這顆太小。
 

【好不容易被挑到.....】
它在那邊等著,好不容易被採下來。被摸一摸,又被淘汰。


味道

吃了很甜的草莓後
再吃其他的草莓
覺得沒有味道
 
可是怎麼會沒有味道
味道不是只有甜味一種而已
 
我吃了另一顆草莓
它受傷又結痂的部位
帶著苦味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關於白雪環保衛生紙

因為之前正隆的違規記錄有些驚人(希望他們現在有改善了),就想,那環保衛生紙除了蒲公英,到底還有哪幾家可以買?前陣子在FB上看到有人整理了一張表,上頭有各家環保衛生紙廠商的記錄,其中白雪環保衛生紙(璋明紙業)沒有裁罰記錄。不過,我上「透明足跡」查,卻查不到相關資料。由於搞不清楚究竟是「無裁罰記錄」?還是「未在監測名單中」?所以對要不要使用白雪還一直有所疑慮。
 
後來詢問了比較了解「透明足跡」資料庫建立的朋友,朋友表示因為環保署的裁處記錄沒有白雪,所以在匯入資料的時候,也就沒有白雪的資料在裡面。
 
不過因為畢竟是衛生紙,有些人還是會在意好不好用的問題。我昨天訂了一箱,開封後試用──嗯,我覺得觸感比蒲公英還軟喔,拿來擦屁屁絕對沒問題,也沒有過薄的問題。之前有朋友表示白雪比較硬、比較薄,我這次試用是還好,不曉得是不是品質改善了。
 
但這篇不是要幫白雪打廣告,只是要提供選擇而已。畢竟沒有裁罰記錄只是「資料」上沒有記錄,不代表一定就是表現良好。最好的確認方式就是拜訪一下廠商(不過不曉得人家要不要給我們拜訪),親自走一趟才有機會深入了解(如果人家願意給我們深入的話)。
 
以上我只先試用了白雪。至於其他家環保衛生紙還未試用過,比如芳柔(聯偉紙業)、楓之戀(昌駿流通事業),這兩家也都沒有裁罰的記錄。想使用蒲公英以外的環保衛生紙的朋友,也可以參考(可以自己再去找資料,並試用看看)。
 
◆ 各家環保衛生紙之比較
https://goo.gl/25mPY9
 
◆ 綠色生活資訊網(在「關鍵字」處鍵入「環保衛生紙」,即可查詢)

https://greenliving.epa.gov.tw/newPublic/product/productquery

◆ 透明足跡(可查詢廠商是否有違規裁罰記錄)
https://thaubing.gcaa.org.tw/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小時候的樣子

我的記憶很早,大概幼稚園時期的事都還算記得清楚。雖然我的記性很不好。記性跟記憶是不同的東西。我從以前就很會忘東忘西,忘記帶手帕,忘記帶什麼文具,長大後則是容易忘記名字、名詞……但是對於許多「事情」、「情感」,或是當時心裡的感受,這些東西,則是像畫面一樣清楚。
 
今天早餐的時候,聊天的時候又講了很白ㄔ的話。我突然想到,我小時候好像不是個會開玩笑的小孩。當然現在也不是,但現在如果在很放鬆的人面前,我就會表現得很笨蛋,什麼白ㄔ話都可以講,連放屁都沒有問題。有時候我會想,這樣的我是怎麼生出來的?
 
記得國二的時候,有一天,班上某個同學在跟我講完話之後跟我說:「原來你很好笑。」我就說,不然你覺得我是怎樣?同學說,很嚴肅啊,不太會笑,好像很正經的樣子。
 
讀工業設計系的時候,我同學覺得我根本就怪人一個,也不跟大家去玩,想上課就上課,不想上課就不來上課。只是做個作業就想很多,到底有什麼好想。評個圖也不來評,還要老師去找人,以為自己是什麼東西呀?
 
但是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很愛講話。我可以講話講到導師受不了,特別把我安排到一個前後左右左前右前左後右後全部都是男生的位子。不曉得為什麼我那個年代那個年紀,小男生小女生不太會一起講話。但我只安靜了一節課,第二節課繼續劈哩啪啦的講。後來導師只好把我安排到導師座位的旁邊,「想講話嗎?跟我講好了。」
  
然後,雖然自己已經做過很多場分享會,寫作工作坊也進行過好幾場了,但是每次要開始前我還是都會緊張。雖然真的一旦開始講話,進入講話的主題,就會越來越不緊張。但是開始前,我很需要安靜。
  
我到底是個很愛講話的人?還是個講話會緊張的人?是個很笨蛋很白ㄔ的人?還是很正經的人?可是我一激動起來,幹就會不小心跑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聊到某個小孩,那個誰誰誰長大以後,不曉得會變怎樣?我是覺得,一定不會只有一個樣。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沒用的名片詩集


前陣子大整理,整理出很多沒用的名片,是我以前做的名片,有樸食、自然醒,還有瞇拓繪。現在這些名片都沒在發了,留著紀念其實也只需要一兩張。後來想,把名片們們塗一塗,做成小詩集好了。




前陣子大整理,整理出很多沒用的名片,都是以前做的名片,有樸食、自然醒,還有瞇拓繪。現在這些名片都沒在發了,留著紀念其實也只需要一兩張。後來想,把名片們塗一塗,做成小詩集好了。
 
做了三冊小詩集,分別用了不同的沒用的名片,用壓克力顏料給它們重新妝點,再用迴紋針把它們連起來。迴紋針真是好用的東西。每冊都有編號,目前到003。
 
001 收了三首彼此有點相關的短詩。附一張「自然醒」原始名片。
 
002 收了四首好笑的詩(我覺得啦)。附一張「樸食」原始名片。
 
003 收了一首長詩。附一張「瞇拓繪」原始名片。
 
4/4-5,「沒用的名片詩集」會出現在「城南有意思春日晒書市集」, 黑眼睛文化 Dark Eyes Ltd. 的攤位。每冊都只有一本(廢話),想要的人可以去買。
 
至於詩集內容究竟是什麼? 現場看就知道了。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容器

我整理出許多杯子
這個形狀適合喝茶
那個花紋適合咖啡
不都是容器嗎你問
容器不只是容器

就像你家是你的容器
我家是我的容器
我家這個容器不一定適合你
你家那個容器不一定適合我

就像我是我的容器
你是你的容器
我這個容器不一定適合你
你那個容器不一定適合我

當然也有可能
他的家不適合他
而他也不適合他自己




他弄死了老鼠
拿老鼠
扔去餵狗
 
他拿彈弓
打小鳥
「鳥呢鳥呢」
我說飛到樹上去了
「叫牠下來」
牠為什麼要下來
你幹嘛拿彈弓打牠
 
「我要養牠」
 
我不知道小男孩說的話
是真是假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關卡

之前我玩接龍啊,覺得有些關根本破不了,因為某些牌根本就被壓在下面,出都出不來,怎麼可能破得了?然後我就想,無法破關的遊戲還會有人想玩嗎?會不會根本就是程式的bug?
 
我又想,如果明知道某個題目根本沒有解答,那我們還會想去解嗎?去解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們想去解題,是想去找那個不知道是否存在的答案?還是想找出那個已經存在的解答?
 
但是我又繼續玩啊,我又想,怎麼可能會有人設計沒有答案的遊戲?所以一定有答案吧,只是我方法錯了找不到而已。我這麼一想,結果,原本找不出答案的關卡,就解開了。
 
可是真的全部都可以解開嗎?其實我還是遇到了解不開的關卡,但比例比從前少多了。然後,為了維持我的不敗記錄,破不了的關卡我就return,回到遊戲的開始,假裝根本沒有這一局,我從來沒有遇過這個關卡。



狗狗日記(一)

今天要吃午餐時,一隻黑色的狗狗閃過家門前,本來以為是帶金,仔細看發現是步步。步步已經長得跟帶金一樣大,好像還比帶金胖,兩隻一樣黑黑的,體型神態都差不多。有一次小地瓜把帶金叫成步步,我還想說明明就不一樣,怎麼會叫錯,結果今天我自己也認錯。
 
不過步步的特色就是會伊呀伊呀的叫,尤其是遇到migu的時候更是伊呀伊呀的特別厲害。不確定是什麼意思,好像是興奮加喜歡。通常母狗都比公狗有氣勢,公狗都要讓母狗三分,但是步步不是,步步碰到migu就黏踢踢的伊呀伊呀,migu還會覺得煩,可不可以不要再伊呀伊呀了。
 
今天步步跑來,就待在我們家門口不肯走。我說步步回家回家,她還趴下來。吃過午餐,老斌帶步步回她家,結果下午步步又跑來。睡過午覺,我說走吧走吧migu我們去散步,順便帶步步回家,結果一出門帶金就跑來了,然後鄰居家的兩隻小黑狗狗也跟著,看起來好像是五隻狗一起在散步,但我其實只是要帶migu散步順便帶步步回家。我對還不知道名字的小黑狗狗說,你們回家,不要跟我,小黑狗狗還是跟,我只好先帶牠們回去鍊著。鍊好小狗時旺來出現了,換成旺來跟著,這樣是幾隻?
 
四隻狗狗散步到學校,遇到學校主任,我跟步步說你主人在那邊趕快去找他吧。主任帶另一隻狗狗皮皮出來散步,還有學校的狗狗乖乖、雨果也跑出來玩。這樣總共幾隻狗狗?
 
主任的朋友剛好在學校,好像是很怕狗的人,她們看到這麼一大群狗狗,直說好恐怖嚇都嚇死了。我跟主任向她們介紹這群狗狗,她們一邊聽一邊閃躲,「你們都說不會兇,可是我看牠們每一隻都看起來好兇……」。我說不會啦認識之後就不會覺得兇。
 
「尤其是那一隻,看起來好兇……」我轉頭看她們指的狗狗,是migu。migu好可憐,長得好大隻,眼睛又小,總是會被誤會。我心裡想,migu小時候叫都不會叫,還被誤以為是啞巴狗呢。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甜點  

甜點
甜點
他在練習甜點
  
做人要甜點



(照片取自王仁哲)




詩不過只是現在而已

詩不過只是現在而已
不是藝術品
不是非得被記得的東西
卻能穿透你
打開你的眼睛
看見你自己
看見你不在意的東西
looking
eating
living
loving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