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我必須很嚴肅地談論貧窮(田品回)

請不要說
你有選擇的自由
沒有資本就只能付出巨大的代價換取一點點
有侷限的自由

貧窮
不只是沒錢的窮
還有文化的窮地域的窮外貌的窮族群的窮性別的窮話語的窮
以及
看不懂我在寫什麼的那種窮

你必須很嚴肅地認識貧窮

──田品回,〈我必須很嚴肅地談論貧窮〉節錄,《衛生紙+32:詩壇崩壞》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我是

寫字的人
拓繪的人
陪小孩寫作的人
農忙時幫農的人

不是作家
不是畫家
不是老師
不是農夫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垃圾處理法

只要丟出去
就變成別人的了

便便生活

太便宜了
太便利了
大家都愛
便便生活


自然農法真是不容易

誰說

自然農法養草容易
自然農法養蟲容易
自然農法養鳥容易
自然農法養自然養什麼都容易
唯獨養人不容易

已經不是自然人了啊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寫字手很痠

寫字手很痠
畫畫手不痠

寫字手很痠
刻印章不痠

寫字手很痠
剪剪字不痠

寫字手很痠
縫小書不痠

寫字手很痠
寫黑板不痠

寫字手很痠
塗鴉不痠

寫字手很痠
亂寫不痠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他們對良心的愛,比對病人的愛還多。

他們對良心的愛,比對病人的愛還多。

──朱少麟,《燕子》

一同

最近重讀《夏子的酒》,有許多會令人深呼吸的地方。

《夏子的酒》最令人感動的是,它裡頭不是只有一種價值一種觀點,而是在人與人之間反覆的衝突中,越來越認識存在人身上的矛盾。

最近我在想「同」這件事情。我認為比起價值觀相同還要更難得(或說困難)的是「一同」。也就是原本生活方式或價值觀不見得相同的兩邊,在反覆的衝突後不是漸行漸遠,而是互相了解之後,「一同」去實踐彼此認為重要的什麼。(而這個「一同」並不是將不一樣的變為一樣,而是兩個不一樣的人一起去做一件相同的事而已,並且毫不委屈)

這當中困難的不是「我和你一樣」或「我和你不一樣」,那個困難是那個有彈性韌性的東西,可以包容對方和自己不一樣的東西;老實說,那個東西很難。在現實生活中很少人擁有這樣的東西。

因為,靠近和自己一樣的很容易,推開和自己不一樣的也很容易。

跳開一下《夏子的酒》,來說為什麼我討厭那個旺旺孝親獎。本來想要明天再講,但我不想多花時間了。我討厭是因為那樣的東西不會讓人變得柔軟而美好,不僅如此,反而會強化表面上無聊且僵硬的東西。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你擔心什麼

每次回到家
她就又看見
日復一日
沒有前進

母親是隻螞蟻
父親是愛唱歌的小鳥
弟弟是人
一個困在形而上房間的人
他們日復一日
重複自己的生活

日復一日
不就是生命?
你擔心什麼
你擔心什麼

南瓜葉的想像


 


第一次拓南瓜葉時其實還住臺北。當時候的南瓜只長葉子不長瓜,葉子與藤蔓就那樣從窗台直直往下落下。來到鹿野後種的南瓜葉就是在地上爬了,也不再只長葉子不長瓜。

今年颱風後,南瓜葉長得比以往還要大,大到可以遮蔭當傘了。我挑了一葉,做了葉脈河流。

一直很喜歡南瓜葉脈向外蔓延開來的感覺,所以南瓜葉脈的拓繪設計,我多半都會拉線,將葉脈的線條細細長長慢慢地拉出去。有從心臟位置拉出去的葉脈、有變成河流的葉脈,也有小螞蟻小蝸牛爬在上頭的葉脈。

也做過只拓葉脈不拓輪廓的,這樣就像雪花了。

而拓在帆布袋上的葉脈,與棉布的感覺又有不同。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一顆鳳梨到底是,怎麼長成它現在這個樣子的呢?


以前覺得鳳梨長得都一樣
就是黃黃的
皮刺刺的葉子刺刺的

後來才知道
鳳梨也不是都長得一樣
就算都是土鳳梨
也有果目比較扁平的土鳳梨跟
果目比較凸起的土鳳梨
有顏色彩度比較高的土鳳梨跟
看起來有點螢光螢光的土鳳梨
有從底部開始一層一層慢慢黃上來的土鳳梨跟
從每一隻鳳梨眼睛中間開始黃的鳳梨

然後有的冠芽很小
有的冠芽歪歪
有的冠芽無敵巨大
有的長得像女王頭
有的像拳頭

然後大
不一定好
小不一定
不好

一顆鳳梨到底是
怎麼長成它現在這個樣子的呢?

跟人一樣呀

一個人到底是
怎麼長成他現在這個樣子呢?

味道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個性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拿人來比喻鳳梨是不是太遠了呢
一點都不遠啊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我們都知道如何毀掉一個人(鍾旻育)

有兩個方式是這樣:

有個人每天
走進一個房間
在他專屬的座位上喝茶
剪剪報紙
每個月給他五萬
如此十年

另一個人每天
走不出一個房間
他唯一的座位可供躺平
睡睡醒醒
免費的三餐與勞動
如此十年

──鍾旻育,〈我們都知道如何毀掉一個人〉,《衛生紙+32:詩壇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