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用詩歌閱讀世界,而非用世界閱讀詩歌


在臺北詩歌節的大師專題中,阿多尼斯說:「用詩歌閱讀世界,而非用世界閱讀詩歌。」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想起一件事,或許可當一個例子。

上自然生態寫作課時帶小朋友種蘿蔔。小朋友種了紅、白蘿蔔,採收後我們就直接在教室煮來吃了。有些小孩在切、在煮;有些小孩跑來跑去;有個小孩在黑板上寫:

白蘿蔔吃了會變白
紅蘿蔔吃了會變紅

哈哈,好有趣的句子。我對小孩說,我手在忙沒空拍,你要不要把它拍下來。

之後有回跟大人們分享小孩寫的東西,我就分享了這個變紅變白。一個朋友說,「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白蘿蔔吃了會變白,紅蘿蔔吃了會變紅?」

當時我沒有回答,只有笑(哈哈,因為當時我不曉得該怎麼回答。)現在我知道該怎麼回答了(過了好久好久),其實是阿多尼斯回答的。

「白蘿蔔吃了會變白/紅蘿蔔吃了會變紅」,這是用詩歌閱讀世界。

「為什麼『白蘿蔔吃了會變白,紅蘿蔔吃了會變紅』?」這樣的提問,是用世界閱讀詩歌。

後來我在找照片時,發現小孩在黑板上的字是加雜著注音的:

白ㄌㄨㄛˊㄅㄛ˙吃了會ㄅㄧㄢˋ白
紅ㄌㄨㄛˊㄅㄛ˙吃了會ㄅㄧㄢˋ紅

哈哈,吃白的會「ㄅㄧㄢˋ」白,吃紅的會「ㄅㄧㄢˋ」紅……嗯,其實那個大人朋友的提問要回答也是可以回答得出來……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等等
等等等等等

聽三次就會等的是
聰明的小狗

聽一百次還不願意等的是
想變成人的小人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當我們說愛國

一下子太多訊息,要好好整理並不容易。那麼多訊息,要先整理哪一個呢?我想先說關於「認同」、關於「國家」、關於「故鄉」好了。

這幾個東西在這幾天的座談會中反覆出現。先是西藏文學講座談會中,一個中國學生的提問:

「一個人對於國家的認同是哪裡來的呢?比如以中國這塊土地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本土政權;以臺灣這塊土地來說,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政權的本土與外來,是影響土地上人民認不認同的原因嗎?我的意思是,以廣義的華人來說,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但是這些人對於國家的認同並不一樣。我想問的是:認同是哪裡來的?」

她是中國來的交換學生,看起來年約二十。我說,你的問題好厲害。

鴻鴻說了一些他的想法。接著我也說了些我的想法。

我說,我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當我長大之後,當我懂得思考之後,我能不能選擇我想要的國家呢?國家認同與政權是本土還是外來的,沒有絕對的關係(事實上也無法真正界定這件事)。如果我所生長的國家,能讓我自由地去選擇,那麼我就會認同它。如果這個國家無法讓我自由地選擇,那麼就算我生長在這裡,我也無法認同它。

接下來又有另一個中國學生提問,也是一個女孩。說是提問,但其實是在說自己的想法。

她問:「當我們說『愛國』,那個『國』指的是什麼?是政權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去愛任何一個政權,我覺得愛國應該是愛自己生長的土地、以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

她還說了很多,說得很激動。而我也聽得很激動。

當天的西藏自由文學講座談會有許多中國學生參加,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機會好好地跟他們都說上話,但我不得不說那兩位發言的學生,她們的問題與思考,讓我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燃起了一絲(嗯,不只一絲)希望。

後來在臺北詩歌節的大師專題中,我又看見了那個提問認同問題的女孩。會後我看到她,我輕拉了一下她的袖子,說:

「你那天問的問題,阿多尼斯回答了耶。」

有人問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故鄉對你們來說那麼重要,那麼在有生之年,你會想回到你的故鄉敘利亞嗎?」

阿多尼斯說:

「祖國,是可以讓人受到尊重的地方。」
「最好的國家,就是可以接受你的那個地方。」
「故鄉對我來說,既不是地理、也不是政治上的,而是人性、道義上的……」

最後,分享一首阿多尼斯的詩。

〈祖國〉 

為那在憂愁的面具下乾枯的臉龐 
我折腰;為我忘了為之灑落淚水的小徑 
為那像雲彩一樣綠色地死去
臉上還張著風帆的父親
我折腰;為被出賣、
在禱告、在擦皮鞋的孩子 
(在我的國家,我們都禱告,都擦皮鞋) 
為那塊我忍著飢饉刻下
「它是我眼皮下滾動的雨和閃電」的岩石 
為我顛沛失落中把它的土揣在懷裡的家園 
我折腰──
所有這一切,才是我的祖國,而不是大馬士革。 

──阿多尼斯。薛慶國譯,收錄於《2015臺北詩歌節.詩選》


小孩愛老師

「如果我這樣撇
沒有那樣撇
稍微直一點點
就會被劃掉
說重寫
我們老師
超嚴的」

很嚴喔
說的時候在笑

「隔壁班老師不會,他超善良」

小孩說嚴
小孩說善良
小孩都覺得好
小孩都手舞足蹈
老師都是對的

小孩愛老師



──20151026,在捷運上聽到兩個小男生聊天,年約小學中年級。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從運氣運氣,到有意識地寫,到不受他人影響地寫。這不只是小孩的功課,而是所有寫作者的功課。

昨天我對小茜說,我覺得你這段東西寫得很好,你會想投稿嗎?小茜說這個可以投稿喔?我說我覺得不錯啊,不過我也不確定投了之後,編輯會不會用,因為編輯有編輯的考量,所以不管有沒有刊登,都不用太在意。就算投了之後沒有刊登,但我想放在我的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可以嗎?分享就是讓大家可以看到你的作品。

小茜點頭。

然後,昨天貼了小茜的文,也簡單敘述了當下的狀況。Fb上的回應超越我的想像。許多人說這個小孩寫得很棒,有好多人說「並」這個字真的是用得太好了,然後版上也有人討論起關於並這個字的意思,以及它該怎麼用。

我現在想說另一件事。

從前我讀工業設計,大一的時候上基礎設計課。因為是基礎設計,所以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想,暫時不用受到使用者取向的限制。而那門課第一個題目是「與自己對話」。

我現在的重點並不是要說我做了什麼。我要說的是當時的一個感受與經驗。當時我的作品受到老師的好評,但我卻不太了解為什麼。我所謂的不太了解是,我順著直覺選擇了材料做出一個我心中的模型,但是我對於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選擇這種材料而不是那種材料,我並不是非常清楚。

然後對應到寫作上。老實說我對自己一開始被說寫得很好的詩,也是有點不太明白。因為我幾乎是很直覺地寫,而對於自己那樣寫為什麼會被說「好」,不是很清楚。但是隨著一直寫一直寫,在不為了「寫好」的情況下一直寫,慢慢地我越來越知道「為什麼自己要這樣寫」。

我從下意識地寫,慢慢變成有意識的寫,我越來越清楚自己為什麼要用這個字,而不是那個字;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口氣,而不是那樣的口氣;為什麼選擇這種語感而不是那種語感;但儘管如此,還是有不是很清楚的時候。

但這些都需要時間。這些並不是誰誰誰告訴你,哪個字要怎麼用,而是要自己隨著一直寫一直寫,慢慢地去感覺。

我說下一次上課,我會跟小茜再討論關於「並沒有辦法」,以及「還是沒有辦法」這兩個表達的方式,對她來說有沒有不一樣。但是老實說,我不認為這是寫作課的重點,寫作課的重點並不是仔細地討論哪個詞該怎麼用。重點是:我說說我對她寫的東西的感覺,她聽聽看我說的是不是她要表達的。比如說,大家都覺得「並」字表達了一種不甘心和憤怒,覺得這個字「用」得真好;但是這個感覺真的是涂敏茜要表達的嗎?小茜是很清楚要用「並」字而使用「並」字嗎?從跟她討論的過程中,我不確定她是不是有意識地使用,而我也不確定小茜本人確不確定。

她當然有可能是有意識地用,也有可能像我從前一樣是很直覺式地用。

很直覺地用,可能跟語感有關。但涂敏茜知不知道語感是什麼呢?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我寫的這些這麼囉嗦的東西是因為──我覺得有些人突然把一個小孩說得太厲害了。當然,我也覺得小茜寫得很好,但那個好不是她用字有多厲害,而是她慢慢開始知道「寫作」是可以寫自己的感覺,寫真實的感覺,而不是「作文」。

而一個人寫自己的感覺,本來應該是很「正常」的事。但不曉得為什麼,這樣正常的事在現在被認為很值得鼓勵、很厲害。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我也正是那個覺得這件事很值得被鼓勵的人,因為有太多小孩會問:「老師,我要寫什麼?」「老師,這樣寫可以嗎?」

帶了小茜他們班一年,一個禮拜就上一個半小時,老實說小孩們的改變非常緩慢。但是漸漸地,他們從一開始一直問「這樣寫可以嗎?」到會說「我現在不想寫」、「我要有靈感才要寫」、「我靈感來了趕快給我紙……」「我靈感來了可是有一個字我不會寫趕快幫我……」

而上寫作課最難的是,你無法設計出「有用」的課程。比如幾次小孩寫出令大人驚訝或感動的東西時,幾乎都是在無預期的狀態下。比如這次小茜是在還不想寫,所以想要先寫功課,然後寫功課寫到一半突然想到要寫的東西……

所以呢?這種事很難說,如果一開始就跟小茜說「上寫作課不能寫自己的功課喔,」那小茜就可能不會寫出那幾句令大人們感動的話(但是上課時大家都說自己要做其他的什麼事這樣可以嗎?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所以我說,有時候「寫出好東西」真是運氣運氣。所以寫作的重點真的不是「寫出好東西」,小茜並不是為了「寫出好東西」而寫那幾句話(不管用的是「並」或「還是」),她只是單純地寫出自己的感覺而已。

而當她知道自己寫的那幾句話,獲得那樣多人的認同時,她一定會開心的。然後接下來她會不會被影響呢?她會不會期待自己之後寫的東西,一樣獲得大家的「讚」跟「分享」呢?有可能喔!而這也就是寫作之路的另一個考驗。

如何從運氣運氣,到有意識地寫,到不受他人影響地寫。這不只是小孩的功課,而是所有寫作者的功課。

不過,小茜那幾句「並沒有辦法」,不管是在有意識還是下意識的情況下寫出來,它在無形中都感動與安慰了許多大人,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可以讓小孩知道,就是因為「不為了什麼而寫」(不為老師、不為功課),文字才有可能產生這種力量。

但老實說,要明白這件事,也是需要時間;而就算明白,要做到也不容易。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很努力長大的人還是沒有辦法(四甲,小茜)後記

後記:其實後來在寫記錄時,我發現「並沒有辦法」比「還是沒有辦法」更有感覺。但當下因為並沒有讀通,所以就建議了小孩用更口語的方式來表現。

現在回想,當下太快給意見了,而小孩也習慣性地太快接受意見了。所以,給任何建議的時候,都要小心。

而老實說,我覺得「並沒有用」,與「還是沒有用」,這兩者在意思上和語感上是有著差距。小茜的意思到底是哪一個呢?是一開始她自己寫的「並沒有用」,還是她後來口說的「還是沒有用」呢?

不過這個東西要跟四年級的小孩討論,有一點點難度。但下次上課我還是會試試看。要是可以跟四年級的小孩討論「並」跟「還是」,那實在太厲害了!這個東西很多大人都不一定感覺得到啊.......

但先撇開「並」跟「還是」,小孩說了「很努力......,沒有辦法」,這個東西在我搬到鹿野後接觸這些小孩後,感受無疑。我第一次那麼深刻感覺到,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家庭,以及自己生長的環境。我從前是一個看起來好好地、正常地長大的小孩,我從前對「沒有辦法」這件事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而現在,我有感覺了。上個學期我自己看到了他們身上的「沒有辦法」,現在,小茜自己講出「沒有辦法」。

其實,我真的有點希望,她是在亂寫,她沒有感覺到那個東西。但不管怎樣,下次我會跟她說,很多人喜歡你寫的「並」喔,我後來也是。

很努力長大的人還是沒有辦法(四甲,小茜)



小茜寫出這幾句話的時候,我超驚訝的。又驚訝又有點難過。

今天一開始,我先選了幾首詩給小孩讀。幾個小孩一開始很吵,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各自在角落寫。小茜說她不想寫,她想寫功課。我說,你那麼喜歡寫功課啊?小茜沒講話。

後來我給她一張紙,「你功課寫一寫,如果突然有靈感想要寫東西,看要不要寫在這張紙上。」我說。

小茜就開始寫功課了。

寫著寫著,我陪其他的小孩寫他們的東西。小茜突然問:「老師,『並』怎麼寫?」過了一會她說:「我寫好了。」

「喔?你寫什麼?」我接過來看。

〈努力〉

很努力寫功課的人並沒有辦法。
很努力讀書的人並沒有辦法。
很努力長大的人並沒有辦法。

讀到這幾句話,我嚇一跳。

「很努力寫功課的人並沒有辦法......你的意思是?」我問。
「就是沒有辦法啊,很努力還是沒有辦法......」小茜說。

「沒辦法怎樣?」我又問。
「成績變好啊!」小茜說。

「喔......」我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只好繼續跟她討論她寫的東西。

「你寫 『並』沒有辦法,一開始我看不太懂耶,但你後來說『還是沒有辦法』,我就懂了。你是想說很努力做某件事還是沒有辦法,是這樣嗎?」我問。

「對呀。」小茜說。

「那你會想要把『並』改成『還是』嗎?你覺得這樣別人會不會比較讀得懂?」我問。

後來小茜改了,又拿給我看。

〈努力〉

很努力寫功課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很努力讀書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很努力長大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你怎麼會想到寫這個?」我問。

「就功課寫一寫突然就想到啊,在寫圈詞的時候。」她說。

「你知道嗎,你把一些很努力想做好某件事但卻沒辦法的人的心情,全寫出來了。」「你怎麼會寫這個?」我又問一次。

「我就是在寫我啊!」小茜說。

老實說,小茜還沒說「就是在寫我啊」的時候,我就在猜她應該是在寫自己。但我還是問了。

「你大概沒有感覺,但我覺得你真的寫得很好。因為你把你的心情寫出來了。」我說。

「是喔,這樣有很好喔?」小茜說。

「是啊,我覺得很好。」我說。

過了一會,小茜在另外一面又寫了:


〈堅強〉

很堅強的人還是沒有用
很堅持的人還是沒有用

唉......讀了之後有點難過......不過,這是不是多少受到《沒用的東西》的影響啊?

不過,「很努力長大的人還是沒有辦法」,她到底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寫出這句話呢?或許多半有點造樣造句的可能,但就算是造句,還是跟自己有關。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給四年級的信(賴X潔那一班)

你們有很多理由請假,有的是說爸爸媽媽要早點來接,有的是說功課很多寫不完,有的是很直接地說想要玩。其實,你們不管是因為什麼理由請假,我都會尊重你們,你們也不用擔心我會不會去猜你們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只是想跟你們說,我們相處的時間,一個禮拜就一個半小時;而等到你們上五年級,你們就沒有自然生態寫作課了。如果你覺得在過去一年,我們上自然生態寫作課的時間裡,你有學到一點東西,或是你覺得我們在相處的時候,你有過一些特別的感覺,如果你想繼續上課,我很歡迎你留下來。

但是,如果你決定留下來上課,我希望你不要輕易地請假。因為你請假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一些東西,但因為你沒有來上課,所以你也不曉得你失去了什麼。這樣很可惜,對我來說也很可惜,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的東西,你們輕易地請假了,我準備的東西就白費了

學習是自己的事,我不會要求你們一定要上課,我希望真心想要上課的人再來上課。

這堂課看起來很輕鬆、很簡單,但其實很難。它難在有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去想、你要自己去決定。我不會告訴你一定要怎麼做,這就是最難的地方。但一旦你會自己思考、會自己想、自己決定,你就完成了最難的事,以後你也就有能力獨立完成許多事情。

這麼難的事情,你們做不做得到呢?



今天寫了一封信,打算明天給四年級的同學。寫這樣的信有沒有用呢?不曉得耶。會不會太難呢?不確定耶,萬一太難,就明天當場再說得更簡單一點好了。

這班升上四年級的同學,今年有一個狀況──本來在名單上的八個學生,自從其中一個說爸媽要早一點來接要早走,所以請假,然後第二個說她阿嬤要她早點回家,所以請假,後來我發現這兩個同學請假後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學校操場玩。問他們說不是家裡有事要早點回去嗎?他們就說因為家裡人還沒有來接,然後就繼續玩。

接著,又有一個男孩說他可以晚點來上課嗎?我問為什麼。他說他想要玩,這麼直接的回答,我怎麼能不說好呢?

過了十分鐘男孩回到小菜園,問:「我可以請假嗎?」我問為什麼,他說他還想玩,「可以請假嗎?」小男孩問。

我說,這個你自己決定。他又問一次:「到底可不可以啦?」我說,我希望你留下來,但是如果你想要請假,我也不能逼你留下來。」

結果小男孩就去玩了。

在小菜園的同學剩下四個。

涂說:「為什麼他們都可以去玩?」
陽說:「人很少很好……」
賴說:「我喜歡在小菜園。」
陳說:「人好少好無聊喔……」

嗯,所以我寫了上面那封長長的信……有沒有用呢?明天就知道了。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我在想,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教會別人「負責」

我們說要教小孩負責任。但什麼是「責任」?怎樣的作為又才叫做「負責任」呢?

駿逸帶的小孩,我不確定是什麼戶外課,還是旅行課,總之,小孩把社區的東西弄壞了。東西弄壞了,是要叫小孩賠錢嗎?是要叫小孩說對不起嗎?小孩如果能賠得起錢,或小孩說了對不起,就代表他負起責任了嗎?

關於這個弄壞東西事件,駿逸有以下的思考。然後各位,這個思考是駿逸花錢換來的,他已經夠窮了XD

〈不推託的樣子〉
http://blog.roodo.com/edu_genelu/archives/49599311.html

然後我想到另一件事。

我上自然寫作課時,也會把相機借給小孩。借給他們的第一件事,除了教他們如何操作外,就是請他們一定要掛在脖子上,小心不要摔壞。

「萬一你不小心摔壞了,我會很頭痛。因為你是小孩,你應該沒有錢可以賠給我,所以我也沒辦法叫你賠我。然後我也不會去跟你們的爸媽要,因為是你摔壞的,不是你爸媽。」

「可是我很窮,萬一你摔壞了我就得重新再買一台,這樣我又要花錢,我一定會很煩。」

我希望他們能理解,如果他們真的弄壞別人的(我的)東西,我真的會很頭痛,也很為難。我的想法是,如果他們能了解我的心情,那麼應該就會儘量小心吧。

至今跟我借相機的小孩,還沒有把相機摔到,算是我運氣好。因為說真的,這種事是有風險的,萬一真的摔到,我也只有認了。但因為他們主動想拍,而這個主動是我很希望在課堂中能發生的事,所以就算有風險,儘管發生了我會很頭痛,我也還是願意承擔。

但老實說,萬一真的發生了,小孩摔壞了我的相機,我要怎麼跟小孩談「負責」這件事呢?啊,萬一發生了我一定會學到一課,但是我有點不希望學到哈哈……

我在想,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教會別人「負責」。因為「負責」這種事是不可能被教的。負責是,因為經歷過某些事情,感覺到並且明白,人事物的一去不復返;在一次次「不負責任」(或不曉得什麼叫做責任)的體驗中,慢慢地瞭解了某種心情。

然後,一個人才慢慢開始覺得,「自己」對某件事、某個人,有所謂「責任」的這種東西,而他想要盡力負擔起這個東西。

而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永遠不會覺得自己真的能夠負起責任。因為,就算是「無意間」弄壞了某個東西,就算自己再怎麼想要負起責任,但他知道壞掉的就回不去了。

所以負責也只能是,希望自己不要再重複同樣的事情。希望,然後努力。



同場加映

〈阿牛不是不負責──談責罰與負責〉
http://blog.roodo.com/edu_genelu/archives/44120266.html



畫地自限(二)

那隻小狗不抬腿尿尿。

老狗:「笨啊,你不抬腿尿尿做記號,像我這樣」(那隻狗邊說邊抬腿噴尿在柱子上),「你怎麼畫你的領域範圍啊?」

小狗:「我不想畫地自限。」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原來白居易就是衛生紙詩人

他們將小孩取名樂天,以白居易為名。他不說,我還不曉得「樂天」是白居易的字。

怎麼會想到要用白居易的字為小孩取名呢?他是寫詩的,寫進入社會、寫平易近人的詩;為什麼會想用古人白居易的字替小孩取名呢?

小時候在學校時讀過白居易,但幾乎忘光光。於是google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3月3日-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喔,原來,這樣我就懂了,原來是我自己跟白居易不熟;白居易雖然是古人,但其實他就是《衛生紙》詩人啊!

從前不知白居易,現在再識不嫌晚。那來讀一首白居易的詩好了──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買花〉,《秦中吟》

這首詩說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講,它講的是貧富差距。

農村在農忙不得閒的時候,一些有錢人吆喝著結伴去買花。那花有多貴呢?一叢牡丹花,大概是十戶中等人家的稅收吧!

原來貧富差距這件事,從前就有。其實也不能說原來,我們當然都知道貧富差距這件事從前從前就有,只是我忘了從前的詩人老早就關注這件事了。

誰說詩都風花雪月。

以白居易之字為名,期待小孩能不離現實,進入社會。而進入社會有時難免失望,所以期待他能樂天。是這樣嗎?

謝謝樂天,讓我發現原來,白居易就是衛生紙詩人。

只有房子的城市

這城市什麼都沒有
只有房子
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房子
像極小男孩玩的積木

小男孩一邊堆積木一邊問
積木只能蓋房子嗎
可是都蓋房子我們吃什麼
都蓋房子我們玩什麼
都蓋房子阿公要在哪裡種菜

爸爸說
你不懂
你長大就懂

一直到大他還是不懂
這個城市滿是房子
可是人都到哪裡去了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他突然覺得自己已經好老好老了
還好明天醒來就又好年輕年輕了
能睡就好了
再老再累都能再活一遍

因為美好在你的身體裡

身體很差的時候
好好的食物進去,又好好的出來

還好美好的音樂
還能停留在你很差的身體裡

──20151016



其實我並沒有經歷過很差的身體
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很難明白

但我看著我的朋友
有些人,身體已經很差很差了
但還能感受到美好
不因為身體的苦痛而將美好吞噬殆盡

看起來好像是美好治癒了她
但其實是她內心裡的美好治癒了自己

而內心的美好是哪裡來的呢?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請試論「中國政府」、「中國遊客」、「中國人民」是否等於?

1. 先將三者的「中國」括號起來,可得「政府」「遊客」「人民」

2. 由此可見
「政府」≠「遊客」
「遊客」≠「人民」
「人民」≠「政府」

3. 由此可推
「中國政府」≠「中國遊客」
「中國遊客」≠「中國人民」
「中國人民」≠「中國政府」

4.由此可證
「中國政府」≠「中國遊客」≠「中國人民」




老實說,老闆要怎麼做是他的自由。
我也不喜歡中國政府,也不太喜歡那種團進團出的中國團。

但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是一樣的。
就像不是所有的台灣人都是一樣的。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沒用分享會中的小問題回家後再想一遍慢慢補記

【問】要如何養成寫作的習慣?

每個人不一樣。我的習慣是想寫的時候如果有時間寫就趕快寫,因為這個時間沒寫等到下個時間搞不好就不想寫了。所以時間有餘裕很重要,沒有餘裕就無法想寫就寫。

但這僅限於寫短短的東西,如果想寫長長的東西還是得安排時間計畫性地寫。

【問】如果在田裡突然想到要寫的東西,怎麼辦?

回家再寫。

【問】如果忘記怎麼辦?

忘記就忘記啦!不過如果是在坐車的時候想到,或走路的時候想到,比如這次我回高雄,然後去台中新竹桃園,要坐一段時間的車,走一段時間的路。不曉得為什麼,坐車和走路很容易想到什麼,這時我就會把想到的東西的點先簡單記下,有時間打開電腦再慢慢寫出來。

【問】你寫完會改嗎?

寫完的當下會讀,有時候會改有時候不會。主要是自己讀讀看,看看寫出來的跟心裡想表達的是不是幾乎一致。覺得一致之後就不會改了。要改的話幾乎都是當天,要不就是隔天,很少寫完很久之後又拿出來改的。因為我寫的東西幾乎都是當下的想法,很久之後再看如果想法不一樣,也不會改,只會想說原來自己以前那樣想喔;如果有很不一樣的想法就另外再寫一篇。

【問】小孩如果只喜歡畫不喜歡寫,怎麼辦?

如果是我,我會先了解一下他是不喜歡寫,還是寫對他來說有困難,因為我遇過很會畫很會講可是不太會寫的小孩。如果是寫的能力的問題,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但如果他是真的喜歡畫,只是不愛寫,我覺得還好,因為畫跟寫不過都是一種表達的方式而已。如果他覺得他用畫的就可以完整地表達,不想寫也沒有什麼關係。畫跟寫做為表達的時候,如果你逼他用他不想要的方式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如果他是邊畫邊講,不是那種安安靜靜的畫,他邊畫邊講講出了一些從畫面看不出來的故事,你可以問問他想不想要把自己講的故事寫下來。因為他是有文字故事的,只是他用講的,他想畫邊講沒有想到要寫,你可以鼓勵他寫下來。

【問】如果小孩很在意評價,一直重複自己所謂優秀的作品,怎麼辦?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難,我自己也在想辦法。第一個可能是大人儘量避免直接的評價,儘量少用好跟壞(但這有點難,因為我自己有時候都會因為覺得真的很好而不小心說出「怎麼寫得那麼好!」)

可是真的是寫得很好啊!不講出來好難。但是因為小孩實在很容易被大人的話影響,而且「好」在「國小」的世界裡面幾乎等於被蓋一個優秀的章,小孩想要獲得大人認同,就可能會去重複自己被說好的那個作品。

那該怎麼辦?有個朋友提供一個經驗:讓學生讀彼此的作品,大人少做評價,大人評價的濃度就會被沖淡了。我覺得這是個可以試試看的方法,可是不曉得實際操作上有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那樣做。

另外是,我一直叫小孩不要在意大人給的評價,可是怎麼可能啊!就連大人也會在意別人的評價不是嗎(搞不好更在意……)。所以,小孩會在意,會想重複自己被別人肯定的作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後來是覺得不用擔心,重點在寫作的過程中,那個小孩是否越來越能夠獨立思考,越來越成為一個能夠自省的人。有一天他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他可以自己去處理或面對那個問題。但是這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不是在學校裡可以做得到的。只能希望自己與小孩相處的時候,儘量讓他們發芽出寫作的種子。

【問】請問是什麼支持你,讓你可以接受物質條件很低的生活?

我要先說,我現在過的生活一點都不委屈,所以沒有「接受」的問題。要我去過所謂「物質條件很高」的生活,我不想要也過不來。還有說認真的,其實我們生活條件一點都不低啊!我敢說我吃的食物絕對比住在都市裡的很多人好,而且還不用花什麼錢。

還有一個就是,會想要講「你們住在鄉下,都在做什麼」這個題目是因為,有好多人會問「為什麼要搬去鄉下?」我就會想為什麼沒有人問「為什麼要搬去都市?」好像搬去都市不奇怪但搬去鄉下就很奇怪,但搬去鄉下到底哪裡奇怪呢?如果說是想要多知道另一種生活方式那麼可以理解,但有一些人問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覺得覺得搬去鄉下真是有點奇怪。

如果有一天不再有人覺得搬去鄉下很奇怪,我就不用再寫沒用的東西了。不過想也知道,不可能有那樣的一天。

聽說

聽說毛毛蟲變成的蛹
裡頭不是毛蟲不是蝴蝶也不是正在變成蝴蝶的毛蟲
而是一包水

他說怎麼可以聽說
任何事都要眼見為憑

於是他把一個蛹切開
一攤水真的就流出來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沒用的東西,沒用的傢伙

講完南崁小書店,回到新竹朋友家休息。看到L在FB上貼了南崁場的照片,標題寫著「沒用的東西,沒用的傢伙」。

我留言:「是說我嗎?」

L回覆:「整間房子的吧。放假的下午不工作來這種地方聽這種東西。」

哈哈對呀,連假最後一天的下午不把握機會去玩,竟然來聽這什麼沒用的東西!聽完既不會升官也不會發財,更不會變聰明只會變傻。然後還有三個沒事做的傢伙,竟然從新竹陪著我到桃園,再聽我講一遍沒用的東西。

看來沒用的傢伙還真不少,沒用的東西真不孤單。

有熟識的朋友出現。
有臉友悄悄出現又悄悄離去。
有只在臉書上看過臉的朋友終於看到真正的臉了。
有人從南投到台中去。
有人從臺北到新竹來。
有人14場他都沒辦法去所以託高雄的朋友一定要去。

感謝這些人把時間留給沒用的東西,聽我說這些沒用的話。
從臺東到桃園,從第一站到第五站,從天熱到天涼。

沒用的東西分享會前五站,謝謝大家的陪伴。
回到鹿野充電,10月底再繼續下一站。

小時候聽那首歌唱

「沒有國哪裡會有家」
小時候的我不覺得奇怪

長大後才知道
沒有家哪裡會有國
沒有人哪裡會有家

──20151010,在臺中搭公車時,坐在隔壁的婆婆說,「現在總統府前一定很熱鬧。」我才想起10月10日是國慶日,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生日呢?又在慶祝什麼呢?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以巴問題

在三餘的那場分享會中,一位與會朋友問到:「你覺得不流血衝突的談判,可能嗎?」

當時我說可能,有些事可能,但有事非常非常難。但儘管很難,我還是要相信它的可能性。然後老實說,他問那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到的是以巴問題。

以巴問題是我所知道最頭痛難解覺得幾乎沒有希望很難有希望有生之年不曉得有沒有機會看到以巴和平的來臨。可是怎麼辦?算了不要去管它什麼都不做嗎?

那天我們說到,做了可能沒有用,但有些事你想做你覺得該做你就去做吧;並不是確定有用所以才去做,而是你的心知道不能不做。

今天剛好跟朋友聊到以巴問題,上網找了這則動畫,算是淺顯易懂。影片的尾巴充滿了希望──是不是那麼有希望,我不確定。我只知道,還是要有一點希望。

然後明天,巴勒網一樣發起反戰反侵略反軍火的靜站活動,歡迎關心此議題的朋友一起參與。欲參加者可以直接至現場。


時間: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下午3點至5點。
地點:美國在台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34巷7號)

【巴勒網靜站公告】
http://palinfo.habago.org/archives/2015/10/10/18.48.0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動畫簡介】



縮短城鄉差距

他立志要縮短城鄉差距

他開始炒農地
炒豪華農舍

省下折衣的時間

省下洗衣的時間
省下洗澡的時間
省下打掃的時間
省下煮飯的時間
省下吃飯的時間
省下睡覺的時間

還要省下什麼時間
省下活著的時間



相關新聞:松下開發可以疊衣服的衣櫃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伸手去摸

伸手去摸
一隻好可愛的貓

伸手去摸
一個好可愛的小孩

伸手去摸
捷運車廂內坐你隔壁的好可愛的大人
你就準備被斜眼或
當成肖ㄟ

但如果你是好可愛的小孩你伸手去摸就
沒有關係

從前我牽著我孩子的手

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牽著我的手
從遙遠的國家來的別人家的孩子
牽著我的手走一步一步

有人喜歡你寫的詩不必感到高興

最近面對不管是朋友還是因為出詩集才認識到的人,對於一些朋友說喜歡我的詩,有一種開心卻又擔心辜負對方的感覺。

這感覺很奇妙,說不太上來,有一種「有這麼好嗎」的感覺。特別是如果又拿我跟他喜歡然後我也喜歡的作者相提並論,心裡就有一種沒有沒有不是不是還差遠了的感覺。
總之就是會覺得有點汗顏。

但再仔細想,再仔細跟自己講話。我知道汗顏的是我,不是我的詩。而我其實也不用不好意思,因為人家喜歡的是詩,不是我。所以不用不好意思。



〈不說自己喜歡寫詩〉

不說自己喜歡寫詩
寫詩不是喜歡
跟喜歡沒有關係

有人喜歡你寫的詩
不必感到高興
而該感謝
感謝那觸動自己的什麼
感謝自己因為被觸動所寫下的什麼
又觸動了另一個人

──《沒用的東西》,p.36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我數學不好

每個地方都在舉債
每個地方都有消化不完的預算
每個地方都有弱勢族群
每個地方都有做也做不完的工程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關於詩想說的話

那天C問我,為什麼是寫詩,不是別的方式,比如小說啊散文啊。我說議題性的文章我也會寫,特別是要研究法條、理清問題,這種時候就不太有辦法用詩來表達。

但是有些東西,比如想傳達的是一種感受,有時候少少的字可以很快很精準說出想說的話。舉個例子,但不是自己的詩,比如顆粒的〈不在現場〉──



那天有意見的人
都去現場了
我沒有意見
想去聽聽他們的意見
但是沒有時間
工作很痛苦
不工作很痛苦
他們躺在地上
我躺在床上
隔天繼續歡迎光臨
為罵他們暴民的人服務

──顆粒,〈不在現場〉



顆粒的〈不在現場〉把想要參與想要關心社會議題卻無能為力的心情,表達無疑。所以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我目前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可以不那樣那麼無能為力。但是,前天跟一個花蓮的朋友聊到,明明最近沒下什麼雨也不是春天,但東海岸的開發案一個一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採都來不及採。

那種它明明在那裡但是太多然後某些事情因為距離,你只能看著它發生的無力感,真的很無力。

有時候自己無力的時候,剛好可以找到適當的字來說,來抒發。但有時候不一定找得到,就卡卡的,卡在那裡。

嗯,我本來想寫的是關於詩要說的話,有點扯遠了。

我想說的是,重點其實不是字多字少,而是文字陳述的方式或比喻。

L曾經聊到說某些詩他讀不懂,當下我是把他讀不懂的詩解釋給他聽。解釋完後,L說那讀詩好像猜謎喔!嗯,他說得好像也沒錯,詩某些部份還真像猜謎。只是猜謎多半有固定的答案,詩不一定有;不過雖然不一定有固定的答案,但多半有作者想要表達的方向。

但後來我又想了一下,關於讀不懂可能是為什麼呢,我目前的想法是這樣的:

作者想要透過文字來傳達的感受,或他用的比喻,讀者沒接收到,或解不開。那讀者沒有接受到,或解不開,是作者的問題還是讀者的問題?這很難說,有些情況是前者,有些情況是後者,有些情況單單只是這兩者的經驗差太多了,所以連不上線。

那麼,有沒有連上線有那麼重要嗎?其實也還好,他連不上這條線但可以連上別條線,只要不要通通斷線就好。

最後,跟大家分享當初跟L討論的那兩首詩:



〈橡皮擦〉/ 阿米

流鼻涕的那個男孩
有很多個橡皮擦
作文還是錯字連篇

一格一格罰寫列車
坐滿認真勤奮的橡皮擦

老師說他寫得超棒
只是需要一本字典
而不是更多的橡皮擦

--

〈捐款〉/ 蔡仁偉

缺水的時候
下雨不一定有用
如果不是下在水庫裡


(PS.〈不在現場〉、〈橡皮擦〉、〈捐款〉,皆出於《衛生紙+28:別殺》)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今天晃晃場幾乎全是鹿野的鄉親


今天晃晃場幾乎全是鹿野的鄉親。真的,大家都特別來,明明大家都在鹿野但還是跑來臺東,真的很謝謝大家。老實說,我之前想約卻又不好意思,可是其實是很希望大家來。可是今天講得不是很好,好像真的講了很多大家都知道的事。可能是因為還是有點太正經,所以反而緊張,一些重要的事結果沒講。

比如我想說,如果不是搬到鹿野來,我應該沒有什麼機會認識像現在生活的你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圈圈,而我從前的圈圈很少有認識手指可以一直動一直鉤這個鉤那個的人、可以背很重東西爬山的人、會做豆腐和味噌一開始想著不要手機不要汽車的人、可以一天之內自己一個人把車從鹿野開回南投不會睡著的人、會做各式各樣甜點的人、花好多時間不工作賺錢自己蓋房子一直吃自己的人、很會跳舞很會按摩的人、自行車可以騎好遠好遠好久好久的人、同時種這個種那個還不算是老手但竟然都種得還不錯的人……

然後我在這兩年當中也比從前多會了一點點事,去爬了從前沒想過要爬的山,寫了從前沒想過會經歷的事。

某種層面──寫作就是你經歷了什麼;你經歷什麼感受什麼思考什麼你就寫什麼,就是這樣而已。

本來想找一首可以送給鹿野的大家的詩,翻來翻去竟然找不到,看來還是寫得太少……

所以還是以〈做什麼〉這首,送給鹿野鄉親。
因為大家應該經常被問在做什麼……



你們住在鄉下
都在做什麼

那隻兔子一直趴著
在做什麼

星星在那邊亮著
做什麼

雲從這裡飄到那裡
做什麼

──《沒用的東西》,p.78



照片:CC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我的青春小鳥 (假牙)

我活著的文法是過去式
小學四年級的作文
題目就已經叫「童年記趣」

不是我誇口
古早可真是好日子
那年頭──
雨還不酸   河還不乾
大地很綠   天特別藍
花開都美   零嘴都好吃

那年頭──
五分錢真的大過牛車輪
窮人還吃得起江魚仔
攤販賣的雲吞麵還很大碗
建築商沒有偷工減料
阿姨的裙子也不必省布

那年頭──
娘惹糕和椰漿飯是快餐
食物的附加物還唸得出名堂
每隻雞被剮來吃之前
都快快樂樂地下過蛋
到處都是泥濘
但還沒有這麼化學的骯髒
省時省力的工具不多
但人們似乎更加得空

那年頭拜神不純粹為了求財
那年頭的夢還可以很不實際
傷口很快就痊癒
所有的煩惱   都是哭一頓   睡個覺
就可以忘得一乾二淨

那年頭朋友都年輕
父母還健朗
東西還分得出對錯
每一個日子都流樣著金黃
為什麼美麗小鳥
一去無影蹤
我們努力追求進步
其實不過是勉強維持
越來越不堪的現狀
太陽下山明朝一樣爬上來
世界卻已變得不一樣
過去是永遠回不了的家
永遠是堅持回頭僵硬的頸

別低娜喲喲   噢──
別低娜喲喲
我沒有家
我不可以回家

別低娜喲喲   噢──
別低娜喲喲
沒有人有家
沒有人可以回家

──假牙,〈我的青春小鳥 〉節錄,出自《我的青春小鳥》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關於出詩集的幾件小事




關於出詩集,不是寫詩。
寫詩是一個人的事,出詩集是好幾個人的事。
寫詩沒有壓力,出詩集有。

打算出詩集的第一個考慮是:「會不會浪費紙?」這東西值得被印出來嗎?印成字變成書之後有人需要它嗎?書的市場那麼大,有人會看見它嗎?詩的市場那麼小,會有多少人買呢?

很實際的問題,當詩變成詩集,變成書,當詩選擇變成書做為接觸人群的一種管道,它就面臨賣的問題。

有壓力嗎?當然有。沒有名氣,沒有廣告(當然我也不想要廣告),書印了沒有包膜,擺越久越有變成庫存的可能,一旦變成庫存再見天日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一旦決定要出書,我就下了要儘量替它們負責的決心。

怎麼負責呢?就是努力不要讓它們變成庫存啊,就像農產品要在好吃的時候到消費者手中一樣,盡量讓書在書況好的時候,讓需要它的人認識到它。書這種東西也有壽命,一進一退,從這裡到那裡,多少有耗損;一旦耗損,那麼多點的退書量,很可怕。

講到耗損,逗點最知道,所以逗點的書都包膜,就是希望儘量避免耗損。

但是,一旦包膜就是又多一個耗材,而且是塑料,這我有點難接受。可是我又擔心如果書很久賣不去,有包膜的話至少可以維持書況,反而可以減少浪費。總之呢,事情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就來來回回地很不果斷,顧慮很多。

最後是鴻鴻說他不喜歡黑眼睛的書都包膜,「有些詩集就是要越粗越好。」

有時候人總是需要旁人提醒。鴻鴻這一說我反而吃了定心丸,是啊,這也是我一開始希望的方向不是嗎?

昨天小米拍了照片來,詩集生出來了。小米像接生小孩的助產士,是第一個看到小孩的。小孩看起來頂樸實的,但我要再過兩天才會看到它。

前幾天讀假牙的《我的青春小鳥》。假牙詩集鴻鴻2007年就讀到,今年是2015年,這詩集還在賣,還在被討論。

出詩集這事,要看得重,也要看得淡。

謝謝克韋、小米、鴻鴻。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景觀是慢慢改變的──觀光要走長久,絕對不會是消耗性的觀光

今早參加花東縱谷旅遊軸線景觀論壇,簡單記錄一下與會之後的想法。

1.縱管處規劃「景觀管制計畫草案」,這個方向很好啊!雖然目前還只是草案,還在研擬階段,也需要做更細緻的討論,但總比之前打算BOT龍田大草原蓋度假村好太多了!

2.但老實說,景觀很難管,而且這也不光是景觀的事,也牽涉到人民的一些權益。總之有許多東西需要整合,不容易。

3.林晏州教授在計畫中提到了「侵入」與「承續」的概念。所謂的「侵入」,就是比如農地上突然長出了一間豪華農社,然後沒人管;「承續」就是既然沒人管,然後就第二棟第三棟農舍接著長出來,最後就很難管。現在的宜蘭就是這樣的例子。

4.這個「景觀管制計畫草案」目前的管制範圍是台九線、縣道193和197,先從旅遊軸線兩側的景觀管制開始。這樣的立意不錯,但老實說,我們現在就有相關招牌廣告相關的限建與規範,可是執行不彰。其實啊,如果現有規範該做能做的都先做到,應該就會先好一大半。

5.義隆大哥提到,管招牌大小呀高度呀位置呀不能有閃亮霓虹燈啊,如果能落實當然也是很好,但是更重要的農地相關規範能不能落實。如果農地可以輕易變更為建地、工業用地、遊憩用地,然後長出不該屬於農村的硬體,那才是更大的景觀破壞(而更重要的不只是景觀破壞)。

6.謝老師提到,公部門在法令與執行層面有許多需要整合的部分,但有一件事情是馬上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再噴殺草劑了!

7.最後我想說但是來不及在會議上說的:景觀如果好了,遊客量如果因此增加而沒有總量管制,那麼大量的遊客湧入也是一種對於景觀的破壞。並不是要拒絕遊客,或者不想讓商家做生意,而是每個環境都有它適合的承載量(是「適合的」承載量,不是「上限的」承載量!)觀光要走長久,絕對不會是消耗性的觀光。

8.不過,今天聽到幾位公部門的代表發言,覺得有些公務人員還是有心的,想做事的,但卡在許多公家單位彼此之間沒有整合,綁手綁腳的。唉,他們也是不容易。

9.今天與會的一般人只有鹿野鄉民三位,其他都是公務人員,以及列席的荒野保護協會。程珍開玩笑說,你們這些死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