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最後一天

每年都有最後一天。一年有365天所以第365天是最後一天,但如果一年有480天呢?一個禮拜有七天所以第七天是最後一天,但如果一個禮拜有八天呢?

最後一天並不存在,但在許多時候卻也真實存在。

比如,離開世界的那一天。
我們知道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卻不知道自己的最後一天。

比如,從此後不再見面的那一天。
我們知道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卻不知道原來過了某一天後,我與某個人從此之後將不再見面。

最後一天並不像月曆上的最後一天,你無法倒數。

最後一天,在尋常的日子裡。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爛透的

這根蘿蔔
從裡面爛到外面
爛在土裡
爛成養份

那爛透的人呢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我只是想要

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
所以只好
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
可是
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
就不能玩
可是不
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
以後就不能玩了

我可以不要這個要人
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一直管......
的政府嗎
我只是想要
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沒有的沒有

沒有聲音的聲音
沒有顏色的顏色
沒有春天的春天
沒有正義的正義
沒有政府的政府
沒有民主的民主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關於最近被討論得很兇的那件事

1. 我覺得性騷擾比三P或劈腿上摩鐵糟糕,因為基本上這是兩回事。後者是性自主等層面的東西,性騷擾不是這種層面的東西。我承認陳為廷在我心中被扣分了。

2. 但他出來選立委,如果我有投票權我會投給他。雖然他在性別這塊上很弱,但他有其他長處。

3. 有人說他自爆是政治算計。老實說,要走上政治這條路,是不可能不算的。這確實是算過才曝光的,因為他自己不報,別人也會爆;今天不報,未來某一天他要出來選的時候也一定會被逼著爆。

4. 所以我在意的是:

(1)「他做了性騷擾的舉動後,他自己對自己的感受,與他怎麼去處理他與對方的關係。」
(2)「他打算對自己怎麼辦?」
(3)「他因為政治因素不得不將這件事曝光時,他是否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並盡力處理?(雖然可能也沒辦法做什麼)。」

簡單的講就是他自己到底是怎麼思考這件事。

5.但老實說第4點我所在意的東西,是道德層面的東西。道德在裡面,我們不一定看得到;在裡面的東西我們也要求不了。裡面的東西只有他自己知道。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沒用的東西

跟政府比
我們是沒用的東西
跟財團比
平民是沒用的東西
跟地價比
稻子是沒用的東西
跟核電比
命是沒用的東西
跟渡假村比
山啊海啊是沒用的東西
跟速度比
水啊土啊是沒用的東西

寫這什麼沒用的東西

(可以繼續寫下去)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像在打仗一樣

老實說,我昨天真的被氣到了。但後來想想,我不是被小孩氣到,而是被自己的無力氣到;或者說,被一個透過長時間形塑起來而很難打破的「內化」氣到。

在我忍不住大聲地吼了他們之後,小孩變得很安靜。但是吼了以後我又很後悔,因為大部分的小孩可能會把我的情緒解讀成「老師生氣了」,而不是「廖瞇在生氣」;他們會安靜是因為擔心「被老師處罰」,而不是「廖瞇生氣了,那我們先安靜一下看她為什麼生氣好了」。

我有時候會想,是不是我跟他們講的道理太難了,他們不懂。但我總覺得,三年級的小孩,已經九歲的小孩,如果好好講他們其實應該會懂。但是這次,我發現我跟黃XO講話的時候,他對我的問題毫無招架之力,可能是太難了,可能是沒有想過;看著他一直被我逼問臉上露出噢到底要怎麼回答我想不出來啦的表情,突然覺得他好可憐。我說:「你是不是想不出來?你現在是不是寧願我直接叫你半蹲,不要再問你問題了?」黃XO點頭。

黃XO曾經在紙條上寫:「半蹲好,我不會再不專心。」

陽H寫:「我們要很乖很乖……」然後他停一下,嘴裡唸著,好像在想接下來要寫什麼,然後他繼續寫:「要很乖很乖……」

老實說,上這個自然生態寫作課,我花最多力氣與時間是希望小孩能稍稍明白一些道理──比如寫作不是為了考試,上課專心不是為了害怕被處罰──但是好像很難,幾乎每個小孩都「能夠」且「願意」接受處罰,而有些小孩表示「如果不處罰他們,他們就不會安靜。」

「去走廊罰站」、「名字登記起來」、「罰寫弟子規」……這是我最常聽到的,學校老師對小孩的處罰方式。而小孩全然接受每一種處罰,並且覺得「我們表現不好,就是該被處罰」。我問他們,我不想處罰你們,我們用好好說道理的方式,你們覺得這樣有用嗎?幾乎每個小孩跟我說沒用。

「你不處罰我們,我們就會吵。」賈OO說。

昨天去小菜園,我跟四年級小孩聊天。我「請教」他們:「你們班上課好像都很專心,你們好像比較不會像其他班那樣吵鬧?為什麼啊?」

小孩A說:「因為我們老師對我們很嚴格啊!」
小孩B說:「如果我們做不好,老師會打。」
小孩C說:「可是我們做得好,老師也會給我們獎勵。」
小孩A說:「我們老師對我們很好。他帶得很好。」
(上述的老師指的是四年級的班導師。)

「所以你們這麼乖都是因為怕被處罰喔?」我問。
「對呀,如果沒有處罰我們可能就會吵。」小孩B說。

阿娘威……怎麼跟三年級的一樣……

「可是我覺得你們可以溝通耶!我覺得你們還蠻可以講道理的。你們覺得,像我這樣不想用處罰的,用講道理的方式,對你們來說有用嗎?」我問。

「嗯……對有些人有用,有些人沒有用吧!」小孩C說。
「對三年級的就沒用啦……」小孩A說。
「對我們這幾個有用,對那個(誰誰誰)沒用啦!」小孩C說。

「如果沒有處罰,那我們心情不好就會乖,心情好就會玩。」小孩B說。
「這什麼意思?」我問。
「啊就心情不好就會很安靜啊!如果心情好老師又不會管我們就會想玩。」小孩B說。
「所以你們會安靜都是因為害怕被處罰喔?」我問。
「對呀!」小孩B說。

我突然覺得自己在體制內學校上課,像在打一場仗一樣,而且不是那種一天兩天就打完的仗,而是可能要打好幾年還不曉得結果會如何的仗。

既然是這樣,就不要急了。生氣也沒有用,而且小孩可能根本不明白我究竟生的是什麼氣。他們現在還沒有能力「為自己思考」,就不要強求他們也不要為難我自己;畢竟「為自己思考」這件事,有很多大人也不會,而那些小孩還有許多時間能去學習。



真心覺得,「獎勵」和「處罰」是教育中最可怕的兩帖毒藥。為了得到獎勵而去做某件其實不太想做的事的小孩,長大之後可能會變成為了薪水而去做不開心的工作的大人;因為害怕被處罰而變得安靜乖巧的小孩,長大之後很有可能變成害怕權勢而沒有聲音的大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那樣成長。很慶幸,在處罰與獎勵教育下成長的我,並沒有長成自己討厭的大人的樣子;如果我們沒有長成討厭的大人,只能說是幸運,在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些足以扭轉的人事物。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那樣幸運。




小插曲:在我快要起笑後來決定乾脆讓三年級提早下課後,那個在上課時一直被我逼問可是回答不出來的黃OX又跑來教室找我──

「老師我們可以放學了喔?」
「可以啊我今天已經沒有力氣上課了。」

「那我可以找你討論嗎?」
「討論什麼?」

「討論小菜園的事情啊。」
「小菜園?我們有什麼要討論的事嗎?」

「不是啦……就是那個……自然寫作課……」
「什麼?」

「那個自然寫作課上課啊……」
「嗯……?」

「我們很吵啊……」
「對呀!啊那要討論什麼?」

「你不是問我們如果不處罰要怎樣才會安靜?」
「對呀?你有方法了嗎?」

「就……我下次會很乖,不會吵……」
「……」(無言)

「我真的會很乖……」
「……」(我在乎的真的不是你乖不乖,但我感受到你的心意了)

「老師你在生氣喔?」
「現在沒有。剛剛有。」

「那我可以留在教室跟你講話嗎?」
「可以呀。」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反對黑箱文化局長連署

我沒有在第一時間就發文請大家連署,而是先仔細地閱讀與查證這次有關台北市長文化局遴選的相關文章與說法。原因無他,因為我不想胡亂給柯P團隊扣上帽子,畢竟在選前我曾經相信他們,現在則要繼續觀察。

我對倪重華不熟,談不上討厭或喜歡,而且老實說如果柯P團隊最後選了一個向右靠的人出來當文化局長,我除了表明擔心也沒必要做些什麼,畢竟人家還沒上任,而且憑什麼柯P一定得選一個「我認同」的人當文化局長?

但今天問題不是喜歡不喜歡認同不認同的問題,而是程序有所瑕疵且有黑箱之疑。

昨天,當我看到「反對黑箱文化局長連署」的內容,其中第二點:

「柯市長的文化局長遴選辦法指出『決選經出席面談委員充分討論後,經2/3委員投票同意,遴選出最終1到2名候選人』,然而在週日的面談與決選會議,臨時變更為『遴選出3名候選人』,並且以『2/3委員同意為由』,臨時變更為『每人3票強迫投給3位候選人、票票等值』的鳥籠票決方案,這已不符合當初遴選辦法的程序正義。」

對這個說法,原本我也有質疑:「如果在決選前就覺得程序修改有其不妥,那為什麼不當時就反應呢?」

我直接問鴻鴻這個問題。我並沒有認為鴻鴻是朋友所以他(或他們)所做的事就一定是對的。我想這也是許多人會有的質疑,而鴻鴻今天在記者會後寫了一篇文章補充說明:

「昨天有幾位朋友紛紛指出9票沒過2/3,我才發現遴選委員犯下大錯。我們同意柯P從選1─2人改為3人的需求,但是前提是要有『2/3委員投票同意』。還原現場:當決選開完票,主持人李明璁當即宣布:『張鐵志12票、李靜慧11票、倪重華9票,這三位都通過2/3門檻,我們是不是就把他們送給柯P進行下一階段面談?』委員們都同意了,卻沒有人發現9票並沒有超過2/3。我的數學不好,昨天拿計算機一算,才發現14票的2/3是9.33333333...,9票當然少於2/3,必須10票。退一萬步說,就算要四捨五入,這麼重大的問題是不是應該讓所有委員討論並且同意?結果完全沒有。」

當然我必須說,每個人都有各自所相信的價值觀,每個遴選委員也一定對文化局長候選人各有其偏好。「我希望誰出線」,這可以透過意見游說,就像我們會為自己欣賞的候選人拉票一樣;但不能透過操弄程序,來讓心目中的人選出線。

文化局長遴選過程究竟是場烏龍?還是黑箱?我不了解其中細節所以無法判斷。但能確定的是,還是直接套馮光遠的話──與其談「人選適當與否」,還不如專注在「程序正義」上。

因此,在這裡邀請大家進行「反對黑箱文化局長連署」

不過,最後我還有一個問題:據聞一開始文化局長也是要i Voting,為什麼後來變成內部遴選呢?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福音

有人擔心
同性戀講座會把異性戀
變成同性戀

如果會的話
那多開幾場異性戀講座
就可以把他們害怕的同性戀
變成異性戀

這不是一大福音嗎?

犧牲的體系

在犧牲的體系中,某些人的利益是從犧牲他者的生活之中生產並維持下去的。沒有被犧牲者的犧牲,要求犧牲的那方不可能產生利益,也不可能維持利益。

犧牲通常不是被隱蔽起來,就是作為一個共同體(國家、國民、社會、企業等)的「尊貴之犧牲」而被美化、或正當化。

──高橋哲哉,《犧牲的體系》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給答案的小孩和想要寫的小孩

帶三年級寫作時,經常會遇到小孩寫「不知道」。

「你喜歡蝸牛嗎?」
「不喜歡。」
「為什麼不喜歡呢?」
「不知道。」

因為他們寫得很簡單,我不了解為什麼所以問「為什麼」,結果我就得到「不知道」這個「答案」了。為什麼說是「答案」呢?因為有些三年級小孩好像把我問他們的問題當做「考試問題」;他們會把我問他們的問題寫下來,然後在下方寫──「答:」





有時候我會把我想跟他們討論的問題寫在白板上,我寫上去其實只是怕自己忘記或怕他們忘記。但多數小孩會在我把問題寫在白板上時,就自動地把「題目抄下來」。我一邊寫一邊想跟他們討論的時候,只見一個一個小孩認真地抄題目(沒抄題目的小孩在玩),沒幾個小孩要跟我討論問題。

我只好說:「這個題目其實不用抄,我們來討論吧!」

有些小孩會放下筆來跟我討論。但最後寫上去的時候,我發現他們還是寫上了「答:」

這班三年級小孩還不喜歡寫,雖然有好幾個嘴巴上會說「我喜歡寫作」。或許可以這麼說──說「我喜歡寫作」的那幾個小孩,其實是「不想讓老師難過」或「想討老師歡心」的「貼心小孩」。而會直接說「幹嘛要寫」、「我不想寫」、「好無聊」、「什麼時候可以去小菜園」的那幾個小孩,則是很誠實地反應「寫作這件事對他們沒什麼意義」。

當然這不是指說「我喜歡寫作」的那幾個小孩就不誠實。他們雖然還不算上喜歡寫,但至少不會覺得「寫」很煩,至少有耐心、不排斥,雖然心態上很像在交作業(對現階段的他們來說,寫作確實就是交作業)。「老師,這樣寫可以嗎?」這是他們最常問的問題。

不管他們說喜歡還是不喜歡,覺得沒意義還是想要討好,目前的他們都還不太明白寫作的意義(不要說他們,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應該也不明白吧)。不過不要緊,如果我能夠先讓他們了解──

「寫作不是考試」
「寫作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你們不用擔心講錯,你想到什麼都可以講都可以寫,不要一下子就說不知道」。

如果他們能夠先了解這些事情,我想就很夠了。

但是不想寫的小孩該怎麼辦?我還不知道。盧駿逸可以慢慢磨磨磨,花兩個半月的時間等小孩主動想寫,我可以嗎?

小孩還不想寫的時候,我可以帶他們做些什麼?

四年級小孩比三年級小孩喜歡寫,也寫得多,而且有好幾個小孩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但有些小孩還是會問「這樣可以嗎?」,也會在寫好拿給我的時候說「老師好了!交差!」

不過,上次上課我發現四甲的雅雯,她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了白蘿蔔的記錄──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澆水,雖然沒有持續很久,但至少也記錄了兩、三個星期。

我一邊看著一邊說:「喔!你自己有記錄耶!」雅雯有點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說很棒啊,你要不要繼續?雅雯想了一下,輕輕地嗯了一聲。

那天下課前,我正要把四甲小孩寫的東西帶回家慢慢看時,雅雯說:「老師,那個……你要帶回去喔!」

我一時沒會意過來,後來才想到對耶,我把她的本子帶回去她就不能記錄了。「喔對耶!你要記錄!那本子你帶回去!」

我很開心,替她開心。第一次有小孩主動想記錄和做些什麼了。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省下時間

這條路可以省14分鐘
那條路可以省下兩個小時
從這邊到那邊我們省下好多時間
省下時間去開發去省下更多的時間

快速道路省下時間
高速鐵路省下時間
各式各樣的machine省下時間
我們擁有好多時間
擁有好多時間去開發去省下更多的時間

山不會省下時間
水不會省下時間
動物不會省下時間
小孩問為什麼要省下時間
大人說不省好可惜喔



相關新聞:
1.北宜直鐵再引爭議 柯文哲:省14分鐘時間成本驚人
2.「重點不是幾分鐘 是為何要蓋北宜直鐵?」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拜託【文青別鬼扯】別鬼扯

今天早餐讀到一篇〈文青別鬼扯〉,讀完之後發現還真的很鬼扯。很煩,為什麼總是有這種鬼扯的文章啊?還自以為是地叫別人不要鬼扯……好吧那我這個雖然不算農夫但好歹也在鄉村住了一年多自己種過東西也交過工的人,也來鬼扯一下好了──

「北港阿宏堪稱青年返鄉務農的典範,還曾上過蘋果日報專訪。他蓋了兩座各一分地的溫室,種番茄、小黃瓜和美濃瓜,自己還有一兩甲地種水稻、蒜頭與花生。今年在小明的協助下,開始利用其中一座溫室種起洋桔梗。小明原希望能收購阿宏的洋桔梗,誰知一去阿宏的溫室,阿娘喂呦,阿宏的花都開過頭了。」

→問題一:假如花開過頭沒人採收是因為欠工,那之前種番茄小黃瓜美濃瓜時沒有欠工?

「阿宏:找不到人啊!最近大家都在忙著收花生,根本請不到人。」

→問題二:依阿宏的說法,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因洋桔梗跟花生的採收期碰在一起,所以欠工。嗯,如果農作物的採收期不要碰在一起就不會欠工了,這應該是種植之前就可以想到的事情。

「有人說,引進農業外勞的目的是為了服務「資本農」,【文青別鬼扯】還真看不懂啥為「資本農」。根據馬克思的觀點,農地是種資本,生產工具是種資本,溫室也是種資本。若嚴格依據馬克思的觀點出發,全台幾乎每一位農民多少都有農地與生產工具(中耕機或啥的)。既然大家幾乎都是資本農,服務全台農民有何不對?」

→問題三:我沒讀過什麼資本論我就不提資本了,我只知道小農多半都沒有閒錢。有農地(況且有些還沒有自己的農地而是租的)有生產工具對農家而言只是基本所需,沒有這些你叫農家去生產空氣嗎?不要講什麼資本,農家根本沒有什麼閒錢去請工,農家賺的幾乎都是自己的勞力所得。請工請工,所得都拿去請工,農家還剩下什麼吃呢?

「反對開放農業外勞的相關論述非常多,但【文青別鬼扯】戰鬥團隊困惑的是,相關論述都是在非常高的理論性層次上打轉,或是在假設性議題上申論(如阿共會來偷技術),似乎沒有任何人實際下鄉走訪產業,理解他們的需求與狀況,也沒有任何論述處理到產業界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問題四:很好奇【文青別鬼扯】戰鬥團隊是否也實際下鄉走訪呢?是否了解欠工的問題其實不是引進農業外勞就可能解決的?事實上,農家的欠工(特別是小農)不是用花錢請人這種方式可以解決,而是交工。小農比較希望的是多一點真正想務農的人來到鄉村,農忙錯開的農閒之際就可互相幫忙。當然,「多一些真正想務農的人來到鄉村」很不容易,但是引進農業外勞並不能解決農家的問題(根本就沒錢請啊!)

「長期而言,阿宏的花依舊會爆開,而沒人採收。」
→前面講了,花爆開沒人採收有可能是因為跟其他作物的採收期嘎做伙……

「長期而言,一堆農民仍舊會受限於勞動力問題,而不敢擴大生產,追求更好的生活。」
→嗯,「擴大生產才能追求更好的生活」──這個思維可能要改一下才有可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長期而言,大家仍舊在空泛的語彙與思辨內打轉,不善於言詞的農民依舊不知該如何是好。」
→是啊,我也這麼覺得。

以上,希望我比【文青別鬼扯】鬼扯得有理一點。



內文引用文章原文:【文青別鬼扯】---「長期而言,我們都死翹翹了」


FB貼文後,讀了大家的留言後補充:

我要再補充說明一下,東部這邊,至少鹿野這邊並不是不缺工,其實也缺。尤其我們這幾個人們口中所謂的新移民務農者手邊的工作也日漸繁多後,大家也可能面臨人手不夠的境況。

種植面積較有規模與較有經濟能力的農家,除了交工之外,真的有需要的時候當然也會請工,目前還算請得到人。而像我們這些剛起步而且種植面積不大的小農,面臨人手不足的境況時就是只能彼此再多加支援。

但老實說,由於新移民青年人(也就是我們)的加入,這邊彼此較熟絡的幾戶農家缺工的情況不算嚴重。但這也不代表我們以後不會面臨缺工的困境,如果往後十幾年仍舊只有我們,而我們也會老,那麼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雖然不知道未來究竟會不會有比我們更年輕的人來到這裡務農,但這一年多來我所看到與參與的務農經驗是好的。為什麼我說「『擴大生產才能追求更好的生活』這個思維要改,改了之後才有可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因為,我所了解與感受到的好的農村,不只是農產品生產的工廠,而是健康多元的有機體(這是偷小四的話來說)。

什麼是健康多元的有機體?人與人的關係不只建立在貨品與金錢的交換,人們彼此互助生活;人們不會一味地迷信發展就是好,賺大錢就是好。而一旦不迷信發展思維,人們才會找到自己想做並且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不迷信發展思維,老人就不會把青年人趕走,青年人也不會自己把自己趕去都市;會有認真想要務農的青年留在鄉村或來到鄉村,而他們也會認真思考與面對務農所將面臨的困難。


這聽起來很理想化,但真正的改變往往是從思維開始改變。而老實說,不只是農村該是個健康多元的有機體,其實都市也該是個健康多元的有機體。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詩人與詩

當一個寫詩者成為詩人
詩就不見了
他的名字變成詩人

當一個寫詩者是寫詩的人
沒有任何人認得這個寫詩者的名字
人們會讀見詩
而不是詩人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1號魔咒

突然接到明天學校校外教學延後的消息。本來還以為我明天的課要停一次,結果突然又要去上課了。

剛剛備課時看小孩上週拍的照片,想起上週問小孩想要如何決定拍照的順序,他們的答案有:「老師決定」、「男生先」、「女生先」、「猜拳」......

由於他們提出的辦法都無法決定先後順序,於是我只好提議:「你們覺得抽籤如何?」全部小孩一致通過我的提議。後來,我從小孩抽籤的反應發現,他們不一定是覺得我的提議好,而是覺得「不管什麼方法都好,趕快決定順序吧!」

抽籤結果,有幾個沒抽到1號的小孩非常沮喪,而抽到1號的小孩非常得意。

我很努力地跟他們解釋抽籤決定順序只是機率問題,拍照每個人都可以輪到,只是順序先後而已。

「我們不是在抽誰可以拍誰不可以拍,大家都可以拍,抽籤只是決定順序而已。」
「抽到1號的這次先拍,下次就他就不能拍,就換2號了。」
「抽到1號的並沒有比較賺。」

我這樣跟他們解釋。但沒抽到1號的小孩不斷問我為什麼他們不是1號,而抽到1號的小孩表情顯然非常開心。

嗯,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1號魔咒的呀?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年終大掃除

「我們家也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了……」
「會嗎?我覺得還好啊。」
「你看角落那個,那個都積灰塵了,是幾百年沒用了?還有這個,這個東西那麼難用,為什麼還在用呢……」
「還好吧……還是可以用啊,換新的好麻煩的,而且換了也不知道好不好……」
「那用不到的可以丟掉吧?」
「可是那個東西那麼大那麼重,很難搬耶……」
「我們可以一起搬啊!」
「那那個很難用的……」
「我們換新的吧!這次好好選。萬一換了還是不好用,再換一個就好了。」

──20141129選後。



(吉米說,其實就像住在家裡一樣,如果沒有大掃除,就不會發現原來有那麼多垃圾。因為人都有惰性,住好好的,何必要勞動?何必要掃除?吉米說,家是共同創造的,就像政府是共同創造的一樣;我們自己就是政府,自己的家自己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