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淡和乾淨是兩件事

這咖啡喝起來很淡
這咖啡喝起來很乾淨

這個顏色很淡
這個顏色很乾淨

這個人很淡
這個人很乾淨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抉擇時間

 


從台南回來,剛好來得及趕上莫的畢業呈現,覺得他們好強。這個他們包括旻。結束後跟旻聊天,我問他你聽完莫的,有什麼感覺?旻說感覺很強啊,她可以這樣呈現。我說我也覺得很強,但不只是呈現,而是認識自己,以及不斷地問自己問題。「你有跟莫類似的害怕嗎?」我問。旻說會啊,雖然已經決定想走的路,但也會問自己適合嗎?夠厲害嗎?會不會沒那麼適合那條路只是喜歡做這件事而已?我說,只是喜歡不能成為選擇的理由嗎?旻說他最近也在想,說不定喜歡也可以成為理由。

「可是沒有達到自己期待的目標,會有一種失落感。」「為了不要又多一個失落感,就會想說那就不要嘗試新的東西。」「沒有做到完美就會失落,越來越感覺自己有這樣的傾向……」

我說,可是這個世界的事情那麼多,怎麼可能都達成得了?這個世界如果不是一個有答案的世界,那去追求答案會不會永遠無法達到?

「我也覺得不一定有答案。但會想,說不定可以有更好的狀態,我應該可以進到更好的狀態……」

跟旻聊完,又去跟莫聊。聊就是,沒有要討論出一個什麼結果或是答案。我覺得我從他們身上吸取到能量,雖然他們可能會說什麼能量。莫在分享畫作時說:「靈感畫面清晰,但意義未明。」靈感容易取得,但意義需要追尋。這似乎可以套用在所有事上──我想這麼做,但為什麼?

現實世界的抉擇是單向的,無法取消重來,就算有平行世界那也是另一個世界,而人總是害怕選錯。但我極少害怕,我似乎不擔心選錯,對我來說沒有選錯,因為我無法知道選另一條路會是什麼結果,沒有走完這條再走另一條的可能,也就沒有對照對錯的機會。難的不是怎麼選才對,而是不認識自己;不是無法預知未來,而是還看不清看不懂現在,不知該如何抉擇。

但是「認識」,是一輩子的,是一點一點慢慢認識,甚至不是線性,而是迂迴,也可能會推翻自己原有的認識。不一定是越來越確定,也可能越來越不確定。

那這樣還有什麼能夠確定的事嗎?能夠確定的是,那個想要認識自己的自己。

(創作者:莫芊娜)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分點心

要不要分點心?
來吧,來分點心吧



來分點心吧

分點心
你要分什麼心?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你知道草莓哪裡最甜嗎?


早餐吃草莓時,Y說你知道草莓哪裡最甜嗎?「中心周圍的柱狀地帶,不包括中心。」我說你怎麼知道?Y說上次帶草莓去朋友家,朋友的小孩說的。

「他怎麼知道?」我又問一次。問的不是他怎麼會知道?而是,他是如何知道的?

「我要他們吃吃看,覺得草莓哪個部位最甜啊。然後小孩就從表面開始吃。」Y說小孩從表面開始吃,小小口,咬了一圈後,吃到裡面,再咬一圈後,吃進最中心,「結果是中心周圍那圈最甜,中心反而不甜。」

不是頭也不是尾,不是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也不是從外面到裡面,而是,夾在表面和中心的那圈?我半信半疑,拿了一顆草莓學小孩啃咬,從表面開始。一咬發現,表面果然微酸。表面咬過一圈後,吃進內層,開始轉甜。內層吃完後剩中心,中心那條的甜度降低,不如內層甜,但也不像表面酸。剖面圖示長這樣──

(微酸 → 大甜 → 微甜 ← 大甜 ← 微酸)

PS.()代表草莓表面

好像在做實驗。而這個實驗的發明者是小孩。但這個小孩也不是小孩了,是個青少年了。

我又拿了另一顆造型特殊的來啃咬,啃咬到一半,拍了張照片。拍完後繼續從表面往中心咬。嗯,實驗證明,特殊造型草莓的甜度分布,跟正常草莓的甜度分布相同。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讀者反應

最近發現,看書看文章,讀者的反應不外乎三種:寫得真好,非常同意(跟我想得一樣);寫這什麼鬼?(跟我想得不一樣);還有一種是「沒想過可以這樣寫」(我沒想過可以這樣想)。個人是最喜歡第三種反應啦。

當然還有一種是看不懂。看不懂的,就不在討論範圍了。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聞起來很甜
聞起來很鹹
聞起來很酸

但明明,甜鹹酸都是嘗起來
為什麼會是聞起來呢?

聞到草莓就覺得甜
聞起來很甜
聞到檸檬就覺得酸
聞起來很酸

Y在醃製橄欖
他問聞起來如何
我說酸酸的
他說不是很香嗎

香是感受

雞湯的香
草莓的香
乳液的香
香菸的香
烤麵包的香
頭皮的香
都是香
都不是同一種香
不喜歡就覺得不香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差一個字,意思差很多

下雨了
今天不能採草莓,也不能跑步了

下雨了
今天不用採草莓,也不用跑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