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邊做拓繪,一邊聽現代詩決審的錄音檔。錄音品質很清楚,嗯,而且意外地不無聊(真糟糕,我之前對文學獎評審到底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呀?)
其他的文學獎我不曉得,但以西藏自由文學獎來說,決審結果出來後,FB和官網上開始有些質疑不公正的批評。對於這些批評,版主認真回覆了,評審過程的錄音檔也上傳了,但仍有一些匿名者發佈惡意評論。
評審結果不是不能批評,但批評時請具名。就像官方將決審過程以錄音的方式記錄下來,哪一位評審說了什麼,對某首詩的意見是什麼,為什麼是這幾首詩得獎而不是那幾首詩,清清楚楚,可供評論。
而且,公不公正從來就不是文學獎的重點。應該這麼說,公正指的是過程,評選過程公正本來就該是基本的──作品以匿名的方式進行評選,評審進行評選時不受其他外力影響。
因此,當過程公正無虞,評審要依什麼標準來評判作品則是評審的事。我們可以批評評審的論點,但無法批評評審不公正──因為每位評審都有其主觀論點,你只能認同,或不認同。
現代詩的三位評審:陳義芝、鴻鴻、印卡,各有其論點。陳義芝認為文字必須要有足夠的感染力讓讀者進入事件或議題的核心;鴻鴻則試著在初選的過程中,呈現作品的多元性;印卡則不斷強調作品的倫理性。他們有時意見相合,有時意見相左、看法分歧,而我覺得那是過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
以下為總評的文字記錄,因為沒幾分鐘,我就順手打下來了。每首詩的個評就沒辦法了,就請有興趣的人自己上去聽了。最後,我是覺得,三位評審都好認真,真的。
【西藏自由文學獎‧現代詩決審總評】
陳義芝:「我讀這次作品非常感動,非常感動。我想這次徵詩發揮了它的效果。昨天我在淡江大學的文學獎評審,得第一名的詩也是同樣的主題。我想徵詩的效用是發揮出去了。我通常看詩會兼顧意義跟聲音,以這個獎的特色來講,一個是特質元素,一個是西藏自由,一個是文學。西藏自由等於是它的主旨、主題,而因為是一項文學獎,所以必然要有它的審美表現。就詩來講,就這次的徵詩來講,因為要關注到事件,我的看法是,它的抒情必須是為了敘事而抒發,它的敘事筆調也必須具有抒情的能量,所以不能夠只是訊息傳輸,它需要的是一種情感的震盪,要有一個極強的情境感,也就是影像感,那個語言要有感染力。」
「我對於說明性的文字,或直接的謳歌,或者是義憤填膺比較多的,就不那麼推薦。我反而有時候覺得低調的,它反而更有抓取力,它最終的效果是強的,讓人感覺到痛、感覺到悲,感覺到天地震動,而有一種淨化的效果。我確實在這次的作品裡,我心目中覺得有五、六首詩,是非常令我佩服,我覺得那個表現是相當有境界的。」
鴻鴻:「這次我選的比較多篇,在初選的時候。這次可能是因為題材的關係,在這次的詩稿當中,可以看到幾種蠻不一樣的風格。有的類似像民歌一樣,它有一種歌唱性;有的就是比較義憤填膺的、比較敘事的;也有人會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出發,可能從一個城市裡面的小確幸的創作者,他在面對一個這麼巨大的生命的抵抗的時候,他用他自己的感受去做一個回應。他們切入的角度和寫作的風格都有蠻多的差異性。我一開始選比較多的原因是希望能夠保留這些不同的面貌,命題作文其實是最難寫的,而面對這個題目,大家有那麼多不一樣的生命力度的回應。」
印卡:「這次徵題,有些題材不是那麼著重在自焚事件上,但是對於我而言,當遇到這樣的主題的時候,我第一個會考量的是倫理的問題──就是這個作品到底是以哪種角度在書寫,然後這個角度,下筆的人是否有辦法真的有代言的能力去描寫這個作品。所以某種程度上,我會先考量文字的倫理性。因為畢竟西藏跟臺灣是有一定距離的。很明顯的,這個徵獎是有一種觀看他者、一種很強烈的凝視點在上面。所以某種程度上,大多數將自焚事件採用重演方式的作品,我可能會斟酌,會把它放在比較後面。我覺得這類作品還是要考量到,到底要用哪一種視角去觀看一個悲劇性的事件,這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第二個是,因為這些作品大多數是根據一個新聞的文本在做對話,其實蠻多例子的。詩歌跟新聞報導,這是存在著文體的差距,你要把詩歌這個東西放進來,你到底要怎麼處理,這某種程度上需要文學性的處理。」
「有一大部分的作品,對我而言是有點殘酷的,反而不是感動──一個臺灣人怎麼可以以重演一個西藏發生的自焚事件,那裡有一個文化跟理解度的差異在。那到底是我們對這個差異感同身受,還是我們把我們自己對於對自焚的政治性直接把它套進去了呢?藏人自焚的概念其實有一個共享的概念,共同承擔的概念。」
「新聞題材大量使用人名或時間發生的時間作為詩作的一部分,這樣的處理到底好不好呢?其實這是可以判斷的,這也是我的評判標準。假設排除這一類的作品來看其他的作品,我就會把重點擺在詩作的觀點是否合宜、是否兼具倫理性、有沒有負責任。詩有沒有負責任很簡單,就是看他到底有沒有在他創作的脈絡下,對他自身對於詩歌文體的想像是負責任的。」
「比如像鴻鴻老師剛剛提到的,有些像民謠的題材,畢竟這是一個臺灣發生的徵獎活動,若民謠題材放在西藏的詩歌脈絡,這是合宜的,那假設發生在臺灣,創作者應該要思考的是,民謠體裁如何跟現代詩體做對話。」
「這四十幾首詩讀下來,我剛剛有說,讀完之後的感覺不是感動、而是有點殘忍。為什麼我們對死亡的距離可以拉那麼近?對於死亡應該要有某種尊重,或者是說當死亡作為一種禮物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處理?我提這件事是因為,這個徵文如果還會持續下去的話,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該怎麼處理。」
「這次的議題,大多著重於悲劇性的壓迫,或是個人被壓迫,或是個人對現實考量的對抗,但是西藏壓迫的議題不只是這個,而是包括政經條件下的被剝削,這個部份的題材在這次的作品中是比較少的。如果下次還有徵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藏人自焚背後的社會條件是什麼,他遭受到的政經壓迫是什麼?這個距離詩歌是可以處理的,只是看我們看向他者的這個目光,到底可以看到多遠多深。」
◆
1.作品個評錄音記錄,請參 錄音檔
2.得獎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