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黃色小鴨的生意〉後,我在想,我會不會對黃色小鴨太嚴苛了?
仔細想,有許多藝術作品也是巨大的塑膠製品,要全部一起罵嗎?
我還不確定。
剛剛讀到這篇文章〈黃色小鴨與粉紅小鎖管〉: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026
文章提到了巨大黃色小鴨的文化意涵:
霍夫曼說這小鴨是世界上許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因此可以以一個令人熟悉的符號,勾起人對純真的想像。同時,藉巨大的黃色小鴨在港都的停駐與最終的離開,也將逼使人們去思考對他們所處的環境與空間。人們往往對自己身處的環境、生活空間的樣貌視為理所當然,而會忽略「我們一路是怎麼走來的?」這個既抽象但又很寫實的問題。我們的街道、城市、建築,看起來的樣子,都將因為一個巨型的黃色鴨鴨的進駐而看起來不一樣,當他離開後,我們更會去思考,那個「離開後所留下的空虛」,進而推回去思考,那原本的城市樣貌又從何而來?城市會長甚麼樣子,與我們每個市民的行為、思想的關係又是甚麼?
而黃色小鴨又是個最溫和、對人毫無威脅的形象,當他被以數萬倍放大後,並放在最繁華的港都中最顯眼的位置前,也讓人反思,凝視那原先我們總會因為他們過於安靜、弱勢而被我們所無視的人、事、物。也讓黃色小鴨同時有反諷全球不平等、貧富差距、與想像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的意義。
老實說,我不認為去朝聖黃色小鴨的人們,會反思霍夫曼所說的那些東西。看看我們的新聞就知道了。
再回頭看黃色小鴨的源起:
其實黃色小鴨的環遊世界不是霍夫曼的首創,有一群黃色鴨鴨早已無心插柳地先走了一遭。在1992年,一艘從香港出發到美國,載有整船黃色小鴨的玩具,因為暴風雨的來襲而掉落太平洋海面,接下來的數年,南至澳洲,北至冰島,都有目擊這群四處漂流的小鴨鴨的消息,一直到現在他們都還在海面流浪著。
這說明了什麼?對我來說,這說明了那群黃色的可愛的塑膠小鴨,從1992年在海上流浪至今二十多年,沒有消失。
這就是塑膠製品。
那群黃色小鴨透過在海上流浪,告訴人們「我們不會隨著時間分解而消失」。但人們似乎沒有懂。人們喜愛巨大的黃色小鴨,而製造出更多的黃色小鴨。
從「人們那樣瘋狂喜愛黃色小鴨」這件事來看,黃色小鴨究竟帶給了大眾什麼文化意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