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ISSN」與「商品貨號」的對應關係


這篇,本來只貼在《兒童哲學》部落格,但後來想想,這其實也是數學。所以轉貼過來這裡,留做紀錄

因為朋友在Facebook的問題:「下面條碼號的後三碼是年月囉?」我開始想,上方ISSN號碼與商品貨號的對應關係。

2011年5月的條碼是這樣:



2012年5月的條碼是這樣:













兩組條碼只差在下方的「115」和「122」,一開始,我根本看不出來這與ISSN的對應邏輯在哪?後來我想,在「條碼生產器」中(http://www.terryburton.co.uk/barcodewriter/generator/),商品貨號的生產方式是:在8碼ISSN後輸入出版年月4碼,如2011年5月就輸入1105,如此可以產生商品貨號的條碼。那麼,出版年月的數字,理應出現在下方的貨號中。

我猜了一下,2011年5月應該是下方的11和右方的05(如粉紅色處):



而2012年5月是:



而2013年5月是:


看來,粉紅色處代表年月沒有問題,但「黃色號碼」一直改變。「黃色號碼」的改變應該是有個邏輯的。但是,目前的5、2、9,看不出該變化的邏輯。

我試著從2010年開始,排到2019年(月份統一設定為5月)。全部排出來看,應該就可以找到黃色碼的邏輯。

黃碼是「8」

黃碼是「5」

黃碼是「2」

黃碼是「9」

黃碼是「6」

黃碼是「3」

黃碼是「0」

黃碼是「7」

黃碼是「4」

黃碼是「1」


「8、5、2、9、6、3、0、7、4、1」,這組碼的邏輯是間隔「差3」。1+3=4。4+3=7。7+3=10(0)。0+3=3。3+3=6。6+3=9。9+3=12(2)。2+3=5。5+3=8

我將這發現跟室友說。室友又多補了一個點,他說,黃色碼其實是「檢查碼」,它會跟著它的前兩碼變。於是我將三碼排出來,發現其中邏輯是這樣的:三碼相加,順序為9、7、5、3、1,間差為2

108:9
115:7
122:5
139:3(13)
146:1(11)
153:9
160:7
177:5(15)
184:3(13)
191:1(11)

邏輯找出來後,其實不用條碼生產器,也可以算出貨號。比如,ISSN為2221-8343,出版年月為2000年5月,就是977-2221-834-00(年)9(檢查碼)05(月)。



老實說,這個發現應該沒什麼了不起,因為既然有「條碼生產器」,那麼就一定有公式。只是,當「公式」不是別人告訴你,而是自己發現,那自己發現的感覺還真爽。

附帶說明:「977」有可能是因為EAN 碼(歐洲商品條碼 ,European Article Number) ,源於西元 1977 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