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錄製《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我學到的事

 


快過年了,來把錄製《滌》有聲書的甘苦談寫一寫。但仔細想想不是甘也不是苦,而是「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及又認識了自己不知道的那一面。​

錄音的第一天,我發現,我不會發出「清喉嚨」的聲音。​

文本裡寫到滌害怕爸爸清喉嚨的聲音。才剛開始錄,我就在「你知道那種ㄎㄚˊ一聲」的「ㄎㄚˊ」卡了好久。聲音指導老師發出了幾種清喉嚨音讓我模仿,但我好像除了說話以外,不太知道要怎麼用喉嚨,我說,我不曉得要怎麼發出那種聲音。我知道「那個聲音」,但我做不出來。卡了很久之後,最後聲音指導老師幫我做了這個「ㄎㄚˊ」,然後讓錄音師剪進我的句子裡去。當時我有點懊惱為什麼自己做不出來。​

但很神奇,或許也不是神奇,而是,當一個人經常做某件事,做到越來越熟練後,就會慢慢了解自己的身體。錄音總共有十二次,當我錄完十二次,最後一次我們需要補錄一些部分,這段「滌的說話聲音」我又重做了一次。需要重新來一次是因為,這十二次的錄音跨了一個月半,我前面表現的滌的聲音,跟後面表現的滌的聲音有了落差(後面的滌聲音比較低,前面的滌的聲則太像我),所以需要重錄,把它們調得接近一點。我是要因為要調整聲線,但因此再次遇到這個「ㄎㄚˊ」,再次遇到這個「ㄎㄚˊ」,我發現我不怕了,我很自然的就「ㄎㄚˊ」出來,我好像比較知道要怎麼用喉嚨了。那感覺要怎麼說,就像小時候學騎腳踏車,身體還抓不到平衡就是會摔,可是一旦抓到就知道身體的感覺了?(但最後錄音師微調時,還是用了聲音指導的「ㄎㄚˊ」,因為我的「ㄎㄚˊ」聽起來還是太秀氣了。)​

不過現在想想,我對自己竟然不會清喉嚨還是有點訝異。我這一輩子沒有清過喉嚨嗎?很有可能我跟滌一樣,都很怕、很討厭那個聲音,因為怕跟討厭,所以自己不會去做。但這次因為錄製有聲書,我居然做了。​



除了清喉嚨,我還學到了很多。太多了,以下條列簡述:​

1. 角色聲音詮釋、辨別​

在開始錄音之前,我以為有聲書就是把它唸出來就好,我沒想到要處理「角色的聲音」。後來我才發現,因為《滌》裡面有大量的對話,我跟滌對話,我跟滌媽對話,我跟滌爸對話。這用「讀的」「看的」沒有什麼問題,因為讀文字時,讀者知道框在「」裡面的,就是角色說的話。但是用聽的,又聽不到「」。這時如果我的聲音不做任何變化,聽的人可能會搞不清楚是誰在說話。​

這很有趣,我之前沒想到「用看的」和「用聽的」會有這樣大的差別。但是我又不是聲音演員,說真的我實在做不出很明顯的「滌」、「滌媽」和「滌爸」的聲音,我無法像那些專業的配音員可以做出很有區隔性的聲音詮釋。後來我想,我做的是「有聲書」,而不是「廣播劇」,我是在「唸書」而不是「演戲」,所以我該做的與能做的,就是把文本中的正在說話的人的聲音,區隔開來就好。聽的人當然知道是廖瞇在唸,但可以知道現在廖瞇是在唸「滌說的話」,是在唸「媽媽說的話」,我對自己說,我可以做出這樣的區隔就好了。​

那我要怎麼區隔「我」跟「滌媽」的聲音?當時我遇到一個問題,我跟我媽的聲線其實很接近,如果我真的做到像我媽,我跟她的聲音反而容易混在一起。所以後來處理的方式是,我給「媽媽的聲音」一些特徵,比如語助詞多一點「『啊』你不是說……」、「我就是會這樣覺得『啊』……」尾音拉長一點、咬字鬆一點,總之就是至少聽起來可以跟「我」的聲音區隔開來,不會混在一起。​

然後滌文本裡面有三個男性的聲音,滌、滌爸、還有後面的宋老師。處理到宋老師的聲音時,我真的快要沒輒了,我真心佩服那些聲音演員。後來處理的方式是,儘量把宋說的話改為我的主述,也就是不直接讓宋老師「說話」,而是由我把他的想法說出來,比如「宋老師認為……」這樣我就不用再換成宋老師的聲音說話。​

2. 聲音表情。長句→短句。休息的停頓。逗點,句點​

十二次錄音的頭三次,後來我自己聽,覺得有些微的「顆粒感」,太像是用「唸」的,而不是在說話。我請教了一個資深播音員,她指點了「聲音表情」。比如「我覺得很累」這句話的斷句切成「我覺得/很累」,那個切開跟停頓的部分,會讓話聽起來多一點表情。除此之外,寫作時會有很長的句子,但我們讀的時候不會一口氣讀到底,這時除了原有的逗點、句點,也可以自己加上休息停頓的記號,這樣可以幫助自己唸的時候比較不會卡住,也容易做出聲音表情。​

3. 標點符號

錄製有聲書時,才發現文本裡面有些「標點符號」不容易表現。​

(1) 「」引號​

前面說過了,「」裡面是人物說的話,所以必須變換聲音才能讓讀者聽懂,要不然就是要在前面或後面加個「X說」(但後來發現「X說」不一定要加,視情況而定)​

(2) ?問號​

文本裡的問號,比如「我們家什麼時候變成同居宿舍了?」一樣,「?」聽眾聽不到,所以聲音要上揚,但有時不容易做,所以會直接改成「我們家什麼時候變成同居宿舍了『呢』?」比較容易聽懂。​

4. 咬字。羅哲斯說。​

我卡最多的就是「羅哲斯說」。這四個字用看的完全沒問題,用唸的經常吃螺絲。因為「哲」要捲舌「斯」不用捲舌「說」又要捲舌,可能是我舌頭笨,我經常卡住。後來我發現,如果我硬要把「哲」的捲舌音咬好,聽起來反而怪(我自己覺得怪)。我跟錄音師說,我就順順唸過去沒有卡住就好了可以嗎?哲ㄓㄜˊ萬一不小心發成ㄗㄜˊ就算了好嗎?​

5. 能不能聽懂。讀見→毒箭?讀到→毒到?​

為了讓聽眾容易「聽」,有時會在不影響文意的情況下,適時的加字或改字,比如「瞥見」改成「看見」。不過有時候改來改去,又改回來。​

我記得有一句是「為什麼我希望被讀見?」我第一次唸完時覺得,「讀見」聽起來好像「毒箭」,但改成「讀到」好像更好笑──「為什麼我希望被毒到?」後來想說改成「為什麼我希望被『看』見?」但我又覺得我希望的不是「被看見」,我是想要「被讀見」,所以最後還是維持原樣。改或不改,都是希望聽眾可以聽懂。​

6. 開嗓、越唸越低、口水音、聲音飄不飄​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還有其他狀況如「今天聲音開了沒?」我平常都是下午兩點錄音,有次提前到上午,那天前半小時的聲音一直開不了。我說「因為我今天都還沒有跟別人說話啊」,聲音聽起來就是還沒醒,有點沙啞,這樣的聲音跟前一次錄音的聲線就對不上,只好等它開。或是有時不曉得為什麼聲音會越唸越低,這時錄音師就會說太低了,要重來喔。有時是口水音,有時是聲音飄,總之不行的就都要重來。錄音師也是很辛苦要專心的聽。​

7. 跟一下情緒​

全部錄製完後,有些部分需要補錄,而補錄距離當初錄製的時間可能隔了好幾週,這時就要聽一下當初的聲線、情緒,儘量跟到一樣。有時一跟就到,覺得自己很厲害。有時要跟好幾次才抓得住當初的聲音。​

8. 護唇膏​

有回我請教「鏡好聽」的聲音主播,問他一些訣竅?他提到了「護唇膏」。我說護唇膏?他說還滿有用的,「這樣嘴巴張合會比較順」。我本來不為意,因為一直還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後來有天我的嘴唇好乾,「X!真的會影響張合耶!張合不順就容易吃螺絲……」但我那天沒有護唇膏,我很後悔……​

9. 後製微調​

最後講一點後製微調。但這個部份錄音師究竟做了多少功夫,我想我寫也寫不完(重點是可能很多細節我根本不知道)。我就寫我知道的一件事──​

有一個地方是,我唸到我聽到滌在房間門外大叫,走來走去。我唸到滌說「幹你娘,給不給活路啊」。後來補聽的時候,錄音師說「這是你聽到滌在『門外』大叫,所以那句話的聲音不能太清楚,應該要感覺遠一點。」於是他就把那句話的聲音調遠一點。怎麼調的我不知道,但我覺得真是太厲害了,原來微調就是在處理這種細節啊。​

10. 最後記錄一下錄製時間​

我記得第一次錄音的時候,工作三小時,只完成16分鐘。第二次工作三小時,完成30分鐘。第三次工作三小時,完成40分鐘。是有漸入佳境,但還是很不容易。​

錄音總共錄了12次,一個時段是三小時。但最後六次,每次至少四小時,可以的話拚到五小時。最後一天,錄製加補錄整整工作了11個小時,聲音企劃跟錄音師打卡的時候,都已經晚上11點了。​

非常感謝「鏡好聽」一起工作的夥伴,以及遠流很會幫我做人的編輯(Y問我鏡陪我加班加成這樣,我有沒有請人家吃東西好好感謝對方?我說啊啊啊我根本沒想到!後來發現遠流編輯J已經默默地幫我做這件事了……)​

◆​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寫,但我再寫下去大家可能讀不完?總之錄製有聲書真的是另一門專業,很高興有這個機會開啟與嘗試(當然,我離專業還很遠)。但如果你對《滌》這本有聲書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為什麼說歡迎「訂閱」?因為「試聽」只能試聽第一節,聽不到我後來的進步(我對自己第一節的聲音真的很害羞XD,後面真的好聽很多)(大家聽了如果有什麼回饋好的不好的都歡迎跟我說)。​

當然,如果你對《滌》這本書感興趣,而你一直還沒有機會讀,或許有聲書也是一個選擇。​

 



--《鏡好聽》限時優惠開跑中,即日起 ~ 02/28(日)--​
30 天只要$99元暢聽超過一百本精選有聲書​
立即訂閱 ► https://reurl.cc/8ypzqo​


--如果你想要先試聽看看,也很歡迎--​
有聲書:《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作者:廖瞇 ​
線上試聽 ► https://reurl.cc/3NYR3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