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睡不著的事

 

在路易莎,聽著隔壁說客人談著自己睡不著的事。「我頭腦知道,但是心裡……」所以睡不著這種事真是各處可見?但是上週,人生第一次經歷兩天無法入睡,才知道害怕睡不著是如此令人恐慌。已經一天沒睡了,第二天又沒睡,到了第三天呈現恍惚只想著拜託給我藥讓我睡著吧。人生彷彿只剩下想要睡著這件事。我想起有個朋友可能有身心科的藥,打了電話問:「嘿,你有安眠藥嗎?」朋友說有,馬上拿來給我。後來才知道那不是安眠藥,而是抗焦慮藥。身心科不會輕易開安眠藥給人,擔心成癮。

那天是下午,朋友說吃一顆睡不著的話,再補一顆,「這藥不會成癮,不用擔心。」我吃了兩顆,終於睡著了,但是多夢,反覆不停的夢。這藥能睡六小時,我四小時就醒了。但光是能睡著已經萬謝。醒來後像是重新開機,雖然速度緩慢。

晚上,朋友說要去台東市區吃火鍋。我說我可以跟嗎?本來以為會沒胃口吃不下,結果難得有食慾的把一整鍋吃光,失眠三天第一餐有好好飽足的感覺。吃完後當機立斷,知道自己身心狀況不佳,現在好不等於明天也會好,不宜繼續在鹿野家獨處,也不好意思常常麻煩鄰居朋友。打了電話給Y說了自己的狀況,拜託鄰居幫忙顧家裡貓狗,立馬訂了車票回高雄老家。

回老家是這樣的,雖然跟爸媽幾乎各過各的,但家裡有人,至少有安心感。家裡附近就有醫院,看診也方便,可以好好處理這段時間身體各處莫名發炎的狀況。看來像是個別問題,其實是免疫系統。但免疫系統為什麼出問題呢?自己知道是心理壓力,理性的我太逼著自己,我以為可以負荷,但身體就出事了。所幸還算有危機意識,兩天失眠就讓我警鈴大作。我一到高雄一下車就先去掛身心科,先確保自己有藥能睡。累積的壓力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除,得先讓生理恢復運作。



若不是身歷其境,很難感同身受什麼是怕睡不著的焦慮。我怕變成常態,所以非常積極。也終於明白身心科用藥的必要,在生理無法運作時,先讓身體可以正常關機開機。但實際上的用藥方式與情況,真的非常因人而異。

身心科醫生聽了我的狀況,先開了五天的藥給我。我開始記錄自己用藥狀況。

10/11(三):九點多吃藥,十一點未入睡。加一顆後終於入睡。但仍舊多夢,未沉睡,品質不佳。隔天醒來感頭昏,四肢沉重無力,特別是左腿。

10/12(四):白天去看婦科。婦科醫師跟我很熟,順便聽了我最近的身體狀況。他說你的狀況可能是免疫系統的問題,好好調整回來,失眠的問題可能改善。「如果吃身心科藥不舒服,可以先吃抗組織胺看看,說不定抗組織胺對你來說就夠了。」於是這天先吃一顆抗組織胺,兩個小時後沒睡著,繼續觀察。兩點多還是沒睡著,起來吃一包身心科的藥,但沒加補充錠。睡醒後沒有像昨天那樣不舒服了,沒有那麼多夢。雖然還不到平常正常的睡眠,但算是有改善。

10/13(五):九點多吃一顆抗組織胺,看輕鬆的韓劇。十點多睡覺,這天很自然地入睡了,睡到隔天早上七點多醒來,身體終於沒有疲憊感。判斷是心裡的事終於得到紓解,自己也有了方向。

10/14(六):九點吃一顆抗組織胺,一樣看韓劇,十點多睡覺。躺比較久,但有自然入睡。早上五點多醒來尿尿。睡回頭覺到八點。

10/15(日):晚餐跟朋友聊天,說太多話。回到家洗完澡準備睡覺時已經十一點。吃了組織胺,兩點多還未入睡,有點怕自己睡不著,吃了一包身心科的藥。一樣多夢,似睡無睡。醒來有些微疲憊感。



記錄了五天的用藥,自己心裡有的底。睡眠問題,重點還是如何去處理心理壓力,用藥是救急(但救急很重要)。

再來是,我發現自己症狀不算嚴重,五天中有兩天只吃抗組織胺就能入睡。第五天可能是睡前太亢奮,所以又睡不好了。

第六天,原本該是回診的日子,但興起想去看另一家身心科的念頭。有點像是田野調查?我想知道不同的醫生會給怎樣不同的用藥建議。我不確定這樣做好不好,但可能是因為自己狀況不算嚴重,我想做這樣的嘗試。

後來很開心遇到這個身心科醫生。而且才知道原來文化中心這區是身心科大本營?以前沒需要時從來沒留意過。

一開始我先說了對自己的用藥觀察。我的問題是,如果我吃抗組織胺就能入睡,那這樣還需要吃身心科的藥嗎?但第五天因為比較亢奮,吃抗組織胺不夠,所以吃了身心科的藥,能睡但是不舒服,那這樣還要繼續吃嗎?

醫生說,如果你吃抗組織胺就夠,而且吃身心科的藥會不舒服,那就不要硬吃。「而且你不用那麼怕擔心睡不著,如果是因為生活作息影響,比如亢奮睡不著,不一定要吃藥啊。如果隔天沒有非常重要的事,不一定非得吃藥讓自己睡著。」

我說大概是被兩天無法入睡嚇到了,現在很怕自己睡不著。「所以不用那麼怕對嗎?」嗯,每個人都有不好睡的時候,不用害怕。「所以不用硬要吃藥讓自己睡?」對呀,不需要這樣。

除非又連續兩天睡不著,或是覺得自己很焦慮。「重點是你的生活作息是心理狀況。晚上不要做太多用腦的事。而心理壓力,這就需要時間慢慢處理。」

噢噢,這位醫生真是給了我很好的用藥建議。

「你覺得自己是怎樣個性的人?」

我停了一會,在思考。我連這個問題都需要思考。

「易感?」

嗯,應該算是。

最後醫生問,有什麼重要想說的事,還沒說的嗎?

我說,我也知道重點是心裡的事。「現在有了方向,但還是會波動跟起伏。」「我覺得不是想清楚就能解決心理壓力,因為波動和起伏還在,而這就是影響我睡眠的原因。」

醫生聽完後,畫了個圖。

「理智、情緒、生理。他們各自獨立,卻交互作用。」醫生指著生理,「他是最誠實的,你情緒累積的壓力,都會反映在他身上。」「理智明白是理智明白,但情緒是不講道理的。」「面對情緒,你不能跟他講道理,你只能照顧他。他會起伏就是會起伏,他很慢,需要時間,他被照顧好了,你們就會慢慢好起來。」

我總是用頭腦在處理問題,總以為想清楚了,問題就能解決。

這次的身心科體驗,真是讓我認識我以為自己知道,卻不真正明白的一面。在過程中我也感謝許多朋友,遠的近的,一頓早餐、一碗麵、幾顆應急的藥、一頓晚餐、談話、訊息。更要感謝遠在日本的伴侶,在半夜接我電話,在我睡不著焦慮的時候,陪伴我。好的不好的,都能跟他分享。人生的路,還很漫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