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月算31天,那麼實際跑步的天數加起來,整整一個月了。
時間這東西果然只會加不會減;如果你持續做,就只會累加;除非不在地球。
去台東的可能性增加了。或許,再過兩個多月,我就不是在操場上跑步了。到時候會不會過著跑步的日子,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說不定,因為要適應新生活而暫停了跑步;也有可能,因為要適應新生活而持續跑步也說不定。
我一直是個城市孩子,不管是在高雄,還是台北。不是一個在草地溪邊跑來玩去的人,不是一個習慣菜場的人,不是一個進廚房的人;是一個去公園玩的人,坐咖啡店的人,用電腦寫字的人。
一直到兩年前,我的城市生活才慢慢有了一點改變。雖然還是住在城市,但外食的次數減到極少;從前是天天外食,現在一個月外食的次數,五隻手隻頭就能數出來。雖然煮食的人不是我,但我認得的菜多了一些,使個刮刀也不再像從前一樣好似隨時會刮到手。
幾乎極少坐咖啡店了,除非是朋友開的,而且學會了老斌教的虹吸式咖啡,煮咖啡變成一種好玩的遊戲。收入減少,買東西自然也變少(其實是越來越不覺得有什麼需要買的東西);現在唯一的花費大概只有每個月的工會勞健保,以及買書,而買書如果到了台東,大概也會減少了。
習慣自己煮食,減少生活上的花費,對可能會搬到台東生活的我來說,是一個好的過渡。畢竟要一個純種都市人,一下子就變成能在田裡工作的人,實在是不太可能也不切實際。現在想,這個機緣怎麼如此剛好,先讓我在城市中過個兩年簡樸生活,然後再去到鄉下過一個真正的樸實生活。
也不說定到最後沒能去成,我還是在城市裡生活著。但我想,某些價值觀漸漸成形中,某些生活習慣也已經改變。
抽一張衛生紙撕成兩半,一半這次用,另一半下次用;洗菜水留起來,手洗衣服的水也留起來,沖馬桶都很好用。能不用電的時候就不用電,不過關於這一點還是做得糟,我經常都大半夜了還在寫字上網,看來想省電還是得早睡。
今天跟bibi聊到自然生活的事,我問了她什麼是樸門設計最近常聽。她說,樸門想做的事是永續;說著說著不曉得為什麼我們聊到了核電。我說,如果反核要成功,台灣人得改變大量用電的生活習慣才行,當然,更該改變的是高耗能的產業。
明天的事都不曉得,更別說未來的事了。但生活是這樣的──當每天一早,自己睜開眼,發現自己又睜開眼了,我們就去做我們想做的事;平淡也好,安穩也好,要很花很心思地爭取也好,要很用力地抗爭也好;這都是生活,都是要睜開眼睛才能做的事;雖然我們不曉得明天自己會不會睜開眼睛,但我們睜開了眼睛就要去做。
今天跑步的時間是晚上六點,天還很亮;跑完要回家時,天暗下來了。氣溫32度,跑步的狀況不好,但斷斷續續地也跑了十來圈,應該超過五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