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真的假的?與小熊討論攝影。與觀看「敘事中的風景」

 


11月上台北時看了「敘事中的風景」,原本是去看李旭彬的展,但意外認識了其他人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楊順發的《海洋劇場》跟《台灣土狗──Taiwan to go》,因為當下我看不懂,我看不懂那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我看著那群黑狗在海邊,構圖非常劇場感。我在想,這是怎麼拍出來的?我跟同行的朋友討論,是連拍好多張,然後取一張最有戲劇感的嗎?但是,怎麼會同時有這麼多隻黑狗?數一數有超過二十隻以上的黑狗。​

我們說話的時候,顧展場的大姊大概是聽到了,她走來跟我們說,之前作者來的時候,說這組照片裡的黑狗是同樣幾隻黑狗,他拍了很多張再做後製,變成一大群黑狗。我說是吼,難怪那麼劇場感。這似乎我我第一次看到以拼貼的方式做出「故事性」的照片。​

在台北是住朋友家。晚上跟朋友的小孩聊天時,我說,我看展覽看到一張很特別的照片。我拿出手機秀給他看,他一看就說:「好假的照片。」​

「好假?為什麼好假?」我問。​
「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照片?」小熊說。​



這種照片是什麼意思?我又問。「就是看起來是做出來的。」小熊說。我說喔喔,那你猜對了,「這照片確實是做出來的,」我把作者怎麼做出這張照片的方式跟小熊說。說完後我又問:「但為什麼做出來的照片,就是假的?」​

小熊說,因為跟原本的不一樣。​
你的意思照片要跟原本一模一樣才是真的嗎?我問。​
小熊說對。​

「那你用手機拍照片,拍完後調了一下亮度,或調對比,那這樣也是假的嗎?」​

小熊說,假的。​

我說喔喔,那要怎樣才是真的?「跟真的一模一樣。」小熊說。​

那我跟你說喔,以前拍照的時候不是用手機,也不是用數位相機,是用一種叫做底片的東西。然後底片這種東西有不同的廠牌,洗出來的顏色會有點不太一樣,「如果有四隻不同的底片,洗出來的顏色都有差,那你怎麼知道哪一張是真的?」我問。​

「最像真的那張是真的。」小熊說。「你說最像真的的意思是──跟你看到的最像是嗎?」小熊說對。​

那這樣,根本就不會有「真的照片」啊,因為每張照片一定都跟真實差一點點啊。我說。​

「它只是很逼真。」小熊說。​

喔喔,逼真,對,好厲害的形容。但接著我又問,「那你會不會說一張畫是假的?」​

「蝦?」​

「比如有一張風景畫,你會不會因為那張畫不夠像真的,就說它是假的?」我問。​

「畫都是假的。」小熊說。​

小熊這樣說的時候,我真的很訝異,所以他是一個對真實非常執著的人?我本來是想說,我們在看畫的時候,不會在意它的真假,不會拿它跟「真的」來比較,我們看的是這張畫給我們的「感覺」。我們看畫的時候,不會去在意「真假」,但為何看攝影作品時就會在意真假?是因為人們認為攝影應該紀實?​

但我沒往這個方向繼續跟小熊討論。針對「真實」,我又問了小熊一個問題──我看往地上小熊的玩具車,「那你那些玩具車是真的嗎?」​

小熊說,當然是假的。我說,可是它是「真的玩具車」,「它模仿汽車的樣子,但它是真的玩具車不是嗎?」​

小熊看著我,過了一會後說,「……我不管了啦。」​

後來我把手機的照片整理到筆電裡,小熊看我的筆電裡的照片,說:「我最喜歡把彩度調到最高。」我說蝦?我問為什麼?​

「因為這樣比較漂亮。」​
「可是你不是說這樣就是假的了嗎?」​

(其實過程中朋友M也加入了討論,我們跟小熊討論到色盲。朋友說色盲看到的世界跟所謂正常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但你可以說他看到的是假的嗎?或是,如果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是色盲,只有一個人能看到比其他九個人更多的顏色,那這樣哪個人看到的世界才是真的?但這個討論又太多了。先寫到這裡。)​

◆​

跟小熊討論完後,我上網查「敘事中的風景」,找到一段展覽簡介的影片。策展者李旭彬說,「我們將攝影視為一個創作的媒材,而不只是一個功能性的東西,其實攝影還有很多可能性。」​

不曉得何時有機會再跟小熊討論,攝影不只有「真假」,它還有其他的意義。其實那天忘了問小熊,先不要管真假,你看到那些狗在海邊奔跑跟游泳,你想到什麼?​

「敘事中的風景」這檔展覽有五個作者,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我們現在這塊土地的樣子。說真的,照片這東西,大部分的人真的很容易很快地就看過去;有時候想,對創作者來說,攝影過程本身的意義很可能大於結果,不管是拍玉山、拍濁水溪、拍討海人、拍『鬼』故事、拍鴿子……​

「因為你去到了『現場』,你才有辦法理解,那個過程是如何難以理解……」李旭彬。​

--敘事中的風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Xq5q_uJ-w​

◆​

另外再記一件事,這次展覽的攝影作品,呈現方式幾乎都是「藝術微噴」,都不是透過藥水沖洗。這在現在想來是當然,現在所有的大圖都是雷射或噴墨,但看到「攝影照片」也都是用「輸出」(詳細的輸出機型與方式我不清楚,希望有機會可以了解),有一種覺得好厲害的感覺,因為輸出跟沖洗的原理截然不同,而現在輸出的影像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細緻,令我非常驚訝。​


圖片說明:

1.楊順發《台灣土狗-Taiwan to go -012》
2.楊順發《台灣土狗-Taiwan to go -012》,局部
3.楊順發《海洋劇場》01
4.楊順發《海洋劇場》01,局部

(以上展於「敘事中的風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