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僅有一次


(攝影: 非書店)

現在,我看著自己畫在紙上的圖,一個圈有一個名字。每個圈的位置,代表她們當天座落的方位。從我的角度看過去,她們是兩百七十度的扇形,加上我,我們合成了一個圓。

我的記性不好,我透過方位圖示記住她們的名字。由右而左,為什麼來,從哪裡來。我在圈圈旁註記,心理師、印花設計師、社會系學生……。我看著圈圈的位置和裡面的名字,就能想起她們的樣子。有人在人生最低落的時期遇見了滌;有人三年沒有讀書,讀的第一本書就是滌,只花一天就把它讀完;有人讀受苦,感覺那文字是沒經歷過就無法寫出的深;有人感到混沌,卡在那裡;有人想在工作場域選書,選出能幫助人共同理解的書;有人想透過寫作來處理自己與媽媽的關係……大家很自然的說,說了很多。彷彿進到一個結界,可以自在說話的結界。

我容易緊張,還未能自在說話前會緊張,一旦緊張蔓延開來,會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但如果能進到自在的狀態,我的話就會說不完。從小就是。那天在非書店,開場後我先說了自己,然後很自然的,我進入了自在的狀態。當天在座的人,除了曉晴以外都是第一次來,第一次見面,卻很自然的說到了裡面。

為什麼可以很自然地說到裡面呢?是因為彼此當下的狀態。在備課時我給自己的註記:「我認為所謂的上課、講座、或是工作坊什麼的,都不在帶領者給出什麼,而是在這僅有一次的相處,彼此給出什麼。」

相遇是瞬間,接下來就是相處了。

但在這之前,我帶著什麼去,你們帶著什麼來,這決定我們交會時擦出的火花。火花不可預期,無法設計,唯一需要的是相遇的機會。

所以我謝謝非書店,謝謝張曉晴。張曉晴,一個好直率的人。我記得她當天說的話,內容與口氣。當天真的很開心。那天我說了好多,聽了好多,結束後還很亢奮,完全忘了餓,還一直講話一直講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