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五公里配速來到6.08/km


五公里配速來到6.08/km,超開心。

七月第一次跑五公里是8.13,從那天起算到今天,兩個月總共跑了23次,從6.08到8.13,算是進步很多吧?我想我很認真,好像很久沒有對一件新的事物認真,但也沒有過度,心情是輕鬆的。

知道慢跑的重點不在配速(因為是慢跑嘛!)但最近有點著迷於配速與步頻之間的關係,最重要是我的體感,我還在感覺這件事。也有種「嗯好想要跑到五公里6分速」,好想知道那是怎樣的體感,最近四次的記錄是6.19→6.11→6.10→6.08,在很認真跑的情況下每次只進步零點幾秒,但我知道這零點幾秒很不容易,想想平均6分的話,就是每公里平均跑6分鐘(抱歉我在講廢話),以我對自己跑步的體感認識以及現有的記錄,想要跑6分速可能還要再練一段時間。

等跑到6分速,我就要放慢配速拉長距離了。但在這之前,我要先去北海道跑步了。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子宮

 

早餐,我讀著《子宮》,第一次思考「子宮」這個名字。子宮,孩子的宮殿。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她的功能,那麼,不孕育孩子的我,要子宮做什麼呢?當我發現自己這麼想時,竟然感到微微不安。不對,我不該這麼想。子宮,是孕育孩子的地方,但也可以選擇不孕育。我可以選擇如何使用我的子宮。選擇懷孕,或是不懷孕。選擇生產,或是不生產。我可以選擇如何使用我的陰道。選擇,這是人之所以為人,最可貴的東西。

但盛可以筆下的農村婦女沒有選擇,不論生與不生。沒有權利選擇不生,也沒有權利選擇生。

「小時候看閹雞,雞一聲不吭,完事往地上一扔,牠便醉漢般歪歪扭扭地跑了。以為給女人結紮也這樣簡單。後來發現不是,見過結紮完的婦女,被兩輪板車拖回來,花棉被從頭捂到腳;見過不想結紮的婦女如何掙扎,哭叫。結紮、上環、墮胎,這樣的詞彙像黑鳥在天空低旋,讓人心驚肉跳。看著村裡行走或勞動的婦女,就會想像她們肚皮上的傷疤,身體裡的鋼圈。那時我認定自己不會結婚、不生孩子,以為這樣可以躲避與生育相關的額外苦痛。」

822參加《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在三餘的新書對談,會後曉樂和嘉真在簽名,有讀者向她們分享最近在台南辦的與女性身體有關的展。曉樂馬上指著擺在不遠處的書櫃平台,「子宮,那你一定要看《子宮》。」我不曉得那位讀者後來是否去翻了那本書,而我被那書名吸引,被封面吸引。子宮大大的,盛可以小小的。

我打開,讀了一段就買回家。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為什麼要跑步呢?

跟朋友有個運動群組,大家平常做了什麼運動就上去登一下。沒要寫很詳細,就是簡單寫「今天跑5公里」或「游泳1000公尺」。有時候忘了寫,還會補登。

今天有個朋友寫了自己跑步跟游泳的感受,差不多的運動時間與卡路里的消耗,但跑步比較痛苦。我忍不住也想了一下自己跑步的感覺,為什麼我要跑步呢?

對目前的我來說,跑步真的還算不上愉快。打籃球、桌球、網球,這類運動都有趣味,游泳也比跑步有趣(雖然我還不太會游泳,但記得那個體感)。那這樣為什麼要跑步?

好像是因為它的不夠有趣,反而有種可以訓練意志的感覺。特別當我感覺到累、喘,那我可以怎麼調整讓自己比較不累;或是我想要快一點,要怎麼做才能快;或是我該怎麼調整我的呼吸,或是感覺步伐太重的時候如何把腳步放小。還有就是,在我感覺累跟煩的時候如何不放棄。有時真是覺得自己莫名其妙。剛剛想了一下,我跑步「最快樂」的時候竟然是起跑前跟跑完後(?)起跑前想著跑完後暢快淋漓的流汗,還有跑完後那畢一聲達標的爽快,然後水好好喝。

那麼過程呢?跑步是我少數聚精會神在自己感覺的時候。寫作時打字,我專注在思考,有時會忽略身體其他的感受。其他時候做事也都有一種慣性。跑步或許還沒成為慣性,還會打開。嗯打開,我喜歡打開的感覺。


像是一個小小的交換,某個人的故事可能會激起另一個人的故事

快速記錄8/17在晃晃的家族書寫工作坊。

本來只是想做新書分享,想著想著加了工作坊,剛開始活動PO文的觸及似乎沒有擴出去,過了一個禮拜沒人報名有點擔心。沒想到後來某篇PO文似乎打開了結界,按讚和分享率超乎預期(是因為阿美的照片嗎?)工作坊最後來了十人,很開心,原訂兩小時的時間根本不夠用,還好大家也不趕時間,慢慢聽慢慢聊慢慢寫慢慢動手,度過開心的下午。

很好奇參加者是因為什麼原因來。知道有的人是因為滌那本書,有的確實是想寫跟家裡有關的事,但更多是「只是想來聽聽看」。這個「只是想聽聽看」我覺得好棒,這代表對「別人家」的事感到好奇。當我說到「改色」,有人繼續問「為什麼要改色?」我心裡第一個反應是「啊該講到什麼程度」,第二個是好讚竟然有人對這個感興趣。當我說到族譜,有人問「那你那些叔公們現在在做什麼?」哈哈這是我第一次在分享會被問這個問題。

開始家族書寫前,我分享了一個朋友正在進行的故事,她的爸爸從前是做汽水經銷商,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汽水會氣爆,碎片炸開,她爸爸曾經被飛出來的碎片割到腳踝的大動脈,她也曾經在三歲的時候在氣爆後經過跌倒,小腿被碎玻璃插入。我說哇這些事你沒有寫下來的話,我都不知道。當然她不是為了要讓我知道所以寫,但感謝她跟我分享,我又多知道了一些百工故事。

當天工作坊的學員寫的家族故事,有幾則都跟吃的有關,我自己寫的也是。書寫過程意外發現,我記得爸爸的煎豬排跟海鮮麵,是因為他曾經教我做過。好奇妙,我幾乎快忘了爸爸教我做過,我是一邊寫一邊想起的,若我沒去寫,這件事已經跑到抽屜與抽屜的夾層了。

有一位學員分享爸媽最愛的餐廳,講完後有人問她:「那家餐廳叫什麼名字?」一位分享爸媽各自的拿手菜,爸爸會把隔夜菜都加在一起,看起來像廚餘但意外好吃。有人會全家一起釀葡萄酒(葡萄酒耶!)

這樣的工作坊像是一個小小的交換,某個人的故事可能會激起另一個人想起另一個故事 。好多人一起寫字的感覺好棒。






告密者

照片背光,但我覺得很讚,剛好符合這本書的調性。

真的是因緣際會。如果不是因為鄭順聰,我大概不會參加這場告密者的講座。或者說,如果不是因為下午跟昌遠的活動取消,我可能不會有機會巧遇跟鄭順聰,被他帶去吃切仔料,也就不會認識鄭清鴻,聽他說起晚上的講座。

告密者,李喬,曾耀慶。我必須很坦白的說,李喬老師對我來說是個殿堂上的名字,但我還未讀過他的作品。倒是曾耀慶,我一看到這名字就說:「夜長夢多?」清鴻點頭,一臉你知道耶的表情。我知道啊,而且很喜歡。雖然我忘了夜長夢多合輯裡曾耀慶的那個故事在講什麼,只記得畫面的氣圍,他畫面的表達方式恰好是那本裡面我最喜歡的。剛剛又翻出來,鉛筆素描,光影,我特別愛他的臉部表情。他的畫面有種詭異的氣氛,一個女孩抱著一顆頭,頭在講話,那顆頭似乎不知道自己為何只剩一顆頭了,女孩在解釋給他聽。

哈哈怎麼說,我就是很喜歡這種故事跟調性,這樣說可能有點不敬,但我是因為看到曾耀慶的名字,就決定晚上要去聽,也因此遇見了李喬老師與他簽名的盛況,他的粉絲真是排長龍,每個人臉上那欣喜的樣子,讓我也覺得好開心。

昨天聽的時候一邊想了很多。我看得最多的也是日漫,某種程度歸類於娛樂型漫畫,像〈告密者〉這種文學作品改編的漫畫自然算不上娛樂型,但重點好像也不是因為它是文學改編,而是創作者使用圖像與文字的方式。耀慶的故事(這裡說的「故事」,包括改編與自創)都有一種哲學性(抱歉我只看過兩篇就這樣斷章取義),對人性深入的描寫。昨天他講到黑與白,人性不會只有黑與白,更多的是灰階,一層一層的灰階,灰色的變化是不間斷的,沒有那一條線,使得某個人突然成了告密者,突然變成壞人,或突然變成好人。

這似乎也像素描。當我越想描寫細緻,就必須仔細看那光下的影子,那灰階的變化,而不是一團黑,說那就是影子。光也不會只是一團亮。光有時令人睜不開眼睛。昨天清鴻問耀慶,什麼是文學性?耀慶說,文學性就是藝術性。那麼什麼是藝術性呢?藝術性就是灰階的變化,而描寫灰階就是文學。

早餐時間讀完。讀完還想要重看,一遍一遍。有太多細節。昨天下樓時我跟清鴻說,漫畫好看,「畫好看,詮釋也很看。」有一幅蘇小梅的側臉,那脖子的比例就像莫迪里亞尼的女人,那脖子就是要拉那麼長才能表現蘇小梅的氣質。他的顏色,通篇暗沉,像是光打得很暗的電影,永遠只有局部有光。他的詮釋,對〈告密者〉原作的再譯,這個譯指的是使用畫面與他再寫過的故事。這個部分還能再說一些,但我得出門了,先說到這裡。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New Balance 1080的跑鞋真的讚,但更讚的是我知道要怎麼穿它了!

 

New Balance 1080的跑鞋真的讚,但更讚的是我知道要怎麼穿它了!

第一次穿它跑,呼呼下坡好輕鬆,因為緩震,下坡不吃力,第一公里的配速竟然來到5.55 ,但上坡時就吃到苦頭了,它比我原本穿的迪卡儂重,一上坡儘管是微上,但重量感就出來了。連續兩公里的微上我覺得腳步重到好想把鞋子脫掉,是為了「實驗」才努力把五公里跑完。跑完的配速還不錯,五公里的平均配速是6.25,但跑得不輕鬆,是硬著把它跑完。

第二次依舊感覺到鞋子的重量感,那次只跑了三公里就不想跑了。一邊跑一邊想怎麼辦,它的彈性、緩震和包覆性都很讚,但對我來說好像太重了,我秤了原本穿的迪卡儂,一雙重量350克,NB 1080則是450克,雖然一隻腳只差了50克,但上坡時穿在腳上那50克就是明明白白的重量。有點擔心自己無法適應這雙鞋的重量,萬一不能適應就可惜了這雙鞋。

還好來到第三次時,我突然知道要怎麼穿著它施力了,這很難形容,我也不知道為何突然可以了,當我的步伐維持一定的步頻與節奏後,我感覺自己跑起來了,連上坡也是。這時鞋子的重量感消失了,我又回復到之前知道該怎麼省力、有意識的移動步伐。這很有趣,當我步伐鬆鬆的往下踩時,身體以為是輕鬆的,但其實腳步變重,會吃掉更多身體的能量,速度就跟著變慢。但當我有意識的將腿抬起往前快步平移,感覺腿部肌肉往內縮,感覺變緊,此時腳步變輕,速度也會跟著變快。很奇妙,通常我們以為快會耗能,但此時快反而是輕鬆,所以耗能與否不一定與速度有關,而是跟我「怎麼跑」有關。

前兩次跑得較慢且累,第三次反而快又輕鬆。這當中的差異是跑步的方式,但為何第三次起了變化?前兩次,我不是不知道要怎麼做,而是知道但做不到,第三次做到的原因可能是,我的腳適應這雙鞋子了。

適應,果然適應需要時間,適應需要磨合,適應需要貼合著去感受不適,然後變化。當然不適不一定會帶來變化,而是想要改變。

我的腿似乎早於我的心,她想適應這雙鞋;但或許是我的心對她下達了指令,我想跑起來,想跑起來。而我的心與我的腿,似乎都早於我的腦,當我的腦還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有點頹喪,我的心已經跟我說繼續穿著它跑下去吧。

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還說不上喜歡跑步,但想要跑。

第四次穿它跑,五公里的配速來到6:11,感覺人鞋合一,什麼鞋子的重量感都消失了,好開心,真的很開心 🙂

(照片是信廷的NB 1080,因為湖邊光影很美,襪子上的光很美。此款男女版皆有。)



本週請坦然伸掌,任掌心成為水瓶

 

去車站搭車,準備回高雄。坐在機車後座時突遇顛簸,身上斜掛的小包忽地彈起飛落,至今我仍不知是怎麼發生的。轉頭看小包內的物品已噴飛在馬路上,還好這是鹿野,車少,兩台車閃過落在地上的物品(感謝他們!)

iPhone跟kobo 被噴飛在地,kobo 的身體還跟它的殼分開,落在約三公尺處。撿起後迅速點按面板,沒事,他們都沒事。觸控筆的筆芯歪掉了,不意外。

要 趕去搭車,先都掃進包包,剩下上車再慢慢檢查。iPhone 皮革套邊角有點破損,kobo 的保護套也是,但此時我好像更愛他們了,感謝他們保護了我重要的東西,他們對我來說變得更獨一無二。

觸控筆芯歪掉,鹿野家有備用替換,但這次就無法請陳昌遠在他的電子書上簽名了。

上車前,信廷說這兩天自己小心點。

打開「本週運勢」,隨機抽讀。

「如果出門,請備妥本週幸運物:小紙條、斷水筆」

嗯,所以那枝摔壞筆芯的觸控筆就是斷水筆囉?是我的幸運物耶。

「本週請坦然伸掌,任掌心成為水瓶,傾聽聲響。泥土正竄出新芽,葉脈正承載宇宙」

好的,我會手心向上,坦然伸掌。

「本,為我。週,為周邊。我與周邊的牽引、連結、作用、干涉,構成運勢。」

這是陳昌遠的本週運勢。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大樹很好,不怪大樹

 

儘管樹枝已經掉下來砸破屋頂好幾次,但信廷還是說:「大樹很好,不怪大樹。」「我就是因為這棵樹,想住在這裡。」

所以當然不是去動樹,而是補強屋頂。但這次的楊柳還是將老屋的防水布吹掀,樹枝掉下來砸破屋瓦好幾個洞,廁所、廚房、門前、臥室書桌頭頂都在滴雨。趕緊將怕被淋濕的書搬開,其餘就沒有什麼怕被淋壞的貴重東西。所幸床鋪上方是乾的,榻榻米上方是乾的。所幸雖然沒電,我們還是一起好好晚餐。所幸我們有乾爽的床鋪可以睡覺。

晚餐時聽著這兩天的愛歌,豬油拌麵超級香,香菇雞翅湯超級好喝,風雨已歇,燈還沒亮,卻覺得幸福。

第三張圖是颱風還沒來時的大樹。




 

剛開始滴的時候其實更像小鼓聲,跟玻璃之心的鼓聲樣好聽,是小小快節奏答答答答……答答答答,錄的時候 鍋子裡的水已經變多,小鼓的聲音變得沒那麼清脆了。

開門出去剛好錄到陣風壓。

目前屋頂有兩處被砸破,三處小漏,停電,其餘都還好(屋外暫且不說)。

此時就是考驗人與災難、不便共處的能力。還能發文代表暫時沒事。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是家族書寫也是庶民百工


阿美工作是放大,也就是我們說的「打相片」。她坐在放自動放大機前,上頭有個白色的長方形箱子,內部裝著相紙,下接放大機,放大機的下方是控制底片曝光與顏色的鍵盤平台。放大雖可明室作業,但操作前還是得先將相紙裝到自動放大機的紙匣中,還是得在暗房隔間裡。
「剛開始學裝紙,先用壞掉的紙練習,開著燈亮亮的練。亮亮的很熟練後,就跟教練進到黑色布簾裡。教練在旁邊,讓你在黑暗中練習,摸到很熟練之後才會讓你裝紙作業。」阿美說。
「整卷相紙好幾百張,萬一沒裝好不小心曝光就會全部死掉。裝好後一定要再摸一次,確定OK,把紙匣的門關好,才可以把拉簾拉開。有的人紙裝好忘記關門就把黑色拉簾打開,就死掉了。」如果出錯,一次就是整批紙壞掉,壓力很大。
「萬一弄壞要賠嗎?」我問。
「公司是不會叫你賠,但我會很自責。」阿美說。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節錄,p.68-69
昨天收到一位曾經在書店工作的朋友訊息,他說讀了小廖與阿美後有些觸發:「書業其實有很多不被人看到的經銷前輩,他們的故事沒有人寫。」其實這也是我寫小廖與阿美的起心動念,我寫彩色沖印主要當然是因為,我的爸媽是做洗照片這行的,但還有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庶民的工作很少人寫。說到照相,大家想到都是攝影、攝影家,書店裡有滿滿一櫃的攝影書籍,但沒有一本跟沖印有關的書。大家都只想知道怎麼拍出好照片、想知道攝影家的故事,有人會想知道照片是怎麼被洗出來的?是什麼樣的人在做這樣的工作?他們喜歡這份工作嗎?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做了一輩子的工作?
讀到朋友的訊息後,我想著對耶,人們想知道作家的故事、書店的故事,那麼中間的經銷商呢?出版社的編輯與行銷呢?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除了那些看得見的、檯面上的人事物,更多的是中間這些連結。
8/17在晃晃的書寫工作坊,主題雖是家族書寫,但也可放大為庶民百工,總之就是那些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習以為常卻不熟悉的人事物,如果你想多知道一些什麼,就算目前還沒有頭緒,但只要你好奇,想要追尋,就是書寫的開端。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新書分享會 X 家族書寫【手作體驗】
日期|114年8月17(日)14:00─16:00
主領|廖瞇(本書作者)
地點|晃晃二手書店(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
●第一小時:【新書分享會】
●第二小時:【家族故事工作坊】廖瞇將引導每位參與者寫下自己的家族回憶,並製作成底片故事收藏(每人可擁有一組自製紙版+底片殼)PS.若有人想書寫的方向是庶民百工也可以喔
●費用每人$300(其中$150可折書店消費),線上報名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我們的月光海

 


雲層好厚,厚到以為不會散
我們等
我們等
我們等

我們不知道
雲什麼時候會散
我們說沒關係
有或沒有都沒關係
雲的間隙慢慢透出了光
 雲開了
我們終於看見月亮
雖然我們知道
祂一直都在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跑完步的月光田


七月第一次跑5K,那時跑了41分鐘,配速8.13分/K。現在我連著三天跑5K,配速都在六分半左右,今天來到6.22。現在回看第一次跑5K的紀錄,那時只要超過三公里就不想跑了,覺得很不耐煩,沒想到現在會有開心的感覺, 原來我是屬於能夠反覆訓練的類型。

信廷說不用太在意配速,我說我知道,我現在處於想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的階段,也透過控制配速來了解自己的身體,原來配速7是這樣的身體感,配速6分半又是另一種身體感。今天每公里的配速都在6分半以內,非常平均,但刻意控制也讓心跳變快(沒有超過負荷不用擔心)。
跑的時候我全神專心在自己的身體,老實說不太留意身邊的風景,可能太專心了,太想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我知道自己想要控制,我想知道可以怎麼做來控制速度,這對我來說是訓練,很好玩。但同時知道這不是跑步的唯一目的,只是其中一個面向,也可以完全放棄不管。我希望我可以控制,也知道自己可以不用控制。
跑完時我喘著氣,感覺自己拚命地流汗,我開始慢走,才開始看見天空、看見雲,看見今天有好大的月亮。剛剛去散步,我說想看月亮田,因為海邊有點遠,而家旁邊就有田。很幸運,這邊的田一年只種一期,只插一次秧,插秧的時候有水,才有這月亮田可看。一期一會,因為等秧大了就算有大月也沒有田水可映照,一年大概只有這個時候可看,比月光海還難得。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節奏,跑的節奏


七月總共跑了11天,累計50公里。八月繼續跑,開始抓新路線,避開越叫越兇的狗,之前經過時我一邊跑一邊跟牠們打招呼,也就順順的過去,但最近不停下來不行,像是得慢慢走才要給我過,也不是不能停下來,但就是會打亂節奏,於是抓新路線,避開狗。
有點迷上在固定配速內的身體感,把腿輕輕抬起,小小步的快跑,維持住一定的步伐就能維持節奏,而節奏令人暢快,像是寫作。寫作也需要帶有節奏感,當然不是說所有都必須是,就像跑步,在田間小路高低起伏彎彎曲曲的路上跑,與筆直的林蔭大道的節奏和速度就完全不同,不是說那種比較好,但最近有點迷上輕的暢快。
突然想起年初應文訊邀稿,寫了卡爾維諾的「輕」。現在跑步,好像又更明白「輕」是怎麼回事。
今天快滿月。


 

今天中午吃炒麵

今天中午吃炒麵 🙂

覺得炒麵比炒米粉簡單一點
炒米粉的火侯比較難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別吵愛

 

昨晚去散步,我們拿燈在路上照啊照,亂照亂照照到樹上突然看到一球毛茸茸的。我們想說是鳥嗎?可是拿燈一直照他都不動,站在樹下好久一直照,還是不動。「該不會是什麼毛茸茸的果實?」「如果是鳥應該會被吵到?應該會動?」「果實吧?可是什麼果實是毛茸茸的?」

早上停雨,我騎腳踏車出來看,沒有,沒有什麼毛茸茸的果實。

晚上決定再去看一次,我們往樹的方向走,一邊走一邊說不知道有沒有。到了樹下,拿燈照過去,同樣的位置一樣有一球毛茸茸,但今天形狀有點不同,一看就知道是鳥,是兩隻擠在一起的鳥,擠在一起像愛心。

實在是太可愛了。

有一隻好像被我們吵醒,動了一下(昨天完全不動,大概睡死),動了一下露出尖尖的嘴巴。另一隻繼續睡。

我們繼續用燈照其他的地方,發現另一端也有一球毛茸茸,也是兩隻。

到底是什麼鳥擠在一起睡覺?

好像是綠繡眼,我們猜。回家後google綠繡眼睡覺,果然出現幾張我們看到的那種畫面。但親眼見還是最可愛,超級可愛,兩隻擠在一起毛茸茸,而且還回到同一個位置睡覺(所以才會又讓我們看到)。

──瞇

安安靜靜的夜裡
蛙鳴此起彼落
走著走著
別吵

──信廷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關於家族書寫的二三事,以及底片工作坊


1.在寫《滌》與《小廖與阿美》時,腦袋沒出現過「家族書寫」這幾個字,反倒是寫完後才意識到,自己在做的是家族書寫。
2.很奇妙的是,看起來像是在寫「已經發生的過去」,卻在書寫過程中有許多「發現」,如同時空旅行。
3.回看父母的照片,那從小就看到大的照片,一直以為阿美是去什麼網美打卡的地景拍照,後來才知道那是在拍標準色,用來做沖印機的顏色校訂,不問都不曉得那當中有許多沖印知識。
4.爸媽雖然是沖洗照片的,但我們一家四口的合照卻很少,其中一張是小廖帶著我們去台南種菇,四歲的我第一次與爸媽同住,弟弟才一歲多。有些故事是成書後才又聽說,比如後來阿美翻著書,看著那張照片說:「那時剛把你從台北接下來自己帶,之前我要上班弟弟都給奶媽帶,搬到台南一下子要自己帶兩個小孩,連弟弟的尿布都不太會換。」「那時候瘦到只有三十九公斤。」
5.開始之後才發現,如果想寫,家族故事是怎麼也寫不完,並不是成書後就結束了。最近回老家,看見媽媽在陽台上多了好多小盆栽,多了寫《滌》的時候沒有的盆栽。我為媽媽的房間刷了黃色和綠色的自然色,她喜歡開朗的顏色。房間有濕氣時牆壁上薄薄的白,我說擦掉比較好,媽媽卻看著牆上那自然形成的紋樣說:「你看這裡有一隻鳥。」「那個好像鯨魚在噴水。」
6.故事是寫不完的,不論是之前還是現在,或是未來。
籌畫《小廖與阿美》台東場新書分享時,突然動念想進行一個小小的家族書寫工作坊,雖然不確定究竟有多少人想要寫家族故事,但我很想跟大家分享書寫過程的收穫,這收穫是不寫或不去想,就不會發現的事。
有些人覺得家族書寫很難,太過龐大導致無法下手,這我非常明白,《小廖與阿美》也曾經歷這樣的過程。但或許我們可以先記錄一些碎片,不一定要很完整,重點在「寫」。我想起《滌》中有一句話──「在寫的過程中去發現什麼,那才是寫的意義。」
如果你對這樣的工作坊感興趣,我們在第一個小時會先進行《小廖與阿美》的新書分享,第二個小時則是家族書寫底片工作坊。如果你原本就有想寫的東西,但需要一個動力,那麼歡迎你來。如果你想寫但還不知道該怎麼做,也歡迎你來,工作坊會引導你寫下對你來說重要的碎片,再發展成故事,收進底片殼裡。
當天我會準備底片殼,以及所需素材。參加者請自備紙、筆跟剪刀,以及想要挖掘家族故事的心  🙂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新書分享台東場,暨底片工作坊
𝟴/𝟏𝟳(日)𝟭𝟰:𝟬𝟬-𝟭𝟔:𝟬𝟬
晃晃二手書店|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
記得之前曾在晃晃書店與《我的黑手父親》作者謝嘉心對談,謝嘉心的父親是製作聯結車車體的師傅,那時對嘉心透過父親的工作去爬梳台灣的拖車產業很是佩服。後來書寫《小廖與阿美》時進行田調,偶爾會跟朋友聊起爸媽是洗照片的,然後說起那段台灣彩色沖印的黃金期,有的朋友聽了之後會說,如果可以,他們也想記錄父母的工作——「我爸媽是做腳踏車輪軸的」、「我爸是做車床的」。我想起高雄老家樓下有家西點麵包至少三十年了,附近有家賣小籠包的也三十年,想起每個人都有父有母,但我們了解自己爸媽的工作嗎?「我對他們的工作竟然一無所知」——這是小廖阿美書寫的緣起。
●第一小時:【新書分享會】
●第二小時:【家族故事工作坊】廖瞇將引導每位參與者寫下自己的家族回憶,並製作成底片故事收藏(每人可擁有一組自製紙版+底片殼)
●費用每人$300(其中$150可折書店消費),線上報名,限額12人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是要去哪裡看什麼美麗的風景

 

煮飯時突然聽到信廷說,雨停了好漂亮!剛好雞翅要燜要入味,我轉小火跑出去,喔幹,真的太美了,家旁邊這麼美,到底要去哪裡看什麼美麗的風景?
遠方有微微暮陽,有烏雲,有雲瀑。剛插秧的稻田映著天空。角落的黃光是我溫暖的家。


小廖與阿美(潮返新書分享、家族書寫、七叔公)


上週六在潮返書店的新書分享,最後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了解自己爸媽的工作嗎?」有人歪頭,有人看著我笑。這時有人舉手,「我算是蠻了解我爸的工作。」我說喔?你爸是做什麼的?「他是工程師,我也是工程師,我現在在做的就是我爸之前做過的案子。」什麼工程?「水力發電。」之後他又分享了一些,我說這樣好難得,你們可以了解彼此的工作,而且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
隔天在台中文學獎以家族書寫為題的工作坊中,有學員問到:「我們為什麼要讀別人的家族故事?為什麼要去看別人揭開傷口?」我說家族故事不一定都是傷口,也沒有一定要讀,「我讀是因為我總是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雖然是不同的家庭,卻有很相像的東西。」而書寫則是帶我回到過去。
七月號的《聯合文學》以時空旅行為題,我讀著專訪物理學家高涌泉的那篇,「人們之所以喜歡幻想時間旅行,是因為他們想利用時空旅行去更正過去所犯的錯誤、所造成的遺憾,但他們可能忘了,就算挽回了某個遺憾,也可能產生新的、更大的遺憾。」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也無法彌補遺憾,但我讀著那段文字,又看著週日下午去到七叔公家所拍的照片,我發現攝影與書寫,就像是進行一段時空旅行。
因為小廖與阿美的出版,我與書中族譜中原本只以文字呈現的七叔公連上線。他曾經跟小廖一起在沖印公司工作過,也一起去到多明尼加開沖印店。那天工作坊結束,我去到七叔公與小叔家,小叔大我一個輩分,但實際上只大我兩歲,我們初次見面,相談像是朋友。叔公說起從前去多明尼加,接著拿出小相本,翻著翻著我看到了他跟小廖的合照,相片中的他跟小廖都有種中南美洲的陽光與豐腴,而七叔公現在看起來不太一樣了,看起來反而有點像我在紀錄片中看到的五叔公,都有種溫文儒雅的氣質。
接著他拿出一張照片,是他們六兄弟與妻子的合照,這種儀式感的家族照都有一種氣勢,也因年代久遠而呈現出一種歷史氛圍。我阿公是最左邊那位,現在才發現他身材非常高大,跟當飛行員的六叔公一樣。嬸婆們有三位穿旗袍,吸住我眼睛的是她們的頭髮!
七叔公又抱出一堆三上彩色的小相本,那藍色的相本好令人懷念。七嬸婆說她以前也是拍 printer的(台語,意思是機械放相員,跟阿美的工作一樣)。小叔的太太我該叫嬸嬸,但其實她年紀比我還小,
總之這位我的嬸嬸我七叔公的媳婦,看著那些她未曾參與的照片,一本一本翻著。要離開前我們一起拍了張合照,突然發覺如果不是因為我往前追溯爸媽與三叔公的故事,我現在不會在這裡,不會拍下這些照片。
書寫也像一種時空旅行,它無法改變過去,卻可以改變未來。對於過去的回看與重新理解,我看待爸爸的眼光不一樣了,對阿美也有新的認識。
回高雄家時我簡單煮食,我跟爸媽吃飯時間不同所以很少一起吃。我煮完後在客廳吃的時候,小廖跑去廚房要整理流理台。我說你不要動,我等一下整理。小廖說我雞婆啊。我說你不要雞婆。小廖繼續笑笑的說我就是雞婆啊。就這樣我們東一句西一句,小廖就把流理臺整理好了。我知道這是小廖的愛。
前天與非書店的曉晴有場直播,它的主題是「自己的故事自己說」,曉晴問我對這句話的想法。我說,書寫的人總是有話想說,而我們用寫的;而有些人覺得沒有需要說,這樣也很好;但有些人覺得自己不會說,希望別人來幫自己說,他們會說:「我不會寫。」但其實若真的有話想說,就一定能找到方法,一定會寫,只要把想說的先直接說出來就好了,「除非沒有話想說,或是覺得沒有必要。」但如果你想說,你自己說永遠比別人幫你說,更能貼近你自己。
說到這裡,我要分享這暑假最後一場新書活動──這場會在台東晃晃,它不只是新書分享,同時也是一場家族書寫工作坊的小小體驗,我將陪伴想進行家族書寫的朋友,進行一場對談,開個小小的頭,我們會寫一段短短的家族故事,收進底片殼裡,你願意的話可以跟別人分享,也可以自己收起來,但這個小小的故事,說不定日後有機會顯影成更完整的故事。
活動內容詳見──
▸挖掘家族故事的起頭|底片工作坊——《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新書分享會暨家族書寫【手作體驗】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可以捐血真是太好了


回高雄,抓緊機會去找朋友,途徑大東站時看見剛好有捐血站,寫著缺血,想起 好久好久沒有捐血了,於是訊息給朋友:「我先捐一下血,捐完再過去喔。」

想捐血其實也是因為想知道自己能不能捐,以前總是因為體重太低,或是血紅素不夠,而沒辦法捐。現在體重不是問題了,但還是不太確定血紅素的狀況。看了之前的紀錄,上次捐竟然是12年前還住台北的時候。

捐血站空空的,完全不用等。護理師確認了基本資訊後說:「幫你測一下血紅素喔。」手指頭被扎了一下,我有點緊張,血會不會沉下去呢?

護理師繼續問我問題,我則心心念念留意血有沒有沉下去,因為瓶子剛好被擋住了。護理師都問完後,準備幫我上手圈,我忍不住問:「血有沉下去嗎?」護理師推瓶子給我看:「有喔。」

血很快就捐好了,我很驚訝,因為以前就算可以捐,血也是流得很慢。

捐完血覺得好開心。我的血壓不再過低,心跳不再過快,血紅素夠,這一定跟我長了肉肉跟跑步有關。儘管我非常想要把我小腹跟腰內肉減掉。

可以捐血實在是太好了,運動實在太好了。能把不舒服的肉肉減掉又可以捐血就更好了!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那麼我該按照什麼來整理人類。投票前夕

 


我可以這樣整理蘿蔔
按照大小整理
按照形狀整理
按照品種整理
按照價格整理
按照好壞整理

​那麼我該按照什麼來整理人類
整理人類的好壞
我可以將人一個一個剝開
將頭髮一根一根取下器官一個一個摘下
好的一邊壞的一邊
頭髮好的眼睛好的鼻子好的牙齒好的頭腦好的跟心臟好的脾氣好的
組成一個好人
頭髮壞的眼睛壞的鼻子壞的牙齒壞的頭腦壞的跟心臟壞的脾氣壞的
組成一個壞人

這樣就整理好了
這世界的好人壞人?

──〈那麼我該按照什麼來整理人類〉,瞇

​昨天有點心浮氣躁,但很難總結一個原因,原本想把感覺打一打梳理梳理,這是寫作者該做的事,但我怕說不清楚,怕被貼標籤。我想可能因為網路,因為我們彼此並不是真的面對面,因為某種一刀切,黑色與白色,對與錯。

明天的投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決定。安靜很久,最後還是忍不住想說話。想說的是,想對自己說的是──不論我做什麼決定,不論我的家人、朋友做了什麼決定,不論與我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做了跟我相反或相同的決定,我會想起進擊的巨人,想起人類的歷史,想起我們總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選擇,我們不想愧對自己,想要認真負責。我想對自己說的是,有沒有可能做出選擇,但是不仇視他人?可能嗎?太理想主義嗎?可能太理想了,但就是因為理想所以要往那個方向靠近。

我相信台灣人可以是這樣的人,有理想,並且寬容。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終於放晴,要開始出貨了!

終於放晴,要開始出貨了!
▸野人谷土鳳梨
▸無農藥無肥料
▸無使用防草黑布,人工除草
在這裡提供一個鳳梨小知識:之前一直以為「捻心」是要讓冠芽不要長太大,原來不只是這樣,捻心可以讓養分集中在果實。照片中的鳳梨左邊有捻心,右邊沒有;左邊的冠芽較小,果實圓胖型,右邊冠芽較大,果實呈瘦長型。
今年的鳳梨個頭較小,但都很飽滿,滋味濃郁 🙂
小小顆的鳳梨就留給自己了,現削現吃!
▸野人谷2025夏鳳梨預訂單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第一次這麼愛7-11

 


家裡網路速度慢到一個極致,70M的檔案半小時還傳不出去,信廷說下午開車出去繞繞找個網路順的點,我說都開車出去了,不然去關山的初桃好了,「上次去感覺不錯。」午餐後開車去到初桃結果沒開(嗚嗚明明GOOGLE寫營業中),想是連日的雨以為沒有人會出來喝咖啡吧。唉唉這下要去哪裡?信廷說不然初來的7-11好了。「初來?很裡面耶!」「還好啦都快到海端了……」於是我們開著車去到初來的7-11,打開筆電開始傳送檔案,10趴20趴50趴,瞬間100趴30秒就傳完了,大概是我們家速度的一百倍,趁機把該傳的大檔都傳一傳。

飲冰室紅奶茶、統一糙米漿,不到五十元,網路快加無敵山景與田景,還有涼涼的風,第一次這麼愛7-11。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我的十二碗

這兩天臉書開始轉傳五百碗,看了名單,覺得吃這件事真的是超主觀,裡面有我看了點頭的,也有看了搖頭的(?)但也明白有些人評選可能是吃回憶、吃家鄉、吃感情,因為如果是我來選說不定也是。剛剛吃晚餐時一邊吃一邊想,如果是我,直覺會想起哪些店呢?

[高雄]

1.寶記小龍包

從我小學到現在,至少超過三十年,從餐車開始,到現在有固定的攤位做外帶,從一籠三十五到現在一籠九十(沒辦法物價在漲),還是好吃。特製黑色辣醬油超讚。

2.寶珠蛋黃麵

以前開在我家附近,我回高雄的第一餐幾乎都是蛋黃麵。附清湯,滷味會先燙過。但自從老闆娘要照顧家人關店後我就再也沒吃過了。

3.小林雞肉飯

也是我家附近。不是雞肉絲而是帶皮的碎肉塊,會灑油蔥,雞油超香。

4.旗津趕鴨上桌

聽JJ的推薦想去吃他的鴨肉飯,結果去的那天賣完了沒吃到,但下水湯令人驚豔,一碗五十料超多,多到不知道是在吃料還是喝湯,湯身鴨肉味十足。不是在熱鬧的那條街,沒有招牌很容易錯過。

5.沐慕小鋪

跟上面的店家相比歷史最不悠久,只有幾個月,是某次我去銀行辦事因為路不熟入肚子卻又很餓意外闖進的小店。當天的特餐是花蓮的跑山雞,配菜有茄子、花椰菜、番茄、玉米筍跟厚煎蛋,她的配菜幾乎都是川燙但淋醬很厲害,雞肉是用煎的,淋上自製清爽的白醬,飯是蕎麥飯。咖啡店的簡餐只要一百五是不是很便宜?是超級認真做餐吃了非常舒服的咖啡小店。(這家不小心寫太多字了)


[台東]

6.新生路手工麵線

在台東超級少外食,當然有幾家OK還不錯的,但直覺想推的就是新生路上一家超不起眼而且記不住招牌的手工麵線。他的蚵仔超大超新鮮,大腸很過癮,當然麵線最重要的是麵線本身,我不喜歡那種碎碎短短的麵線,麵線就是要長才能滑順的咻咻咻啊。

[東港]

7.東港蔡沙蝦肉丸

說到沙蝦肉丸東港知名的有兩間,另一間是正宗。正宗我也吃過,也不錯,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蔡,因為特製的黑色辣味醬油,淋上那個真是會忍不住一顆接一顆。

[台南]

8.崇善鴨肉飯

大家都說高雄鴨肉飯很有名,但我目前還是最喜歡台南的崇善鴨肉飯,不是肉絲而是鴨肉塊,鴨油超香,鴨肉超多鋪平根本就是蓋飯。其他的鹹菜鴨當歸鴨麻辣鴨血都好吃。

[彰化]

9.阿璋肉丸

老實說一直都沒真的吃過彰化肉丸,最近才吃到。沙蝦肉丸是小肉丸,阿璋是大肉丸,所以一顆就夠。肉丸的內餡雖然重要但皮跟醬料更重要(?)不廢話,阿璋好吃。

[台北]

10.雙連早市炸物

老闆娘超霸氣一直請試吃,但我不是因為一直被請才說好吃。原本不在預定選項內的紅糟排骨跟瘦肉,真是無敵好吃。剛剛看了照片好像是叫強哥,據說是每個禮拜六會在雙連擺攤。

11.文化蒜味牛肉拌麵

剛剛又撈到一個回憶。要說文化什麼好吃那就是牛肉拌麵,蒜味牛肉拌麵,整家店只賣這個,只分大中小碗,自己舀清湯。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

12.二八五巷

台北有更多小吃回憶其實是內湖二八五巷。讀文化時住內湖,二八五巷的攤販真不是蓋的,有一攤鮮肉湯圓超好吃,每個禮拜五的炭烤大雞腿啊,這個真的是吃回憶的。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配速來到06:24,而且第一次有跑步還蠻愉快的感覺


下了兩天雨,今天傍晚終於間歇停雨,抓住空檔去跑,不曉得是因為休息了兩天,還是因為今天很涼爽,配速來到06:24,而且第一次有跑步還蠻愉快的感覺。也可能是因為路線,前兩公里緩下坡,速度不知不覺就拉快了,第三公里開始緩上時,以為會超過7分鐘,因為身體的感覺變慢了,但偷瞄手錶竟然維持在06:30左右,原來只要不是太明顯的坡度改變,節奏感出來後就會維持一個狀態(感覺跟寫作好像)。
最後一公里同樣不去看手錶,好好感覺自己的身體直到逼逼響起,五公里平均配速06:24。回到家看手機,每公里的配速都在7分內,第二公里竟然在6分內,跑的時候知道今天自己狀態不錯,果然很不錯,連心情都愉快起來,甚至想要明天早起固定晨寫(我一段時間沒有晨寫了)。
跑步跟寫作果然很像,節奏感很重要,還有餘裕的時候就留一點餘裕到隔天,不要拚盡全力。規律也很重要。這樣說起來,我好想減少出遠門的時間……沒關係現在是過渡期,之後再慢慢調整。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下了一個晚上的雨


下了一個晚上的雨,家前面的田就變成這樣了
拍的時候,剛好捕捉了一滴從屋簷掉下的水珠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原來腿動得快會比較痠


1.原來腿動得快會比較痠
2.昨天休息了一天,好好按摩
3.今天再起跑,以為會跑得比較慢,結果配速還快了3秒
4.五公里來到06:53
5.好開心
6.人類果然是需要數字激勵的動物
今天原本想要跑慢一點,怕腿的肌肉還不適應,跑太快乳酸也會累積太快,可一旦跑起來覺得輕快,好像就慢不下來。再來是自己有點刻意控制在7分內,我沒有設定配速,而是跑一段瞄一下手錶。今天改變路線,把原本微上坡的路段提前,因為之前最後一公里微上坡,都有一種好累不想跑了的感覺,今天決定先苦後甘,果然有用,第三跟第四公里的配速來到7分多一點點,第五公里反而變快了,來到06:50。
完成真的很開心,因為我還沒有變成喜歡跑步的狀態,還稱不上喜歡跑步。跑第四公里的時候還是有種,啊,想停下來,停下來用走的不是很舒服嗎?人類為什麼要自我訓練呢?人類大概是唯一一種會自我訓練的動物吧。但人類也大概是唯一一種會因為自我實現而感到有成就感的動物?儘管是極其微小的成就感。
但人類也是會被數字綁架的動物。我發現自己不斷在瞄手錶,看自己跑了幾公里,配速多少。剩下最後一公里時我想著,只剩一公里了我就好好感覺自己的身體吧,不要再看手錶了。路線跑得很熟,知道從現在這裡跑到家就是一公里,不需要看手錶了吧,就等著最後一公里完成時逼逼響起,也不要去看配速,自己應該感覺得到自己的速度吧。就這樣,最後一公里我認真地向前看,感覺風和剛下過雨的地面。我感覺自己有點想偷偷瞄手錶,忍住,我看著前方的路難道我不知道還有多遠的距離嗎?為什麼一定要靠手錶來告訴我呢?就這樣東想西想的跑著,在離家約二十公尺處響起了逼逼,逼逼,五公里,我馬上停下來,06:53。我沒看錯嗎竟然比上次快了3秒。
今天晚上也是要好好按摩。

 

回高雄小廖又跟我說起遇到鬼的事


遠流粉絲團po的這張好好看,而且我超喜歡他配的文字,謝謝肯尼 🙂
上週回高雄小廖又跟我說起遇到鬼的事,現在想想,每次提到暗房他說得最多的反而是:「做暗房不能怕鬼。」但這我沒寫進書裡,因為沒有剛好的段落。上次回去,跟他提起七叔公的兒子也跟我連絡上,他就說,七叔公也有一起去多明尼加喔,「我們那個休息的小房間,有一個黑鬼。別人進去都嚇得不敢在裡面睡,進去都有聲音啊,還好遇到我這個不怕鬼,不然會嚇死你知道嗎?」
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好了,7/26到台中潮返聽我說鬼故事(?)喔不是,是聽我說小廖和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的故事。
【當滌爸滌媽變成小廖與阿美】
📕📘 從《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看家族書寫
📆 7/26(六) 14:00pm-15:30pm(13:30pm開放入場)
📍 潮返書店(台中市中區中山路131號)
🎙️ 主講|廖瞇(本書作者)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第一次明白不用為了寫詩而寫詩

第一次明白不用為了寫詩而寫詩,詩是當下的觸動,當你感覺到你就會知道。能不能找到適合的文字來說她?說出來就是詩了,說不出來也沒關係,就讓她流走。

(給非書店的創作者自介)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野人谷的鳳梨來了


好的,野人谷的鳳梨來了。今年熟得比較晚,大概下週才會出貨,但總算是等到了,我還是最喜歡土鳳梨,酸酸甜甜最好吃了 :)
另,今年產量不多,信廷自己沒有做鳳梨乾,但有做果醬。想吃鳳梨乾的可以買我們農友李萬枝的(訂單裡面有)。想買手工豆麥醬油的也有,是朋友徐凱做的。總之信廷出貨就會順便幫朋友賣,想要訂的人可以一起買。
(預計出貨時間:7/21-8/20)
▸野人谷2025夏鳳梨預訂單 🙂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果然人類需要數字激勵


睽違十一天再度起跑,也是跑5公里,今天試著把步伐縮小一點,頻率加快一些,發現這樣跑起來比之前輕鬆也比較快,平均配速來到06:56,比上次快了一分鐘。
看到這個數字很開心,果然人類需要數字激勵(?)
今天繼續跑,但前天拉筋跟按摩不夠,腿有點痠,跑起來有點小重。但我發現感覺腿重的時候,就是把步筏再放小一點,速度再加快一些,有點像小碎步那樣,然後手臂的擺動幅度不要太大,這樣感覺比較輕鬆,腿也會感覺跑起來,不會重重的往下墜。但到了第四公里好想休息的感覺又出現了,大概是前一天腿的疲勞還沒消除,這時發現鞋帶有點鬆,我停下來綁,一停下來就不太想跑了。今天傍晚陰涼,有點微風,突然覺得停下來走路好舒服好棒喔,於是我在3.5K的時候停了下來,配速是 06:37。
雖然沒有達到預訂的5K,但覺得好舒服好棒。今晚要好好拉筋按摩。



 


上週回高雄去有咖啡,老闆R君問新書出版後反應如何,我說小廖阿美這本講沖印故事的書還是偏小眾,卻意外牽起了一些連結。因為自由跟聯合副刊的摘錄,有不少人因此遇到小廖阿美這本書,像是佳家老闆娘的孫女,我因此認識開了一甲子照相館的秀珠阿嬤跟士勇阿公。還有更驚奇的是,我跟五叔公的孫女和七叔公的兒子也分別連上線了,雖然是親戚,但因為彼此都沒見過面,感覺到在言談中很擔心打擾到對方,卻又帶著一點興奮,因為我們的長輩都走過沖印年代,我們擁有一些共同的回憶。
五叔公是小廖阿美從前在菱天沖印公司工作的總經理,是他帶小廖入門,從裁切相紙手把手的教;七叔公是菱天的財務主管,我聽小廖說,七叔公後來也一起去到多明尼加開沖印店。五叔公的孫女與七叔公的兒子,說著一些我不知道的事,而他們也說,因為小廖阿美這本書,讓他們知道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感覺好像交換喔。我發現家族書寫一旦開始,就像抽毛線一樣會越抽越多,而難的是一開始要怎麼找到那個線頭。
第一場新書分享跟阮鳳儀在台北誠品南西,以家族書寫為題,我非常喜歡阮鳳儀提到父母的第二冊的概念。寫《滌》的時候,寫的是父母的第三冊了,而《小廖阿美》是我父母年輕的時候,甚至是還沒當父母的時候,是他們的第二冊。寫完後再回來看這兩本書,才發現我寫下了他們不同的面貌。
在構思台中場新書分享時,我想不如來談談這兩本書不同的父母面貌。明明是同一個父母,為什麼在不同的書裡所呈現的樣子會不一樣,我書寫時的心理狀態又是如何?
這場的主題是「當滌爸滌媽變成小廖與阿美,不同書寫動機下的父母面貌」,但還是會談一些沖印年代與李鳴鵰的故事。七月初在高雄三餘場,我的老同學跟我聊起從前的小相本,我說起三上彩色,她說有有有她記得她家有,「如果分享會邀請大家帶家裡的小相本來分享,應該很有趣?」我說對耶,好像很有趣。
第三場新書分享,7/26在台中潮返書店,邀請大家來聽聽關於家族書寫,關於沖印年代與攝影三劍客李鳴鵰,如果你願意的話也歡迎帶家裡的小相本來分享(可以來個懷舊相本快閃?)而很巧的當天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知道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期待有好結果,祝福所有的台灣人 🙂
【當滌爸滌媽變成小廖與阿美】
📕📘 從《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看家族書寫
📆 7/26(六) 14:00pm-15:30pm(13:30pm開放入場)
📍 潮返書店(台中市中區中山路131號)
🎙️ 主講|廖瞇(本書作者)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