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班,無處安放



大概花了三天,把班看完。其實對看書快的人來說,這本大概一到兩小時,就可以看完,因為就像看電影一樣,會一直想看下去。一部電影大概一個半到兩小時,這本書的閱讀時間可能也差不多。
 
但因為我不是那種可以一口氣看書看很久的人,所以我還是分了三天來看。
 
今天讀到最後的時候,我問Y,「你覺得這世界上最壞的人是怎樣的人?」Y說,最壞的人?我又修改了我的問題:「你覺得怎樣的人,會對這個世界會造成很大的損傷、傷害?」
 
我覺得我的問題不是很清楚,但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我只是透過問題的樣子,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我說,「你說殺人犯好了,他就是殺一個人、兩個人。這個意思不是說那一個兩個人不是命,而是他就是用『他自己』,殺人。他殺的人,有限。」
 
「但是有些人做的事情,他不覺得自己是在殺人,因為本來他確實不是以『殺人』為目的,但很多人卻會因為他而死。」我這樣說完,Y說,你說的是科學家嗎?我說對,雖然說完之後,我覺得政治家應該也是。當然我說的不是「所有的」科學家,「所有的」政治家。
 
Y說某些殺人犯是因為失去理性,所以殺人,「但科學家卻不是因為失去理性,而去做那些事……」我想了想,科學家感覺都很「理性」沒錯,但他們的理性似乎只用在「事」上。嗯怎麼說,我說《班》裡面有一個科學家的角色,我覺得他在面對班的時候,根本一點也不理性啊,他根本沒有把班當作是一個人。
 
「沒有把人當作是一個人」,究竟是沒有理性?還是沒有人性?什麼是理性?什麼又是人性?
 
在《班》這部小說裡,幾乎所有對班好的人,都是跟班一樣曾經有過辛苦經歷的人。而那些想利用班的人,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甚至高高等教育的人。對班伸出手的人自己也很困苦,也沒有資源,但就是這樣的人對他伸出手。而那些想利用班的人,他們資源很多。
 
但他們都是「人」。
那班是「人」嗎?
 
班是人,又像是獸。他穿著衣服,會自己洗澡。但他生氣和開心的時候,就像是獸。交配的時候就像動物一樣交配,所以有女人會對他喊「你這個畜生、禽獸。」但這個他人口中的禽獸,不會想要去「陷害」人,不像人會去陷害人。所以班很怕「人」,雖然他自己也是人,應該是人。
 
班瞇著他那跟常人不一樣的雙眼,看著海灘上黑的白的紅的黃的各式各樣不同人種的人,班想著,為什麼這些人可以「這麼近」的在一起?為什麼自己跟他們那麼不一樣?但是他想不出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那樣孤單。
 
讀班的時候,一直會緊張。因為班其實有遇到好人,但我不曉得什麼時候這個好人會離班而去。因為那些好人也有自己的困難、自己的包袱。如果班一直都很慘,從未感覺到「人性」(這時我又用了人性),那麼這就是一個在地獄的故事,我也就能有心理準備。但班遇到好人,也遇到壞人,所以還沒有看到最後之前,我不知道結局到底會怎樣。結局到底會怎樣呢?
 
人性是甚麼?理性是什麼?理性是人才會有的嗎?理性是人之所以為人可貴的東西嗎?那又為什麼,人可以這樣傷害另一個人?但又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這樣去保護另一個陌生人?去愛一個陌生人?
 
《班,無處安放》,原名是Ben, in the World。這兩個書名,我都很喜歡。作者多麗絲‧萊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