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瑕疵人形


 「英文glitch:機械的小瑕疵、小故障;流散的電流或訊號導致機體停擺。看似微小不起眼的錯誤,卻要耗費特別長的時間才能找到癥結。Glitch發生時,機械會跳針、當機、自我重複。​

當然不是只有機器會發生glitch。​

回顧自己的小說,我發現裡頭的人都有glitch。他們的生活出現某個破綻,非常細小,小得幾乎不被外人察覺,小得還能讓他們勉強生活;但他們會在某個無法撐住自己的時候,墜入那個破綻中,從此不斷重複類似的舉止,卻永遠無法藉此找到出路。」​

──《瑕疵人形》後記節錄,林新惠​

一直都喜歡科幻小說。喜歡,但讀得不多,所以只能說喜歡這樣的題材。為什麼喜歡呢?因為人與機械的分界越來越曖昧不明。哲學問題裡有一題:一個人的器官如果慢慢置換為機械,那麼要置換到什麼程度?一個人就會被稱為機械?還是說只要有「某個什麼」存在,他就永遠算是個「人」?這類思辨出現在電影的《變人》中(這是從機器人變成人),也出現在《攻殼機動隊》中義體化的人類身上。​

而林新惠說:「人和機器之間,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選一,而是光譜。……既然都在這個光譜裡,那麼會發生在機器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我覺得《瑕疵人形》這部小說有意思在,它不單單是一般印象中科幻小說,不那麼機械與科幻,而是從人身上去看見機械。機械會短路,會跳針,若無除錯就不斷重複相同路徑,而人類也是。​

人與機器高度相似,且越來越相似?但我想,或許機器與人最大的差別是──當機器短路,其結果可能是報銷,或檢修使其再度正常化──所以說,機器只有正常運作或報銷一途,沒有其他選項。但人類短路,我們是否可以接受自己或他人短路?儘管可能很辛苦。機械自己找不到glitch,需要外力來找,那麼人類呢?人類是不是可能自己找到自己的glit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