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連結

朋友巧遇,傳來了照片。北上幾次,我自己是還沒有機會遇到。​

◆​

「你不要給他買飯了。」我對媽說。你幫他買飯,他又嫌,這樣是何苦。但我現在想,如果連買飯這樣的事都沒有了,連那一點能夠表達關心的表現都沒有了,雖然滌總是不屑,那滌是不是連走出房門取食都不用了?​

黃律師說,因為沒有聯繫,所以那些人沒有羈絆,沒有線牽著他們。沒有羈絆,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了。我聽著的時候很想哭。​

可是有時候,不是沒有羈絆啊。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不知道能做些什麼。不知道該做什麼才是好的。​

──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節錄。​

◆​

好奇潘柏霖為什麼選這段?寫了訊息問他,他說:​

「因為我覺得買飯這個橋段剛好呈現了人物彼此的位置(或者說人物間的動能),算是滿能代表整本書想談的東西(彼此的位置,試圖理解彼此不得其門而入,想放棄但還在嘗試的狀態)。​

另外購買食物本身可能算是很常見的試圖關心他人但不知道怎樣關心比較好的方式,選的時候是希望這段可以讓一般公車捷運上的路人看到的時候,能更同理這本書想說的東西(就算可能一般人家中沒有像是滌這樣的家屬)。」​

說真的,寫的時候我沒想到,買飯會是這樣的連結。寫的時候只想真實描述,當下的狀態,當下所想的事,我沒想到讀的人會有這樣的連結。​

媽媽不確定滌是否想要,不確定滌對此連結的真實想法,但只能透過如此,去表達愛、表達關心。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時候,呈現出不同意義。而這個連結,一直到了最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