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不想說了

朋友家裡的電話響了​

一聲,兩聲,三聲。我躺在地板上聽著電話響。第四聲,第五聲,第六聲。我想著電話那頭,是電信費的催繳,還是詐騙電話?還是……​

第七聲。第七聲還未結束,只鈴了0.001秒就停了。像是話還沒說完。​

還沒說完,但不想說了。​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需要浸在裡面

最近讀在一些自己不是很懂的資訊。弄得稍微懂一點後,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難懂,之前不懂似乎是因為文字的表達。文字表達生硬,不好想像,特別是並未親身經歷那些,只能透過文字帶我想像,那麼,文字帶來的可能是連結,也可能是斷裂。有些文字將我和我想了解的世界連結在一起,有些卻產生斷裂。​

而有些,似乎也是文字難以表達;文字難以表達,卻能透過口說。好神奇,原本只看文字看不是很懂的資訊,經過人一解釋就懂了。不是一樣都是「文字語言」嗎?當然,透過實作又會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比如素描,你看書上寫,聽別人說,都不比自己親手拿起筆來畫,會更明白層次是什麼、色調是什麼。​

然後,厲害的寫作者就是,能夠將他人未曾經歷或可能無法經歷的事件與感受,透過文字讓讀者幾乎感同身受。這需要什麼?這需要寫作者自己真的浸在裡面。不是在水面旁看著水面的波紋,而是進到裡面浸在裡面。但能在裡面多久呢?能進到多深呢?這不是只是「想」就能做到的事,還需要時間,還有要克服自己無法進到裡面的障礙。 ​

但為什麼要進去呢?當然有為什麼,也沒有為什麼,就是「想要」而已。​

哇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要怎麼學?

要怎麼學​
說話?​
要怎麼學​
寫字?​
要怎麼學玩?​
要怎麼學​
學習?​

沒人教我該怎麼學​
我怎麼會學會學習?​
我沒有學會學習​
我要怎麼學習?​

要怎麼學​
做人?​
為什麼我還沒學會做人​
我就已經是個人?​
為什麼我還沒學會說話​
我就開口說話?​
為何我還不懂愛​
我已經開始愛?​

為什麼​
我還不知道我要什麼​
我已經走在路上?​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有人?

一進門,他聽見聲音,好像有人。​





「原來是掃地機器人。」​




加油

「生活再貧困,也要努力活下去。加油!」
「可是……汽油又漲價了……加油好貴!」


重要新聞

「這則新聞很重要!」
「哪裡重要?」
「考試會考。」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雙蛋黃

前陣子,老斌買回來的一批蛋​
每顆打開都是雙蛋黃​
第一顆我們哇​
第二顆也哇​
我們想​
該不會每顆都哇吧?​
結果還真的每顆都哇​

老斌說​
是不是從外觀就可以判斷出雙蛋黃啊?​
我說​
雙蛋黃如果沒有被人類撿來吃掉​
那會順利孵出兩隻小雞嗎?​
還是兩隻都會死掉?​

 


你這花多少錢?

你這花多少錢?​

不用​
花不用錢​

你花都不用錢喔​
為什麼你花都不用錢?​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恐龍在鐵道上一直奔跑

 

01.​
我發芽了,​
我變成花朵。​
沒有東西吃,​
我枯掉了。​

02.​
沒有澆水,​
給我的花對不起。​

03.​
我的花那麼快快長大,​
又那麼快快死掉。​

◆​

聽雨寫字​
會消失​
會被擦掉​
被媽媽擦掉​

◆​

搬家的時候,房子會動。​

──Watan​



〈流浪狗〉​

01.​
一隻小羊,​
他沒有毛,​
他很冷。​

02.​
一隻小羊,​
沒有人陪他,​
很孤單​
又瘦又冷。​

03.​
流浪狗,​
被人丟掉,​
越來越兇。​

04.​
你把那隻狗丟掉,​
不然也把你丟掉,​
一直流浪,​
一直變兇,​
一直做壞事,咬人家。​

05.​
他很孤單,他不會咬人。​

──Watan、Ali​


(出自《恐龍在鐵道上一直奔跑》。Watan瓦旦、Ali阿麗、Makao馬告,共同創作。斑馬線出版。)​

◆​

朋友E說想送我一本詩集,收到後,原來是《恐龍在鐵道上一直奔跑》。這本詩集我之前就注意到,但一直還沒有讀。我問E為什麼會想要送我這本詩集?是因為裡面有小孩的詩嗎?E說,其實他在看的時候沒有特別去想作者是小孩,想送我主要是因為裡面的詩句。​

嗯,其實我讀詩的時候,也不會去區分這是大人寫的,或是小孩寫的;對我來說只有,那些句子有沒有打到我。我不會特別說什麼什麼是童詩。每個人對詩的分類與判斷不同,但對我自己來說,沒有「童詩」這樣的分類。就算那是小孩寫的,但我不會特別說那是童詩;小孩寫的詩一樣是「詩」。大人寫了很像小孩寫的詩,我也不會說那是童詩。​

那為什麼我要問E,「因為裡面有小孩的詩嗎?」因為,小孩的詩被看見的方式,跟大人的詩不太一樣。小孩極少自己主動寫下來發表;小孩的詩多半是被大人聽見,記錄下來。當然小孩也可能自己寫下來,但他們不以為意,那些句子就像他們呼吸的空氣;他們可以生出很棒的句子,然後輕易把它們丟掉。​

所以,讀小孩的詩的時候,我總會留意那些句子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被生出來,被留下來。我發現經常是在跟大人聊天的時候,而那個大人可能是喜歡詩的大人。他喜歡詩,跟小孩分享詩,他們一起讀詩;小孩讀著聽著說著,也就說出或寫出自己的句子。​

以上分享的詩,是小孩Watan與Ali,他們在七歲時所生出的詩。而陪伴他們的大人叫Makao。Makao留下這些詩句,在多年後,這些曾經只飄散在空氣中的句子,被印成了字,與現在的我相見。​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噪音管制法條整理

一、 噪音管制區​

噪音管制區劃定作業準則第2條初步將管制區域分成四類,管制區的類型會影響到管制的強度,第二類管制區相對較受保護,而類型如下:​

第一類:環境亟需安寧之地區。​
第二類:供住宅使用為主且需要安寧之宅地區。​
第三類:以住宅使用為主,但混合商業或工業等使用,且需維護其住宅安寧之地區。​
第四類:供工業或交通使用為主,且需防止噪音影響附近住宅安寧之地區。​


二、 擴音設施:指具有接收音源音量裝置(含可外接麥克風、收音器之功能)及音量擴大功能之設備或設施。​

三、 測量時間:選擇發生噪音最具代表之時刻或陳情人指定之時刻測量。​

四、 測量方法:測量擴音設施時,以擴音設施音源水平投影距離三公尺以上,主管機關指定之位置測量之。​

五、 第一、二類管制區之擴音設施噪音,規範如下(分貝)​

1. 第一類:日間(57)晚間(47)夜間(40)​
2. 第二類:日間(72)晚間(57)夜間(47)​

六、 擴音設施之噪音: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

​資料來源:
​噪音管制法、噪音管制標準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關於「約定」的亂講

朋友要租房,已經簽約了又看到另一間令他心動的房間。他說他想去看。「你怎麼沒有說我很離譜?」​

我說,這種事.....就好像如果已經跟別人訂婚,但突然出現一個超喜歡喜歡到不得了的,可能就會毀約吧。不太可能為了當一個有誠信的好人,就放棄那個自己超喜歡的人?​

不過,如果沒那麼喜歡,就不會放棄原本的約定?但這樣話又說回來,跟別人簽約不管是約定房子還是約定結婚,最好都很肯定再約定?不然被約定的人可能會很困擾?但結婚都可以離婚了,租房簽約算什麼?(整個亂講一通)​

朋友說他本來以為我要舉訂果醬為例子,我說我完全沒想到果醬哈哈。你跟我們訂果醬訂鳳梨,當然還是可以再跟別人訂果醬訂鳳梨啊,只要兩邊都有付錢就好。這樣想想也是,不論是租房還是買房,跟結婚不一樣,你想要訂幾間都可以,只要有錢。​

但想想其實人也是,你想要跟幾個人交往都沒問題,只要自己的心過得去。你跟很多人結婚才會有問題,但不怕犯法就沒差。​

所以,如果單純是契約,契約就是契約,單方終止,就承受單方終止該負的責任,可能是錢,或是契約中提到的什麼。​

所以真正令人感到不安的,不是終止契約,而是關係。​

你與某人的關係越深刻、越複雜,就算沒有法律上的契約,當自己要與對方終止時,不論是情侶關係、伴侶關係、朋友關係、工作夥伴關係,都會令人感到..... ​ (暫時想不到形容詞)​

不得不、必須如此。​

自己要與對方終止、或對方要與自己終止,或兩邊協議終止。不論是哪一種,都是一種痛,卻又是放下。​

幹,我為什麼在講這個,哈哈​

我跟對方的關係或深或淺,會影響我怎麼處理「約定」;還有我自己的狀態,會影響我怎麼處理「約定」,這裡的狀態包括──自己心理的成熟度。​

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因為自己心理狀況太差,而單方面終止了約定,沒有解釋沒有處理,沒有收尾。那感受真的很不好啊,但當時的自己卻又無法不如此。再來一次會比較成熟嗎?不會,如果依舊是當時的自己。​

現在的自己,跟當時的自己當然不一樣了。但很難一開始就是那樣。​

有形的約定,無形的約定。​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尺怎麼用,那條線在哪裡

 (一些雜感,本來想留言,但因為越寫越長,變成自言自語,所以貼到自己的版上)​

---​

我想到的是一個故事,一個事件,「我聽誰說」,那個「誰說」,該如何處理才是適當?​

比如,我去酒店聽到別人聊天,不論我是刻意取材還是非刻意,我可不可以將聽到的聊天內容寫下來?是不是一定要問能不能寫,才能寫下來?還是文中若沒有能夠識別說者身分的線索,就能將其視為「故事」寫下來?​

哪些算是「聽聞」,算是自己的「觀察」?──「這是我看到聽到的,我當然能寫。」哪些非得確認說者意願才能寫?若都要確認說者意願,那還有什麼東西能寫?有可能確認所有人的意願嗎?​

消化成虛構的小說,或許比較沒有爭議(但也不一定?)若是紀實,非虛構文類,那麼拿捏的那把尺在哪裡?​

尺怎麼用,那條線在哪裡,真的很難說準──但我「目前」想的是──對我自己來說那個判準是──「身為作者的自己,能盡力做到什麼地步」;而不是對自己說「作者怎麼可能做到那種地步,那要怎麼寫?」​

「我」寫出來的「故事」若是從「別人」而來,那麼我是否能盡力了解對方希望如何呈現來源?不管是一定要匿名、或是覺得不需具名,或是一定要具名。當然有時,我與對方有不同的考量,我可能也有自己覺得該如何比較好的做法,那麼,我是否能先與對方取得共識?若無法取得共識,我是否該放棄不寫?這又很複雜,這又牽涉到所寫的議題除了尊重對方意願外,是否還有該放在更前面而不得不寫的理由?​

而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寫的動機是什麼?是在消費這個題材?還是想透過書寫讓自己與讀者,能更深刻的了解某個自己原本不認識的世界?但這兩者有何不同?​

那個不同非常微妙。那個不同需要仔細感覺。那個不同,呈現在作者是將對方視為「題材」?還是與你產生關係的人?​

我說的,我真的都做得到嗎?

 

活著的人​
動手動腳​
在陽光下​
陰影處​
他們笑,或哭​
說話​
活著的人​
有老人​
小孩​

死掉的人也有老人和小孩​
他們都躺著​
睡著的人也躺著​
但不會化成灰​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她一直在過著今天

 


​打開小令第二本詩集的檔案,讀了第一首。第一首很喜歡。我又讀第二首,也喜歡。我回給小令說我可以寫。那時剩下的詩我還沒讀,但讀詩這種事是很直覺的,我讀到了,我感覺到了。​

感覺到什麼呢?​

感覺到小令聽見和看見的──「沒有聲音的剪影橫在地上,我靠近/噗噗噗噗——」她看見魚缸那打在地上沒有聲音的剪影,她聽見打氧氣給魚的噗噗噗噗,這是平常人走過就過去的市場一景。有多少人會定足在市場裡盯著魚缸,欣賞那將變成食物的魚的鰓呢?「牠的鰓像裝置藝術般開闔/我欣賞了一會兒,走回有陽光的地方」​

〈沒有人可以把你放回去〉,小令寫了在休市那天去了市場。「你」是誰呢?沒有人可以把你放回去,說的是不是沒有人可以把我「我」放回去?「我」是誰呢?是被關在魚缸裡的食物魚嗎?是小令自己嗎?放回去?放回去哪裡呢?​

小令會去市場買菜,但不一定買得到菜。我不喜歡去市場,因為我怕。我怕人聲吵雜,我怕不懂應對,我怕與生人太近的推擠,我怕買不到菜。小令不怕嗎?但她還是去。她寫著:「比過非常多攤的價/『明天再去買。』我說/你慢慢發現/我一直沒有明天」──〈今天也沒有了〉​

〈今天也沒有了〉是詩的名字,也是這本書的名字。「今天也沒有了」代表什麼?今天沒有那麼明天也不會有,那人要怎麼活下去?但小令想說的是:在平常的日子,我們都以為還有明天,但會不會突然間我們連今天也沒有了?​

認識小令之後,我很好奇她怎麼「生活」?我的意思是怎麼「養活」自己?我說的養活指的是錢,怎麼賺錢?在錢的事上我很務實,不需要多,但需要有,我要有至少能養活自己甚至讓自己心安的錢。我沒有正職工作,但不會過著沒有收入的生活。認識小令後,我很好奇她的收入哪裡來?因為她好像有時工作,有時沒有工作。上台北時我跟她約吃飯聊天,有時一餐吃起來加咖啡蛋糕也不便宜。小令會跟我們買果醬,有時一次買好多罐。我的伴侶Y問,她買那麼多果醬,她有錢嗎?我說我不知道耶,但我想她會買應該就是她有需要。​

我的養活指的是錢,但養活小令的是「感覺」。沒有工作可以嗎?沒有收入可以嗎?現有的收入可以養活自己嗎?但有時養活自己的不是錢,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兩天就不做/自尊心那麼高/都可以用來上吊了」──〈默認〉​

錢好重要。可是如果你將沒有今天,那你今天會做什麼?當下的自己不比明天重要嗎?不比賺錢重要嗎?​

小令的詩很私人。第二本似乎比第一本還要私人。她自己也說這本像是私人手帳。我在想,我的寫作是否曾掀開那樣多皮膚下的東西呢?好像沒有,我掀開的都是腦袋裡的東西;我樂於分享腦袋裡的東西,但我不敢讓人看我自己的血。​

小令是感覺型的人,我是思考型的人。我寫作經常是在思考,而小令似乎都是在感覺。如果說我寫作是因為我不得不思考,那小令像是不得不感覺。她就是會感覺到那樣多東西,她不是因為感覺很重要所以要去感覺,她是就是會感覺到很多。​

小令喜歡喝茶,喜歡泡茶,她說過希望能人茶合一。小令有時會問我,什麼什麼茶喝起來如何?對茶我能用的形容詞很少,只能說出「好喝」或「還好」(「還好」是「不怎麼樣」的客氣詞)。小令來我家時我泡茶,拿出器具時我會有點不好意思,擔心她會不會覺得太隨便?但她從來沒有說過什麼,她不會指點別人應該要這樣那樣。我在想不管我泡得如何對她來說全部都是「感覺」,就像她感覺她的工作她的生活她的人生。​

小令寫她自己,還有她的愛人。我讀到好幾首她寫愛人。現在的我已經活得太積極正面了,我已經快忘記那種「要愛不愛」的狀態──​

「趕走你/再偷看你低著身體為我/輕輕推動刀片削筆/刨下的筆屑紛飛」──〈教我削鉛筆〉​

「北美大角鹿在明信片上/盯著我。偶爾頂開我的書/厭煩我。因為我心智脆弱/沒人比我更想她」──〈嘴巴張開來啊〉​

那隻北美大角鹿明信片我也有,我也看過為小令削鉛筆的她。這些小令與她的愛人的詩,我很想問為什麼,但不需要問為什麼。只是當我認識了一個人,很難不把詩與人連在一起,總是有所投射。​

那麼讀詩一定要認識人才能讀出什麼嗎?也不用。就算你不認識小令,但她用的比喻與想說的東西,你多半會懂──​

「我的影子/永遠是盛著我的盤子//人們就踩在自己的盤子上/移動工作交配/再移動。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盤子上/從來就不在他方」──〈擦盤子〉​

「所謂的臉應該是/一醒來就能用的啊//要花時間塗抹的/只能稱作皮吧/我也買過顏料/勤奮化出臉的樣子」──〈可用的〉​

影子是自己的盤子,化妝是在皮上畫出臉,都是好厲害的比喻,人稱技巧的那種東西。但小令並不是練就了技巧才寫出這些,而是一直感覺一直寫一直感覺才生出了這些可以寫出自己的技巧。包括素描畫面的文字,包括比喻、口氣,包括句子的韻律。​

寫出自己重要嗎?無謂重不重要,只有不得不寫。寫了會有明天嗎?不一定有,但會有今天。​

讀小令的詩會把我拉出現實,拉回來自己裡面。當我看著小令不斷的在檢視自己,不說好不說壞的看著自己、寫下自己,我就比現在更活在今天一點點。​

 

──《今天也沒有了》推薦序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今天也沒有了》。閉著眼睛讓手畫畫。

 

小令出詩集了,而且是雙詩集。今天下午兩點線上有場分享會,時間到的時候我點進去,但一直進不去,等到進去的時候,小令已經開始在講話了。後來我想,剛剛可能是同時太多人要點進去,所以才會遲遲進不去。​

開始的時候,朋友剛好來家裡。朋友有小孩。阿寬走到我旁邊問我在幹嘛?我說在聽小令講話。他問怎麼沒有聲音?我說我用耳機。我把一邊的耳機拿下來,問他你要聽嗎?阿寬搖頭,跑走。過了一會又跑回來,問小令是誰?我說是我朋友,她最近出了兩本書。阿寬問,是故事書嗎?我說.....嗯.....也算是吧。​

我指著放在一旁的小令詩集,問阿寬,比較喜歡哪一本書上的圖?阿寬指著《今天也沒有了》的那本。我問為什麼?他說比較漂亮。我又問為什麼比較漂亮?他說因為紅色。​

我指著《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你看這個人有六隻手。」阿寬說,這個人在吃蒼蠅。我看了看,對耶。然後想,阿寬應該還不認得蒼蠅那兩個字。​

就這樣阿寬跟我一邊說話我一邊聽小令說話一邊搭阿寬的話,偶爾拿下一邊耳機聽阿寬講話。阿寬今天有講一個很有趣的話,但我沒有馬上寫下來,忘記了。​

但我記得小令今天在線上分享會時,說的一段話。我無法寫得很完整,但意思大概是這樣──​

「閉著眼睛,聽音樂畫畫。手跟著音樂走,而不是跟著眼睛。用手去感覺紙張的界線,而不是眼睛。不用腦袋去看,而是用身體去看。這樣去畫畫,再回到寫詩。」​

聽小令說話的時候,我閉著眼睛畫了兩張圖。後來小令放音樂,我閉著眼睛畫了一張圖。​



尼伯特來的時候,migu來了嗎?

昨天晚上突然想到,尼伯特來的時候家裡淹水,「可是,怎麼都沒有Migu的印象?」我記得我跟Y在那邊搬書,把家具墊高,在那邊掃水,我記得這些,可是完全沒有Migu。「Migu是2015年夏天來的,尼伯特好像是2016年?但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尼伯特我們沒有Migu在家裡的印象?」Y說,尼伯特的時候就是沒有Migu啊,「Migu那時候還沒有來…」我說,可是我記得Migu是2015年來的啊。​

「那來查尼伯特的時間。」Y說。查了之後確認是2016年,「那為什麼會沒有Migu的印象?」「那代表Migu是2016年之後來的。」「Migu是2015來的!我來找照片!」​

搜尋了電腦裡Migu的照片,是2015年8月來的。「嗯……」找完Migu的照片接著我找颱風的照片,發現,原來那次讓家裡淹水的颱風不是2016的尼伯特,而是2014年不知名的颱風(我甚至連它的名字都沒有記下)。​

所以好妙,記憶混淆了。因為尼伯特那次鹿野災情慘重,停電停了好多天(忘了幾天,好像三到五天?),所以我們把2014年家裡淹水的記憶,跟尼伯特結在一起了。後來看照片才想起來,尼伯特那次我們家根本就沒有進水,風雨是很大沒錯,屋外災情十分慘重,但因為事先將圳溝清乾淨排水也都做好,所以那次我們家沒有淹水;反而是2014年那次不知名颱風瞬間的豪大雨(風不大但雨很大),水瞬間淹起來衝進家裡來了。​

所以家裡淹水那次颱風,Migu還沒有來是沒錯,因為那是2014年。是我們自己把那次記成2016年的尼伯特了。​

今年燦樹則是安然度過,雖然停電停了兩次,但都很快復電。感謝老天爺,也感謝辛苦的維修人員。​


哥倆一早搭車準備去巡田。

 

 

Migu:看起來都沒事。

 

 旺來:這邊也沒事。

 

三花:我們也沒事。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昨天終於夢見滌了

今天要回鹿野。昨天終於夢見滌了。​

說是昨天,其實是今天。今天凌晨起來尿尿又回頭睡,滌就來了。在夢裡,我跟滌在客廳,亮亮的。現實中滌跟我從來不在亮亮的客廳說話,當然我指的是,長大後的滌。我說你來了,怎麼現在才來。我看到他我就哭了,我說你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夢裡的滌其實樣子很好,所以我的意思是你怎麼把自己弄死了。​

「你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我對滌說。滌翻白眼,他不以為然的時候就會翻白眼。但接著他就笑了,那個笑容混合了小時候的臉。我摸他的臉,現實中我從來沒有摸過他的臉。滌對著我笑,在夢裡他什麼話也沒說。​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遺產完稅與繼承,今天終於全部跑完。

 


遺產完稅與繼承,今天終於全部跑完。既然都走過這一趟,就留個紀錄備忘。以下簡單條列:​

1. 請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2. 到戶政事務所辦「除戶謄本」。​

說是「除戶」,但如果離世者不是戶長,應該不算除戶(因為戶長還在),但現在通稱「除戶」。除戶後,戶政會給你一張新的戶籍名簿,你再申請「現戶全戶含非現住人口」的戶籍謄本,這就是所謂的「除戶謄本」。​

3. 到國稅局申調離世者的「財產清單」。索取「遺產稅申報書」(也可上網下載)​

有些財產不在清單內,比如基金、保險,就要自己如實申報,沒有申報的話無法辦理繼承。若離世者的財產龐大,可向國稅局申請「金融遺產查詢」(但需要約一個月的作業時間)。若財產簡單,可親自跑金融機構辦理離世者的資產證明。​

4. 到金融機構辦離世者的「資產證明」​

(1) 此資產證明是之後國稅局要辦完稅用。​
(2) 離世者若有保險,建議先跑保險公司,因為理賠資料出來的時間約需一個禮拜(快的三到五天)。銀行的資產證明作業時間比保險公司快。​

5. 資產證明完備後,就可到戶政事務所「申報遺產稅」,跑完稅證明(或免稅證明)。​

6. 取得完稅證明(或免稅證明),就可至銀行辦繼承。​

繼承所需文件,除了完稅證明,以及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身分資料等,還需準備「遺產分割協議書」。這很妙,其實弟的遺產全部會轉回媽的名下,但因為爸爸也是法定繼承人之一,所以在流程上需要擬定一份「遺產分割協議書」,協議這些遺產全部由媽媽繼承。有點神奇的步驟,因為根本就沒有分割,但就是一個要跑的流程。​


備註:​

1. 以上流程其實也不複雜,但因為剛開始並不清楚順序,以及究竟需要哪些資料,所以花了不少時間詢問與確認。比如:要辦繼承前,需先辦完稅,而辦完稅需要先有資產證明。但第一次去銀行詢問繼承時,行員並沒有跟我們說要先辦資產證明,只跟我們說要先去國稅局辦完稅。後來去到國稅局才知道,辦完稅要資產證明......所以又繞回銀行辦資產證明。(鬼打牆,還好是我在跑,不是我媽在跑)​

所以寫下簡單的流程,讓有需要處理遺產稅的人有個大概的概念。​

2. 這次的遺產稅申報與繼承,並沒有處理到土地和房地產。若有,就需要跑地政申請土地登記之類的(詳細資料請自己查)。​

3. 跑完稅與繼承流程時,幾乎每個單位都會用到「死亡證明書」與所謂的「除戶謄本」(前面解釋了,其實就是「現戶全戶含非現住人口--戶籍謄本」)。雖說有些單位可用副本,但有些單位需正本,建議可視資產的複雜度來決定你需申請的份數。​

比如,「死亡證明書」的部分,我這次總共用了8份──申請火葬1份、樹葬1份、戶政申請除戶1份、國稅局財產清查1份、遺產稅申報1份、國民年金申請喪葬津貼與遺屬年金1份、銀行與保險公司共4份。​

4. 各個單位在接受申請時,所列出的準備資料經常都會有:​

(1) 往生者除戶謄本​
(2) 往生者全戶戶籍謄本​
(3) 繼承人現戶戶籍謄本​

但其實戶政現在會將這三種資料打在一起,叫做「現戶全戶含非現住人口--戶籍謄本」。所以如果有單位跟你要上述三種謄本,你就是給他「現戶全戶含非現住人口--戶籍謄本」就對了。​

---​

全部跑完後,我爸說,這樣你有經驗了,「下次輪到我跟你媽,你就有經驗了。」我說,這種經驗還是不要有比較好。爸說,人都會走啊。我說我知道,但這經驗來得太早。


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好人

這幾天遇到很多好人。我說的好人,是指本來不認識,因為工作或因為要處理事情才接觸到的人。在需要的時候,有人願意花時間花力氣在自己身上,我覺得很……幸運。好像也不是幸運,而是……一時想不到要怎麼說;總之,我很感謝那些無私的善意。​

第一個是新興區稅捐稽徵處,處理遺產稅申報的小姐。那天本來我想先找稅務志工,因為關於基金保險部分的表格,我不曉得該怎麼填寫,但稅務志工好像還沒來的樣子。我抽了號碼,問了窗口今天下午是不是有稅務志工呢?那位小姐說應該是有喔,接著她看了看,她好像也沒看到人。「什麼事嗎?」小姐問。我說遺產稅要申報,但有部分表格不會填,想請教稅務志工。「你資料文件什麼都備齊了嗎?」我說備齊了。小姐說那問我好了。​

通常收件窗口應該不會有空處理諮詢的事吧?諮詢多半會有負責諮詢的窗口,或是志工會協助處理。但當天志工還沒來,而那位小姐說可以直接問她。當然有可能是因為那時她手邊沒有案件,所以有空,但詢問的過程我還是感覺到她的耐心。我先問了什麼資料應該要怎麼填,填在哪個欄位,先問過一輪後,我說那我去旁邊的桌子填,填好後再請你幫我看。​

小姐非常有耐心,還提醒如果是美元計價,記得要以死亡當日的即期匯率換算為台幣。總之跑過一輪後我也算上了一課,發現沒有想像中的複雜,就是需要花時間慢慢做。​

第二是益昌相機維修的兩位老闆。兩位老闆是兄弟,人都很好,我拿底片機去修,順便請教關於相機的種種問題,有些問題實在是……問了之後覺得自己問得實在太淺,但他們還是願意回答,然後建議我可以先去做哪方面的功課。我坐在櫃檯前問老闆問題時,剛好一直有人來維修或取件,老闆會跟客人說明相機問題,以及他們做了哪些處理,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覺得好像上課一樣;對老闆來說可能沒有什麼,但對我來說都是知識。最後我問老闆,我之後可以再找時間來,坐在這裡看你們收件取件嗎?我怕打擾到你們工作,但又覺得這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想問問看,我會很安靜。老闆說可以啊,可是這樣很花時間喔,而且有時候可能一整個早上都沒有人喔。我說想了解一件事本來就需要花時間,你們願意讓我來我就很感謝。老闆點點頭說,那你就來吧。我說需要先跟你們約時間嗎?老闆說不用,你就直接來。​

第三個是健康牙醫的王醫生。這個醫生很好笑,他看牙齒的時候會一直碎唸,「你這個牙齒怎麼補成這樣?都亂補,牙齒不要亂補,等一下幫你處理掉……」「你這個門牙前面這樣,我看得很不舒服,很不喜歡,我會幫你都處理掉……」我本來只是去看左邊下排後端裂開的臼齒,七月時在鹿野就裂開了,但那時疫情未緩,一直沒有處理,結果王醫生一看,就開始整頓我的牙齒,有一種「你來我就是要全部幫你看完弄好」的FU。所以昨天弄了三顆,今天弄了六顆(原來我有那麼多顆牙齒可以弄?我還以為我的牙齒還不錯?)因為看在王醫師眼裡那些牙齒都不合格(他說之前被亂補,所以牙齒不平整的地方都被汙染了)(其實我不太懂被汙染的意思……),而這樣弄了那麼多顆牙齒,每次只收掛號費一百元(去了兩次,總共掛號費兩百元)(我記得很多牙醫診所,去一次只幫你弄兩顆牙齒)。下禮拜一還要再去一次,因為還有他看不順眼的牙齒。「幫你都弄好之後,以後你每天乖乖用牙線都不會蛀牙。來我這邊看的都不會蛀牙……」​

感覺如果弄好之後沒有好好照顧牙齒,再去那邊看就會被唸到死。我是很討厭被唸的人,但不曉得為什麼這位王醫師唸起來覺得很好笑。「智齒趕快去拔一拔,你那顆臼齒蛀牙就是因為你的智齒……」好了我知道了我會去拔。​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你看他小時候也是很可愛

還有待辦之事的文件還在等,下週才會回鹿野。在家裡的時間長,生活竟也養出了規律。爸媽漸漸回到他們自己的規律,而我有我的規律。早上六點起床,尿尿洗臉,拿麵包出來退冰,然後做操,晨寫,寫完吃早餐。早餐後若今日有待辦事項就去做,若無就繼續整理訪談資料或蒐集資訊。​

在家的時間長,我開始問起爸媽年輕時做沖印的工作。剛開始時,我想著我是不是太快進入工作了?但想想也沒必要迴避。不需要是某種樣子才是在乎,不需要是某種樣子才是在意。​

媽媽非常適合受訪,我的意思是,她會講得很細。她還會主動說,「我想到我們以前打相片要做的訓練,你要不要聽?」我說當然,我很想知道。爸爸就是另一種樣子,他會一直重複他講過的事情,我得提醒他,這個你講過了,然後努力去挖他沒講過的。但爸爸的記性很好,比如媽媽提到從前他們短暫待過的沖印公司,但她忘記名字了,「你問老爸,看他記不記得?」我一問,爸就開始講,不僅講出了店名還講出了很多別的。爸爸的腦袋像電腦,他不會主動輸出,我得先下關鍵字;下對關鍵字後,資料就會跑出來。​

最近看爸媽年輕時候的照片。其實多半從前我都看過了,但我不曉得那些照片的意義。有時文字會限縮照片的意義,但沒有文字,觀者有時無法讀出照片隱含的訊息。照片所釋出的訊息,視觀者與照片的關係決定。​

翻照片時翻到弟弟小時候的照片。「你看他小時候也是很可愛……」我以為媽媽會哭,但她沒有。她就是一張一張照片看過去,然後說著那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