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時候,我們去銘孝老大的田。我說你的姓跟我阿嬤一樣姓胡,我以為他跟我阿嬤認識,但他不認識。
我們路上有看到雞大便(雞屎藤)、竹結蟲、竹結草、積木草、芒草,我們還有看到老鷹。我們到達中點的時候,我還以為旁邊就是田,結果不是,還要走田埂,走橋,而且橋是木頭做的。
我們到達的時候,我們去撿金寶螺。我們跟四年級比賽,贏了就有二個擦子,輸有一個擦子。最後我們去另一個田,另一個田。上一個田的金寶螺很少,下一個比較多,所以,本來四年級要追上來,我又追上去,最後我們三年級贏了。
我們休息一下,去採桑葚。我們採的桑葚吃完了,真好吃。我們順便吃蛋糕,又喝蜂蜜檸檬水。喝完我們去插秧。我們很快就回去了。我們撿來餵鴨鵝,他們都會吃。
(三甲,潘子賢)
先說明一下,以上文字的分段與標點,是我下的,不是小孩分的;分段與標點的用意在方便閱讀。不過,以上的文字全部都是小孩寫的,我一個字都沒有動。
子賢前幾篇寫得並不多,多半是用畫的。我沒想到這篇他寫得這樣多,而且當中有許多他個人的經驗,比如「我說你的姓跟我阿嬤一樣姓胡,我以為他跟我阿嬤認識,但他不認識」、「我還以為旁邊就是田,結果不是,還要走田埂,走橋,而且橋是木頭做的」。
子賢寫了「竹結蟲、竹結草、積木草」,這幾樣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是一種長得像竹結蟲的草(我也不知道這種草的確切名稱)。這種草好玩在你可以把它從節點弄斷,再連回去。所以有小孩稱它叫「積木草」。
他還記了「我們跟四年級比賽,贏了就有二個擦子,輸有一個擦子。」看來這件事對他來說很重要?(其實我有發現其他小孩也記得這件事。)
有一段子賢寫到「最後我們去另一個田,另一個田」。「另一個田」重複了兩次,我不太知道為什麼子賢這樣寫,但在無意中形成了一種韻律感。
子賢看起來平常應該常在田裡玩,不怕髒一下子就把衣服當布袋,裝金寶螺。
子賢算是很快就寫完了,寫完以後說:「我可以去練體能了嗎?」這邊的小孩有時候會自己突然跑去做什麼,我都摸不清狀況。後來才知道一些有加入射箭隊的小孩,放學以後會留下來練體能。
後來我還是請子賢回到教室。子賢問:「我可以畫畫嗎?」我說可以呀。於是子賢就畫了有著秧苗的稻田。
我不太喜歡去說小孩寫這樣很好或寫那樣不好,但老實說潘子賢這篇真的寫得很好。因為感覺上他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了,而我覺得這就是寫作的開端。
這就是小孩稱做「積木草」的草。(後來有朋友提點,這種草叫做「木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