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究竟為什麼要作哲學討論呢?


究竟為什麼要作哲學討論呢?經過昨天三個小時的漫談,不曉得大家對於那些談論的想法是什麼?

昨天的討論很多很雜,有些問題提出來,可能沒有辦法在那個時候就想清楚。回家後,我將一些我們談論過的,再想一遍;也算是把「究竟我們為什麼要作哲學討論」這件事,再想一遍。

一、我們談到罪。在談論中,我們將罪分為法律上的、道德上的、倫理上的,自己認為的,以及「超出法律、道德、倫理之外的」。前三項與「眾人」有關,第四項跟自己有關、第五項我們暫時稱為另一個層面的罪,比如原罪。這五項不必然獨立,可能相關。

後來談到分別善惡。有人認為世界無善惡之別;有人認為善惡是人依照自己的意識所判定的價值標準,而這樣的價值標準沒有一定,會隨著時空而變化。人的善惡沒有一定標準,在不同層面(法律、道德、倫理)上又有不同論述與判定,那麼,在「人」以外,有永恆不變的善惡標準嗎?

但如果我們又回到「世界沒有善惡」,假設你同意這一點,那麼人所訂出的善惡,是否也沒有善惡之分?也就是──有善惡這件事嗎?

如果沒有善惡,那麼有所謂的罪嗎?

昨天請每個人提「一句真理」。雖然大家沒有對真理下定義,但從大家所提出「真理」來看,似乎是朝向「永恆不變的」,也就是放到哪裡都不會改變。

但我們並不是直接談論「什麼是永恆不變的」,而是請大家提出「什麼是真理」。

昨天有人提出「世界不斷改變,這是永恆不變的」。昨天在場的各位,「幾乎」(我不確定有沒有人在心裡反對)每個人都同意這句話是真理。現在想來,這是很弔詭的,因為同意「世界會不斷改變」,那麼等於同意「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假設真理是某個什麼永恆不變,那麼「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是否就等於「世界沒有真理」?

不過,昨天我們在談論時,是整個倒了過來。大家先同意「世界不斷改變,這是永恆不變的」這句話是真理,於是同意了「真理」的存在;因為同意了真理的存在,於是佩蔚提的「世界沒有真理」並不成立。

不過,如果單看「世界沒有真理」這句話是不是真理;如果「是」,那麼也是弔詭的。

這當中是否存在著什麼問題?

邏輯,這是我想說的第一件事。

二、關於「真理」與「善惡」。(這裡的「善惡」指「絕對的善惡」,非法律、道德、倫理的善惡)。

以下這四種,你選擇相信哪一個?

‧世界沒有真理,沒有善惡
‧世界沒有真理,有善惡
‧世界有真理,有善惡
‧世界有真理,沒有善惡

為什麼我用「相信」呢?因為關於真理和善惡,我只能選擇「相信」或「不相信」;因為人無法證明真理的存在,也無法證明絕對善惡的存在。但人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無法證明的東西需要相信,可以證明的東西不需要相信。

選擇相信A而不是B,是一種選擇:就像你選擇相信「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或「人性非善非惡」。小學課堂上,老師曾讓學生做「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的辯論,那實在是很無聊。人性究竟「本」什麼,是不會因為「人性本善」那一組辯贏了,人性就因此本善了;也不會因為「人性本惡」那組辯贏了,人性就本惡了。孟子與荀子各自提出的人性觀,重點不在人性真的如何如何,而是他們因為相信人性本善或本惡,而各自發展出的教育方法與態度。

我們無法確認真理存在與否,但我們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當然,真理也不會因為我們的相信或不相信而存在或是不存在。

但是,為什麼我要去想一個我無法確認其存在與否的「什麼」呢?

昨天大家也聊到「信仰」。有人是基督信仰,有人是佛教,我想應該還有其他。「真理」是「神」嗎?無法確認其存在與否的什麼,是「神」嗎?或是,它們各自存在(或不存在)?它們存在與否,跟我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呢?真理與善惡與神,跟人有什麼關係?跟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

哲學與自己的生命的關係,是可以繼續思考、了解下去的東西。這件事又特別發生在,人生陷入困境、苦難的時候。這是我想說的第二個部份。

三、除了邏輯問題、生命問題,我認為哲學能做的還有社會議題。比如「公平正義」的思考與哲學觀點,就有助於一個政府如何制訂政策與法律。像是「電車問題」http://www.youtube.com/watch?v=Y4HqXP47lPQ,一個決定該以最大功利為依歸嗎?如果不是,那麼讓你作決定的內在價值是什麼?

舉凡任何社會議題都可以有哲學的內在思考:美牛、核電、健保、納稅、兵役、死刑。

四、如果社會議題太大,不是一時間可以想得清楚,那麼還有一些小但切身的問題,比如煒翔說的讓座的問題:坐在博愛座上就一定要讓座嗎?如果你覺得是,那是因為什麼?是因為不讓座會被人肉搜索,還是你覺得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儘管沒有老弱婦孺,你也不會去坐博愛座,因為你覺得那個位子是要留給老弱婦孺的?但是如果根本就沒有人需要坐,你還是會堅持不坐嗎?

還有紅燈問題:半夜開車在路上,遇上紅燈,前無車後無人,沒有警察,也沒有相機偷拍你。這時,你會停紅燈嗎?「會」是為什麼?「不會」又是為什麼?

不過,為什麼我們要想這些小事的為什麼呢?不想好像也沒關係,也不會怎樣。只是,像煒翔遇到那樣的事,如果他不想,就只是乾生氣,那麼也只能乾生氣而已了。

五、「空間」是什麼?「時間」是什麼?「道德」是什麼?「倫理」是什麼?「信仰」是什麼?這些我們從小用到大,全然不陌生的名詞,我們真的明白那是什麼嗎?


我自己是覺得,哲學思考是為了自己。所以老實說,我也不確定這篇這麼長的東西,有幾個人會從頭到尾讀完。讀了之後對他是不是「有用」,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對我自己來說,「有用」。

不過,如果你有興趣也願意的話,可以試著把自己的思考歷程寫下來。你可以試著把6/19當天晚上的談論,你想繼續思考的東西,寫下來;當然,也可以寫別的,你想思考的東西。

或許6/26那天,我們可以來聊聊,你從思考的書寫中,發現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