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是這樣學習游泳的。
兩週前上了一堂游泳體驗課,教練教了韻律呼吸,「嘴巴吸氣,鼻子吐氣……」剛開始我一直改不過來,因為自小我就習慣憋氣,進到水裡就是鼻子憋氣。身體的慣性讓我一入水就把鼻子關起來,氣就自然從嘴巴噗嚕噗嚕出來了。
我不怕水,但就是不會換氣。進到水裡就是憋氣,不敢去到腳踩不到底的水域。
我有點擔心無法學會鼻子吐氣:「會不會過不了這關,克服不了身體的慣性,一直卡在這裡?」教練說應該不會,他還沒遇過沒辦法的。
這時我想到一個問題:「剛剛我鼻子關起來,嘴巴就吐氣了。所以如果我嘴巴閉超緊,鼻子就會自然吐氣?」
生理的構造是這樣沒錯。教練說。
教練教我們嘴巴閉上時發出嗯的聲音,以確保嘴巴是閉上的,但這對我來說還不夠。我的狀態是,嘴巴在水上發出嗯的聲音,下到水裡馬上反射成鼻子閉氣嘴巴吐氣。可當我聽到教練說生理的現象是一個閉另一個就會吐的時候,我突然有種,既然是生理現象那我一定做得到──於是我用意念跟自己說嘴巴閉緊,用意念跟自己說不能打開,結果下到水裡鼻子就噗嚕噗嚕的吐氣了。噢噢噢,好神奇的感覺,我一邊吐氣一邊感覺著,原來是這樣啊!幾乎是自動啊。
我好像得先理解。我的意思是,當我還不夠懂「為什麼」時,我會不知道該怎麼做。但當我了解「為什麼」,我就會找到方法。
體驗課後,我又自己去了泳池兩次。第一次先習慣在水裡的感覺,習慣在水上用嘴巴吸氣,水裡用鼻子吐氣。這樣反覆循環後,我明白這是學會換氣的先決條件。我就這樣一來一回的練習吸吐,然後試著在水裡拉長吐氣時間,我發現自己可以在那段時間漂浮,把臉朝下,背自然就會浮起。氣吐完後,我繼續憋氣一段時間,繼續漂浮,感受在水裡的感覺。我想著這時只要懂得如何把頭抬出水面吸氣,就等於會換氣了?我距離自己的目標已經很近?
那麼,要如何在漂浮的狀態下把頭抬出水面呢?我記得體驗課時問過教練這個問題,他說用手把水往下撥。喔,這也很好理解,用手把水往下撥,身體自然就會向上。那麼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我試著用手往下撥,身體有向上,但還不夠。我又繼續試,發現得配上腿。我想著把水往下撥,頭就會浮上水面,我抱著這樣的意念不斷測試手腳動作,要用怎樣的角度幅度,我的身體會有怎樣的變化。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在水中觀察自己身體的感覺,而這得歸功體驗課時教練說的──「在水裡發生意外比在陸地上能爭取到更多時間。」
那天教練說,在陸地上如果摔倒或摔車,可能是一秒鐘就受傷了「但從溺水到真的有事,你猜要花多久時間?」
「三十秒?」
「三分鐘。」
我現在在泳池,池邊有救生員,萬一真的怎麼了我還有三分鐘。那句話讓我不怕嗆水,或是說因為我明白了身體的運作,我發現鼻子吐氣反而不會嗆到,因為吐氣的同時就不可能進水。
我在韻律呼吸的狀態下不斷測試與觀察自己的身體,擺動我的手腳,然後某一次,我的頭浮上水面了。喔,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我做到一次,但無法連續兩次。我明白為什麼,因為當我浮出水面吸氣後,掉回水裡時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下沉,這個下沉讓我忍不住雙腳踩地。但我後來想,剛剛單純在練習韻律呼吸時,明明吸氣後回到水中是可以撐上一段時間的,「所以下沉就下沉,我不用這麼緊張。」
第二次到泳池,也就是今天,花了一點時間再次熟悉韻律呼吸,我繼續練習把頭浮出水面。我吸一口氣,進到水裡後慢慢吐氣,往前,手往下撥,腿往後踢,我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向上抬,在測試了幾次之後,我的頭浮上水面。浮上後我趕緊吸一口氣,隨即下沉,但此時我提醒自己不用緊張,我在水裡有足夠的時間,「反正不行再站起來。」我讓自己在水裡,放鬆,調整動作回到第一次進到水裡的狀態,手往下撥,腿往後踢。然後我的頭抬起了第二次,接著第三次,第四次。
原來是這樣。
學習很奇妙,是一種歷程,絕非完成式。正處學習狀態永遠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感覺,總是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而我原本以為學游泳,是要學手怎麼動腿怎麼動,但後來我發現更重要的是觀念?要是小時候有人教我韻律呼吸,我早就學會游泳了?
但中年才學游泳,卻也讓我因此看到自己是怎麼學習的。我長成一個透過提問、觀察分析,在理解過程中學習事物的人。我原本以為學游泳會是另一回事,沒想到學游泳也可以這樣學。當我明白邏輯道理,當我理解生理結構,當我不害怕,就可以找到方法。
不害怕,願意嘗試,幾乎是學習所有事物共通的關鍵之一。
但我也非常明白害怕的感覺。所以帶領人,或是教育者、教練,能讓人在感覺安全的情況下學習,讓人感覺到「儘管害怕但知道不會怎樣」,這樣學習者就可能發展出更多的自我學習。
怎麼寫到最後變成學習文?教育文?我原本只是在寫游泳分享文?
但不管怎樣好期待接下來的游泳課。
◆
補寫一件事:
以前一進到水裡很自然地就下沉(?)但這兩次漂起來後,反而有種沉不下去的感覺。終於明白教練說,要沉下去不容易。我試著下沉,發現要努力,往下時會明顯感受到水壓,耳朵,肺部跟心臟都有。我還沒抓到下潛的訣竅,但感覺到潛下去跟漂起來比,是件違抗身體自然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