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兔子出沒的屋子
像一片寂靜原野或一座澹蕩森林
不論在哪裡做著什麼,
總有一只耳朵分神聽牠的動靜。」
──〈微聲〉,柯裕棻
影像中的兔子是我。我左肩揹著大包包,右肩掛著小包包,拿著手機拍照。我刻意選了自己變成兔子的影像,得到的是柯裕棻的〈微聲〉。真是非常適合我。我想起斑斑還在的時候,耳朵也是這樣動啊動。雖然,牠不曾在原野,也不曾在森林。但還好牠離世的那一年來到鹿野。雖然那時候牠已經老到不能跑跑跳跳了。
一月上旬去台南借暗房,隔天順便去台灣文學館看《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一直想看這個展,但每次去台南行程都很緊。那天,趁著要回高雄前晃過去,但時間還是趕,無法細看。於是我把重點擺在概念的執行,概念的具象。入口第一個互動式作品,人走近螢幕,就會啟動一段與動物有關的文字,「我」的頭像會變成文字中的動物,我就變成了兔子,配上柯裕棻的〈微聲〉;而一旁的情侶則變成了兩隻青蛙,配的文字我忘了。
這很有趣。平常可能不會被遇到,或遇到了卻可能被略過的句子,這時因為自己成了文字中的動物,而停在螢幕前細細的讀。文字中的動物,因此跳了出來,
其他作品也展現了「形隨內容而生」的概念。洛夫的〈殺蛇〉,文字被收在洞裡,得透過蹲下偷窺的方式才能取閱。雖說華西街殺蛇是眾目睽睽,但多的是以手遮眼從指縫偷窺。
手機電池老化,還有七十幾趴也可能突然咻的一聲黑掉,沒法拍太多照片。但還好趁著撤展前走了一趟,雖然這趟還是走得有點趕。這個展光是看策展手法就可以看很久,更不要說文本文字。嗯,本來只是想貼兔子,怎麼變成觀展心得文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